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时间:2025-01-14 06:54:2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提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旅游协同是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旅游协同发展的良好基础。本文论述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基础,分析协同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旅游协同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京津冀;旅游协同;问题;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2014年度基金项目成果(编号:SQ141109)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3月11日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地在多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交流。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旅游业的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认真思考和积极对待。

一、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基础

(一)旅游资源基础。作为文脉相通、山川相连的旅游区域,京津冀具有类型齐全、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优势。三地旅游产品丰厚、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具有整体性,在品位上具有互补性,有利于构成相互补充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无论是人文资源还是自然资源,合则互补共赢,分则割裂。不同于泛珠三角的“多中心”模式,京津冀旅游协同是由北京、天津两个核心加上河北省周边地区,形成“一环两核心”的发展模式。依据各自的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三地可致力于联合开发各类旅游产品。在整个区域内依托旅游精品,整合旅游产业,利用京津冀旅游资源相似性,将相似的旅游资源置于一个大的区域范围内,按照旅游者的需要,主动开发相互衔接的产品,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利用京津冀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开展特色旅游。

(二)旅游协同发展的历程。早在1984年,河北省旅游局就提出了“立足本省、依托北京、突出重点、带活全局”的发展思路。旅游资源的开发也率先在环京津区地区展开,从那时起京津冀就出现了协同发展的雏形。1996~1997年,河北省旅游局相继与北京市、天津市旅游局签署协议,巩固了京津冀旅游协同的基础、扩大了京津冀旅游协同的范围。之后的多年里,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从未曾离开过人们的视野,旅游业界和学术界对于发展京津冀旅游的研讨也日渐增多。但是,总的说来,☤还没有实质性的发展,京津冀协同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旅游业的深度交流和协同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和推动力。

(三)旅游协同发展的推动。近几年,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被政府及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的程度逐年增强。京津冀旅游协同由此获得了加速发展的契机。京津冀旅游协同在2005年取得一定成果,北京、承德、秦皇岛等环渤海11城市签署了“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旅游区协同机制的正式建立;京津冀区域发展研究联席会议在廊坊市举行,标志着京津冀三省市政府区域发展全面展开,旅游发展被北京市列为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的五大领域之一。京津冀也开始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联合推出了多条旅游线路。

二、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一)难以形成互利机制。互利机制是京津冀旅游业协同得以巩固和发展、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基础,而互利机制的形成和维系依赖于京津冀旅游各方的互惠互利和共赢。但京津冀区内旅游市场规模和结构都很不平衡,三地还未形成互为市场的格局,津冀都希望在北京旅游市场占有更大的份额,但是北京对津冀却缺乏相应的依赖,不利于区域旅游协同的长期和深入发展。三地从政府到企业,区域旅游协同、互惠互利的“共赢”观念还没有真正形成,“自利”的观念反而很强,只是希望 シ通过发展区域旅游协同,做大做强自己的“山头”。然而,今后,无论是从消费趋势还是旅游活动的空间扩散规律来看,区域内部市场都将成为主流,京津冀共享区内部客源市场,不仅能降低游客的出游成本,增加旅游企业的收入,而且还会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较高的公共管理成本,从而形成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

(二)旅游与相关产业协同难度大。旅游业关联产业多,与其他产业紧密协调,高度依存。京津冀旅游协同需要有旅游相关产业构成的区域旅游系统作为支撑。但是京津冀旅游协同不仅是构建旅游交通网络,以方便旅游进入和畅通无阻,也依赖于众多旅游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联动,更依赖于区域内旅游及相关行业管理体制、服务标准和运作的协同。由于行政区划的空间限制、条块分割的财政体制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对京津冀旅游及相关行业的社会资源进行跨区域集聚和整合的难度相当大,京津冀在旅游与其他要素协同方面的力度明显不足。

(三)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思路契合不够。旅游业原本就具有很强的分工协作和协同的特性,京津冀三地对发展旅游均有意向,但在各自的旅游发展战略中关于区域旅游的思路却缺少足够的契合。对于旅游协同发展,河北、天津主要关注的是北京的客源市场,强调的是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考虑的是如何发挥自己的差别优势,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北京虽然对发展京津冀区域旅游持积极姿态,但在资源、市场、基础设施、品牌等方面尚无战略层面的考虑。

三、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路径选择

(一)强化协同发展意识。观念支配行为,行为体现观念;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行为是观念的后果。任何管理上的突破,都是以观念的更新为先导的。京津冀旅游协同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它深化了竞争与协作的辩证关系,重新树立一种务实的“协同共赢”观念。京津冀在旅游方面的协同有了一定的基础,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当务之急就是要求实施和参与旅游协同作的各地更新和转变观念,树立整体全局观念,强化协同意识,提高协同的层次,在深度上有所突破,以构筑实施旅游协同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各地要逐步改变向内看而不向外看、自成体系的习惯,不仅仅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谈协同,更要站在区域整体利益的角度,看看自己能够为此做出什么贡献,以互惠互利为宗旨,实现共同收益,形成“协同共赢”格局。

(二)建立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京津冀旅游协同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三地通过激励、市场调节、博弈、利益让渡和监督控制,实现共赢的过程就是协同发展的过程。首先,各地参与旅游协同的积极性高低对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速度和深度有重要影响,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增强的积极性,这就是激励机制;其次,形成利益共享机制,通过品牌形象共享、旅游宣传共享、销售渠道共享,以增强整体品牌实力,减少对外促销的费用;通过信息共享、网络共享、人☣才培训共享,以增进交流和增强相互之间的了解、信任和协作的程度,减少额外成本的投入;再次,完善市场主导机制,京津冀旅游协同的实现更多的需要市场来进行,所以旅游协同发展要以旅游者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来进行的,因此必须面向市场、研究和开拓市场,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最后,建立协调与约束机制,通过成立旅游协同发展委员会,以分工、分配、调动和共同建设等方式对旅游协同关系进行调节,来保证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和谐共生、协作共赢的顺利进行。同时,应对“搭便车”现象和机会主义者做出惩罚的规定,使违规者望而生畏。

(三)完善交通通讯体系,弱化协♚同障碍。出于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区域协同观念相对较弱等原因,在旅游协同开发中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地方政府行为色彩,强调更多的是竞争,忽视了协同,尤其是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致使区内交通不畅,因此旅游协同首先就应打通或开辟旅游交通要道,以服务旅游者为目的。在京津冀旅游协同中,各种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是游客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或媒介,是旅游协同的重要基础。因此,围绕旅游加快建设以公路、铁路、航空和绿道为支撑的交通通达系统,ต构建“快旅漫游、便捷安全、无缝换乘”的旅游立体交通体系。

(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京津冀污染情况严重,影响了游客的进入。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问题,各地政府要下大力气,以“同根同源”、“同饮一江水”的理念,共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为旅游提供基础、旅游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物质保障的良性循环。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