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体制改革思路

时间:2024-12-27 17:43:0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农业综合实力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农民生存和生活富裕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体制改 ☻革思路、措施着重做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思路、现状

1 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1.1 水利工程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县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和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坚持大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狠抓防汛抗旱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农业灌溉面积,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尤其是1990年以来,开展了以山水林路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了县域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建设累计投资4.90亿元,兴修蓄、提、排等各类兴利除害水利工程4517处,其中大型水库1 座,中型水库2 座,小型水库17座。灌溉站31 座,水轮泵站1座,自流引水16处,潜流55 处,农村饮水、降氟改水井518眼,排水站5座,小型水利工程数量占99.9%。 ☠

1.2 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县内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存在6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建设轻管理。受计划经济影响,长期以建设工程项目为主,忽视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注重效益的发挥。虽然近年来在工程管理上有所加强,但是老的模式仍然在起作用,没有创新机制。二是产权不明晰,多数工程建成后没有明确产权,造成只建不用、只用不管、管用脱节,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工程既无人用也无人管,有的公益性工程(如防洪、水保)不但没人管,而且被严重破坏。三是管理组织不健全,县域内从上到下没有完善的水利管理组织,缺少指导和宏观调控机制,目前小型水利管理没有真正落实到组织、体制、产权、经营、效益各个方面。四是工程管护水平低,有的小型水利工程维修无经费,老化失修严重;有管理单位的等、靠、要,无管理单位的没有人问;多数工程没有专兼职管护人员,个别工程甚至没有建完就遭到破坏。五是经

营能力低下,没有很好利用小型水利工程开展多种经营项目,已有的多种经营项目很少,甚至多数小型水利工程荒废。六是有些水利工程破坏严重,人们对水利工程发挥的作用认识不足,水法规宣传力度不够,水事违法案件查处不及时、不得力。

2 水☁利工程体制改革的思路

2.1 正确处理减轻农民负担与增加水利投入的关系

税费改革以减轻农民负担为目的。首先要深刻理解改革精神,减轻农民负担。农村水利投入是一种生产性投入,直接受益者是农民,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是一种符合政策的利民之举,与增加农民负担有严格区别,积极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国家总理强调:“一 事一议”制度是个新事物,还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完善、规范“一事一议”制度,所“议”之事要确实符合大多数村民的意愿。要充分发扬民主,而不是搞形式;“议”完后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要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村务公开。跨村工程建设需要向农民筹资筹劳的,应按照“乡镇协调、分村议事、联合申报、统一施工”的程序实施,同时,要保证筹资筹劳的上限标准,各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2.2 处理好政府引导扶持与农民自主兴办的关系

农村水利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农民是农村水利事业的主体,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的力量,合作办水利,既要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解决体制不顺的问题,也要加强经营管理,解决运行机制不灵活的问题,更要加强政府的扶持、引导,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依靠农民自主兴办的水利,政府的责任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不能把农村水利当做“包袱”甩掉,企图完全靠社会力量或市场机制兴办,当然也不能继续沿用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包揽的做法。该政府管的、政府办的,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履行职责。该群众办的,一定要放手让群众自己办,不要包办代替、过分干预。能用市场机制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3.1 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形成了近5亿元的水利固定资产,初步形成防洪、灌溉、排涝、供水等工程体系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小型水利工程责、权、利不明确,得不到正常维修养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日趋突出,工程效益衰减,有的工程甚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隐患,如不尽快解决这些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问题,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小型水利设施将严重流失或被毁坏,因此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3.2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通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建立符合县域水情、县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其目标是:建立健全县域内县、乡(镇)、村、户水利工程管理网络,使每项工程都有管理单位或有专兼职管理人员;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水管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既要保证社会效益,又要按市场经济要求运行;建立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按管理权限维护水利工程安全;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本着国家扶持、谁管理谁使用、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多元投资建设水利工程,严格监督管理资金的使用方向;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

4 体制改革的措施

4.1 明确权责,规范管理

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类水利工程负有行业管理责任,负责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对其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负有资金使用和资产管理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转变职能,改革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按新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运行的水管单位和个人,具体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使用和维护,保证工程安全和发挥效益。

4.2 建立健全水管单位,确定有效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水利管理单位,主要分两类:一是现有的水管单位要理顺关系,明确职责,确定目标,¢选定管理模式;二是现在还没有管理单位的工程,先给定一个单位名称,在管理体制改革中使管理关系、任务、职责、目标、模式一次到位。新型的管理模式应是在保证水利

国有固定资产不流失和工程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强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市场竞争机制。具体的管理模式可视工程性质确定:一是承担防洪、排涝任务的公益性工程,可实行承包、购买管理权的模式,管理经费由受益单位和个人按规定交纳,不足部分由水管单位在经营利润中解决;二是其他各类小型水利工程均可以实行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有偿(或抵押)使用等模式;三是对于新建工

程,可积极探索通过市场形式,委托符合条件的单位管理水利工程。不论采取什么管理模式,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多样化、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市场化。

4.3 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水管政策

县域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既琐碎又严肃的工作,必须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制定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主要包括: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面向社会化实施办法、水利固定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管理办法、水价制定与水费计收办法、防洪排涝受益单位或个人交纳受益费用办法、水利工程养护资金筹集办法、税收扶持政策等。

5 结语

根据县域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提高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提出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目标及关键性措施。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