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农业经济风险问题探究

时间:2024-12-27 16:26:0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经济发展模式由过去的重视数量上的“增长”转变为重视质量上的“发展”。在经济环境大背景下,伴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政策落地,农业产品供需结构调整在即,农业经济风险呈现出新的特征。为了更有效、更合理地预测农业经济风险,防范控制农业经济损失,有必要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理解农业经济风险产生原因和机理,提出降低当前农业经济风险的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经济;风险因素

一、新常态时期农业经济环境的变化

(一)农业产品供给以及需求都面临着挑战

201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受宏观经济影响,我国农产品供给端与需求端之间的不匹配性愈发显著。为了使得玉米的供给和需求趋于平衡,我国政府早在2011年就做出玉米的收购数量以及储备的数量规划设计方案。然而,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者农民出于提高短期经济效益考虑,对于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投入有增无减,使得以上两类粮食作物所代表的一部分农产品在短短几年内形成供大于求的状况。我国在2015年11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中指出:“我国政府对于玉米的收购的数量以及储备的数量过大,使得现在有将近10%的玉米库存已经超过了储ฏ存的年限。”在此情况下,中央在2015年12月的农村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了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针政策。这一举措充分地为我国在2016年度的发展以及“十三五”的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会议指出:“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充分重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重大工作的实施,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确保提高农产品生产数量。”

(二)农业经济政策导向的变化

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的提出代表了农业政策导向的变化,它既是对以往的农业发展措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一次梳理,也是结合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特征,加快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实现农业经济优化配置的一次探索。例如,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我国政府早在2011年就提升了玉米的收购的数量以及储备的数量。在2014年之后,我国进行了政策性的收购制度的改革,只保留了小麦、稻米以及玉米的统筹收购。然而,在农业支持政策转变之后,由于国内农产品生产端对于政策敏感度不够强,农业经济效益提高遇到瓶颈,新的风险因子应运而生,而过去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诸多风险因素也不断显露,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给农业经济走势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

(三)经济新常态时期研究农业经济风险的意义

我国农业科学院中心副主任任信军这样表示:目前,我国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科技上,都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形态,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越来越朝着偏松的方向转变。农产品市场不再像以往那样供不应求,在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依然畅销,而是面临着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的情况。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经济“新常态”时期,农业发展所依赖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发生了重要转变,我国农业面临的风险种类有所增加,风险发生概率骤然上升,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步伐。因此,有必要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农业经济各类风险因素的特征,提出防控农业经济风险,减少损失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农业经济良性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新常态时期农业经济风险因素分析

经济风险是指经济活动中的实际损失大于预期损失或实际收益小于预期收益的情况。农业经济风险指的是农业经营主体由于受到内在、外在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体现出来的对未来可能发生损失的预期情况。当前,农业经济不仅受到过去已有的风险因素影响,而且受到经济“换挡”时期显现出来的农业产业结构风险、农业经济政策性风险和农产品市场风险制约。经济“新常态”下,农业经济中的新、旧风险因素并存,二者均与经济环境有着较强的关联度,形成当前农业经济风险自有特征。这些风险因子不断累积增长的直接后果是我国农业经济的潜在风险敞口可能发生扩张趋势。为了更有效地预测农业经济风险,防控农业经济损失,有必要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归类。由于农业经济风险因素较为庞杂,本文在经济风险评估基本框架下,将风险因素归类为六个主要方面。1.自然环境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对农业个体经营者和农业经济整体形势影响较都比较明显,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将其列于微观主体的风险因子部分进行阐述。众所周知,现代农业生产依然会受到自然灾害的负面影响,例如水灾、旱灾、风灾、火灾、虫灾以及冰雹、阴雨天气、温度、季节等因素,都可以归类为不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给农业经济活动带来的风险。对于农业经营者而言,气候变化具有不可预知性,突发的自然环境灾害会对农户个体的经营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2.农产品市场风险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农产品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市场风险主要表现。由于农产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的状态,众多的生产者不能够预知或左右农产品价格和产量。在信息技术手段落后情况下,信息不完全会使得生产者按照过去的市场上大多数消费者需求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并投入大量成本进行生产,而当需求情况发生变化时,农业生产者无法立即改变生产产品种类和数量,造成市场对一部分农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另一部分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原计划生产的农业经营者必然要承担农产品市场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体制机制不完善、市场监管不到位造成的市场缺乏秩序、恶性竞争、人为操控市场价格等现象,也可以归结为市场风险因素。由于农产品市场体制不健全导致的农业经营过程中的极端损失事件屡有发生,同样属于农业经济风险因素。3.农业技术风险此类风险源于农业经营者因不具备必要生产技术、管理手段、信息技术等因素造成的农产品产量、价格偏离预期值。农业技术条件优劣与否,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益,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从实际来看,我国农业技术风险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业技术和农业设备 ツ推广使用过程中的缺失或错配,以及投入产出比过高给农户造成的机会成本提高的风险;

