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三途径

时间:2024-11-10 20:12:2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关键词】数学问题 解决能力 培养途径

在数学课堂中,要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只有在教学中将生活与数学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才能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

一、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应用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发现许多数学问题,只有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激发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现象,并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应用意识。

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时,对于矩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教师可以将其与生活中木匠做门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我们可以发现木匠从来不用量角器,但是他们是怎么保证做的门框就是长方形的呢?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他们操作的过程,先用尺子量一下对边是不是相等得出是否是平行四边形,如果不是再进行修补,然后量一量对角线是不是相等,就可以得出所做的门框是不是长方形(矩形)了。如果你问木匠师傅这其中的道理,可能他说不出原因,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个方法,不就可以更好地应用了吗?这样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使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所用。

二、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就要抓好“四基”,培养“四能”。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就是要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在解题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多思善问巧质疑是创新意识发展的起点,追求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延伸是提高创新意识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时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开拓思路、举一反三,为创新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

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时,对于特殊角30°、45°、60°角的计算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在解题时往往不是直接给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两边,而是给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边及一个特殊角,这既能复习巩固原有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在☪这里,学生✫通过对于特殊角中边的关系就可以求出第三边的长,也可以通过边的关系求出另一个角的度数。在此基础上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质疑:“直角三角形三边在这一个固定✎关系的前提下,是不是一般角也可以由两边求出第三边?”“我们现在知道了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含有45°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那么是否可以得出直角三角形三边中任意两边的关系?”这样的质疑说明了学生在不断地思考,学生通过尝试可以得出特殊角中两边之间的关系,这样就为下一步学习《锐角三角函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实践交流的机会,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专题研究、调查报告、方案设计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水平。

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概率初步》时,很多概率的实践活动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如抛硬币,课堂上不可能完成太多次数,也就不可能体现出概率的正确值。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并做好记录,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既能展示学生得出的结果,又能在综合一个组或全班学生记录结果的前提下得出正确的结果。由此可见,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可以让知识的生成显得更全面,也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一位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中通过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提高了思维能力,实现了解决问题与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从而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