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不同养殖模式生猪饲养效果比较研究

时间:2024-12-26 01:04:2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夏季不同养殖模式生猪饲养效果比较研究

目前,规模化猪场生猪养殖模式主要包括传统模式、干湿分区模式和生物发酵床模式。传统模式猪舍为封闭式无运动场猪舍,猪粪尿清除依靠工人每天清扫和水冲洗。干湿分区模式是在传统模式上的改进,在猪舍一端设置浅水池(粪尿槽),猪粪尿入粪尿槽,能很好地保持猪舍内干净和干燥。生物发酵床猪舍为封闭式猪舍,特点为地面铺设混有益生菌的厚垫料,猪粪尿可通过垫料中微生物发酵分解,被认为是一种“零排放”养殖技术。

据文献报道,生物发酵床养猪具有诸多优点,如节约饲料、节省水电和人工、提高抗病能力、改善肉品质、对环境无污染、提高猪的生长性能等[1-4],但生物发酵床养猪是否适应夏季炎热地区,特别在温度高、湿度大、持续时♥间长的南方地区,这些优点能否体现值得探讨。干湿分区模式为传统模式的改进,其最大特点为干区和湿区分离,猪舍干净、干燥。在炎热夏季,3种模式生猪饲养效果尚无文献报道。为此,选取保育、生长阶段猪作为试验动物,比较高温条件下3种养殖模式的饲养效果,为规模化猪场养殖模式选择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猪舍准备 1.2生物发酵床制作 试验使用的发酵床为使用1年左右的发酵床,在原垫料基础上添加一部分新垫料(垫料按上述方法制作),重新堆积发酵7d后铺开,次日进猪。

1.3试验分组

1.4饲喂日粮及饲养管理 1.5测定项目及方法

1.5.1舍内温湿度测定。测定点设置在猪栏靠近喂料处,干湿温度计置于离地面50 cm处。每天14ผ:00测定1次。 1.5.3生长性能测定。试验猪于入试当天空腹称重,随机分组转入试验栏饲养。试验结束时空腹称重,统计饲料消耗量,计算日增重、料肉比,并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舍内温湿度测定结果 保育阶段猪舍湿度总体趋势为传统模式最高,生物发酵床模式略高于干湿分区模式。对于生物发酵床而言,由于饲养密度相对较小,猪粪尿排泄量较少,加之通风良好,猪舍相对湿度不高;干湿分区模式由于无需冲洗栏圈,且粪尿集中,猪舍容易保持干燥;传统模式由于粪尿不集中、需要冲栏,猪舍较潮湿。

生长阶段猪舍湿度表现为干湿分区模式最低,传统模式略高于生物发酵床模式。生长阶段猪饲养密度相对较大,猪粪尿相对较多,在生物发酵床的垫料上聚集,增加了猪舍内相对湿度。

2.2 地面温度测定结果

3种模式保育猪舍和生长猪舍地面温度测定结果见图3、4。保育阶段和生长阶段,猪舍地面温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生物发酵床模式、干湿分区模式、传统模式,温度相差一般在2~4 ℃。

2.3猪生长性能测定结果

保育阶段和生长阶段猪生长性能测定结果见表2。保育阶段,传统模式与生物发酵床模式结束重无统计学差异,日增重差异显著;干湿分区模式与另2种模式结束重

3结论与讨论

高温影响猪的采食量和能量消耗,对生产性能产生直接影响,也是降低猪抗病力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5-6]。研究结果表明:在舍内温度、地面温度较低和舍内湿度最低的干湿分区模式下,保育猪和育肥猪均能获得最佳生产性能。传统模式虽然舍内温度和地面温度最低,但舍内湿度大,保育猪和育肥猪采食量和日增重均最低。说明在温度已经较高的情况下,相对湿度可能成为影响猪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 3种养殖模式中,干湿分区模式的环境卫生最佳。试验期间,虽然干湿分区模式舍内温度和地面温度高于传统模式,但其舍内干净,地面干燥,并有可用于降温的粪尿槽,较适合猪的生长。保育阶段,生物发酵床模式环境卫生优于传统模式,主要由于保育阶段猪饲养密度相对较小,猪粪尿排放量有限,能被生物发酵床充分分解。生长阶段,特别是后期,猪体重增加,饲养密度相对较大,粪尿排放量大大增加,粪尿不能被及时有效降解,导致床体肮脏、泥泞。传统模式由于每天都进行清扫,其舍内环境卫生优于生物发酵床模式。

干湿分区模式猪舍建造成本略高于传统模式,生物发酵床猪舍建造成本与干湿分区模式相当,但还需要额外的增加垫料投入。干湿分区模式粪尿集中于粪尿槽,栏圈易于打扫,用水量较少。传统模式猪舍内粪尿较分散,清扫需要投入较多人工,每天需要冲栏,用水量大。生物发酵床模式垫料采购、铺设、日常维护等环节人工投ฒ入量大,特别是育肥阶段,翻动垫料的人工投入更多,试验中生物웃发酵床模式的人工投入高于其他2种模式。

目前,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尚未成熟,许多科技工作者对生物发酵床养猪进行了调查和思考,结果表明生物发酵床养猪尚存在一些问题,其使用和推广需要慎重[7-8]。该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发ข酵床养殖模式在夏季气温炎热地区,舍内降温困难,其饲养效果低于干湿分区模式。冬季生物发酵床模式与干湿分区模式保育猪和生长猪饲养效果比较有待进一步研究。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