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实践
摘要:我国普通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必须根据高校应用型转变下软件工程行业技术标准和相关企业用人标准,以校企合作为支撑点,通过企业标准、企业元素和企业的新技能与新工艺等相关内容引入到高校的课堂教学,实施“校企合作双导师制”和“项目驱动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1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开发实用性强的软件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趋势,软件人才的培养需求在不断增加,传统的软件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过于强调对计算机科学知识体系和计算机领域理论的要求,对于人才技能的培养是否能更好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用人需求的分析研究不够。高等院校必须打破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常规模式,按照应用型软件人才的知识需求、学习需求、实践需求、个人能力发展需求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优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高等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通过对学生实践应用技能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按照“企业环境、双导师制、工学结合、创新项目驱动”为主要原则,构建将学校学习与企业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将学生的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融为一体、将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专业融为一体、ツ将教育专业培训和学生职业培训融为一体的产教有机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要以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为主,以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政府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以高等院校的专业为单元体,实现学校与社会相应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高等院校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安排、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教学计划的拟定及其实施等工作都要广泛征求合作办学企业的意见和建议。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不断拓展人才的服务能力,将校企合作育人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支持和保障,积极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实践平台,为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优质条件。
2高等院校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1优化应用型软件工程课程体系
2.1.1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高等院校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采用“3+1”的形式,这种培养模式是学生前三年在学校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最后一年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如何在学校、企业、政府与培训机构之间架构起有效的沟通桥梁,如何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都是高等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高等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本身就是以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为主要特征的专业,要想把实践教学渗透到课程体系的每一个模块中,必须让每门专业课程都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服务。基于这个原则,高等院校可以针对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优化调整,第一学年的第一个学期可以开设专业的引导课,第二学期可以开设基础性专业课程;第二学年的第一个유学期开设强化型专业课程,第二学期开设基础性工程课程;第三学年开设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方向课程;第四学年安排学生进行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将学生学习的四个学年度根据发展的需求进行合理调整,将课程设计、软件项目开发、校内及校外的专业技能实习实训、综合技能训练、深入企业实训等内容都纳入到课程体系建设中。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要将企业的文化、生产等内容纳入ฐ到课程体系建设中,如第一学年可以开设职业教育课、企业文化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2.1.2课程资源的开发高等院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通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教学质量等方面综合反映出来的。高等院校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必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课程体系建设的优化与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是民办高等教育学校实现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很多民办高等院校都十分重视课程体系的转型建设,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是课程体系转型发展建设的关键要素,它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需要,同时还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课程资源的开发不能局限在教科书的编写上,更不能局限在学校内部资源的开发上,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必须包括基本资源和拓展性资源两个方面,它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涉及对学生成长有利的一切课程实施内容,以促进教育目的的达成。课程资源的形成是课程及教学内容最直接的素材,其包括课程的教学思路、课程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所需要的基本资源等。民办高等院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必须着力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必须要以优化工作过程为体系的应用型课程资源开发为切入点,将软件工程作为专业课程的核心重点,建立并完善课程资源的项目开发标准,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创新考核评价方式,通过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助推课程体系的转型建设,构建科学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2.2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创新
高等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必须要建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法,将期末的一次性考核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多次评价,实行分段教学、多次考核、多样考核的课程评价体系,确保课程评价体系更加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可将学生的分组研讨、实习实训、技能考核、实战演练等学习、实践过程纳入学生日常学习考核中,综合每一阶段的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学年或年度该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成绩,尽可能减少理论性的试卷考试,尤其是理论性的闭卷考试科目,将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技能操作相结合,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2.3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
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原有的多门类软件理论课程进行教学资源的重组,将系统化、工程化的制作案例作为教学的主体思路。重点强调各科目理论课程的有效衔接,将理论知识教学融入到工程的开发与实践中,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相协调发展。软件工程的课程设计、软件项目的开发、校内及校外的专业技能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实习训练等科目内容要作为学生学习课程的主线,通过深入分析课程教学项目的实际需求,进行创新设计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并能在实践操作中深化理解理论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养间的协调发展。
3结语
为了促进民办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品质,保证民办高等院校能够走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民办学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必须紧紧把握专业自身的创新发展优势,根据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创新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建立专业的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充分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切实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健.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专业建设的难点与路径选择[J].天中学刊,2016,:132-135.
[2]佟玉军,周军,谢文阁.软件工程专业创新教育平台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5,:77-7ซ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