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下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研究

时间:2025-01-13 20:04:2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关键词:就业 职业教育 改革创新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教育体制牵涉面太广、子系统过多,本文主要从三个重点方面,即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教学体制来进行剖析及改革创新的思考。

一、我国职业教育体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管理体制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与管理体制是:行业部门、人民团体办中专,劳动部门和企业办技工学校,地方教育部门办职业中学以及管理民办职业中学,这种管理格局一直延续到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等职业院校纷纷成立,有政府及职能部门举办的,也有行业、企业举办以及民办的。实际上,当前对职业教育实施管理职能的有:教育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部分行业主管部门。多头管理、交叉管理,容易造成职业院校资源整合、融通与共享等方面的不便,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办学体制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正朝“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方向前进。但仍面临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办学结构问题。当前职业教育由本科院校二级职业技术学院、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学校构成“本科一专科一中职”三个层次的办学格局,但三个办学层次间互成壁垒,高职专科、高职本科分别从高考考生中录取学生,中职主要面向初中毕业生招生,缺乏优秀中职学生直接选拔进高职专科学习或优秀高职专科生直接选拔进高职本科学习的机制,不能满足人们接受高一层次职业教育的需要。二是办学经费投入问题。国家、主管单位对职业院校投人有限,而职业教育实’从室与实训基地建设成本高昂,经费的投入不足与式‘交吸纳社会资金、盘活现有资源能力的缺乏,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三是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问题。《职业教育法》规定“行业组合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但基于❅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尚未形成举办、管理和分担职业教育的机制,众多企业更乐于享受职业教育发展所带来的成果,而缺少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感。

教学体制

当前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教学体制上的滞后。一是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完全构建。部分职业院校受“学科教育”影响,未能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与关系,授课以“课堂为中心”,考试侧重于理论甚至无实践操作考试,在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乏力,出现学校认为合格的学生,与企业、行业要求不对路的情况。二是存在“重长学制、轻短学制,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教育,重培养、轻培训”倾向。部分职业院校热衷全日制学生招生与培养,对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认识不足、不够关心。三是未能真正实现面向社会办学与专业设置市场化。部分职业院校存在开设专业未做社会需求调研、或盲目“跟风”、或根据现有师资设置专业的现象,导致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不高。

二、关于就业导向下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的思考

管理体制方面

1.国家层面:统一职业教育管理机构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的教育,其建设发展应遵循“体系”原则,从整体性上考虑,统筹规划,科学管理,避免政出多门。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在国务院领导下,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劳动保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教育的有关工作”。发挥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作用,通过各个部门间的通力协作,将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就业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也有利于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但从理论上讲,改变多头管理现状,最好是统一职业ห教育管理机构,以便最大限度的实现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

2.地方层面: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合理规划

当前职业院校存在布局不尽合理的现状,同一区域或地方同类院校并存,重复设置专业多且各自为战。地方政府与教育管理职能部门应对不同类职业院校实施不同的管理模式,以适合各院校实际;积极引导、协调职业院校间的校际合作。对于同类院校,组建相关教育集团;鼓励、引导职业院校营造优势、打造特色,扶持强势专业,并优化其资源配置。从而迅速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与能力,使职业教育赢得社会认可。

办学体制方面

1.树立职业教育体系,构架终身教育机制

打破学历教育壁垒⌛,树立技术、技能教育理念,畅通职业教育各办学层次之间的渠道,构建优秀中职学生选拔进专科高职学习、优秀专科高职学生选拔进本科高职学习机制,满足社会对接受各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条件成熟,国家应设立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更高层次技术性人才的需求。

2.构建职业教育成本分担制

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面对当前投人不足的现状,过分强调主管部门投人与学校融资并非上策。应构建职业教育成本分担制,本着“谁受益、谁分担”的原则,由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从企业、行业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发展职业教育;成立职业教育发展基金,鼓励企业、行业、人民团体以及个人捐款,对于捐款数额较大的企业免除其一定税务,对突出个人进行嘉奖;加之政府财政投入与补贴¢,真正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投资道路,保障职业教育发展所需经费,增强其专业与课程建设、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能力,培养质量过硬的技术性、技能性人才。

3.实施职业资格准入制,推进学校、企业双主体的办学

由国家出台法规,要求职业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一方面可刺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提高劳动者素质;另一方面也可激发企业参与到举办、管理和分担职业教育中来,从而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学校、企业双主体办学,发挥其在设备、工艺方面的优势与资源,与学校一道致力培养学生,并能吸纳一部分毕业生。

教学体制方面

1.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侧重技术、技能,兼顾理论。摈弃“理论中心”、“课堂中心”等做法,以实验室与实训基地为中』C.",并注重在实践教学中渗透理论;深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尝试前校后厂、校企合一模式;以技术、技能操作作为考试标准,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其具备“零距离”上岗素质,提高就业率。

2.促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有机融合

大力开展免试入学的非学历教育,推行开放性教学,积极开展职业培训、职后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以及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与服务,努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企业、行业需要,提高受职业教育者的就业竞争力;学历教育也应改变单纯通过中考、高考录取普通中学生、甚至是普通教育机构淘汰的学生的现状,构建从有相关工作经验、具备一定技能且有志于接受职业教育的群体中选拔学生的机制,提高学生素质,提升成材率。

3.面向经济社会需求与职业教育实际开展教学

专业设置必须经过扎实的可行性调研、论证,一般要求与相关企业、行业联合举办,实施“订单式”培养;课程开设应摈弃片面从学科角度出发,而是从技术、技能实用的角度考虑;改革职业院校教师准人制度,改变目前职业院校从普通高等院校引进学术性人才充当技术、技能性人才教师的现状,从企业、行业聘请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的技术技能人才或管理人员担任专业教师与实习实验指导教师,真正构建明显区别与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体系。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