(2)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造成的实际产出低于预期产出;

(3)农业知识技术普及效果不佳,广大农民对于农业新式生产、经营方式和农业先进生产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农业经营风险被放大。4.农业融资风险一方面,农业信贷领域中,农户风险承担能力最弱,抵押品种类单一,国内银行和农信社对农户贷款额度限制严格,造成农户现金流短缺,缺少规模化经营所需的资金支持,使其不得不面对因规模不经济带来的高额生产成本,造成农户经营风险频发的原因。另一方面,农村民间借贷盛行,由于缺少法律保护,此类借贷的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较高,违约事件发生概率也远远大于正规渠道贷款的违约概率。5.农业产业结构风险

(1)生产成本因子。随着劳动力、土地、环境保护等成本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总成本偏高。表现如下:因农村土地流转过快造成的租金成本上升压力;因化肥农药种子使用过多造成的浪费;因规模不经济造成的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高。国内农业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风险因素。国内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呈上升趋势,增加了农业经济风险发生概率。

(2)供需结构因子。2010年至2015年,我国大豆需求量由约6800万吨扩大至约9400万吨,但大豆产量却从接近1600万吨下降至不到1100万吨,供给缺口却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相比之下,玉米的种植收益率较高,农民愿意增加玉米的生产而减少豆类产品生产,导致国内玉米产量远高于需求量,截至2015年11月,玉米消费量只有库存量的56.8%。由此可见,国内部分农产品存在较为严重的供需失衡问题,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

(3)价格因子。2013年以来,我国主要农业产品价格已全面超过同类进口产品价格,大宗商品中的大米、小麦、玉米、棉花、甘蔗等产品国内外价差不断扩大。2014年前5个月,大米、玉米、棉花的国内外平均价差分别为318元/吨、924元/吨和7078元/吨。国产农产品价格偏高可能会导致市场对国产农产品的需求萎缩,农产品销售收入降低,形成农产品价格风险。从2012年开始,国产小麦价格高于国外小麦价格趋势明显,国产小麦竞争力越来越小,而同时期国内小麦产量逐年攀升,产生价格风险。6.农业政策性风险一般认为,农业政策性风险指由于国家政策变化对农业经营收益造成的影响。农业经营主体对国家农业供给侧改革理解认识不足,农民的生产计划、生产产品种类及数量与国家农业政策之间产生错位偏差,其结果是过剩的产能既占用了大量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又从微观层面推迟了农业产业结构转型进程,给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造成潜在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有少部分农民思维存在局限性,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尤其是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土地征收制度改革重视不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式经营、掠夺式开发现象仍然存在;还有少数农民不愿意安心从事农业生产,致使农业发展所必需的劳动力优势被削弱,产生不必要的经济风险。总之,对于经济新常态时期各类农业经济风险因素的特征分析和对各类风险的识别,其实质是通过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以风险预测的方式展现出来的经济学特有的分析方式,有助于提出防范风险相关对策建议。

三、降低农业经济风险的对策建议

要想彻底解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风险瓶颈问题,应针对上述风险因素特征和产生机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有关政策,提出减少农业经济风险的可行性建议。

(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方面,通过调整部分地区商品粮生产、供应来减少国家过剩的粮食库存;另一方面,除保障农产品数量充足外,还应通过各种技术媒介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引导农业生产者依照市场要求制定生产计划,促进市场导向型农业的发展。

(二)强化政府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指导作用,鼓励成立农业合作组织

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向农业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并通过农业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提高价格竞争力;疏导各地农户以及农业合作组织协力完成土地股份合作改制,并通过农民对合作社的参股,改变农民对流转土地租金高位运行的预期,降低由于租金成本过高带来的风险。

(三)建立健全我国农业保险体系,构建农业风险转移通道

例如,建议政府大力出资建设农业保险机构;农户、保险公司、政府三方面主体加强互动合作,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

(四)继续改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

促进农业机械化,以机械劳动降低人工劳动量;提高农药、化肥利用效率,改良农田施肥方式;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降低人为风险发生概率,各地区农业技术类高校加强对农民的农业知识、农业技术教育培训。

(五)全面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结构调整,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联动,减轻国内市场供需失衡造成的压力;促进农业生产由以数量为主转向数量质量并重,把满足消费者需求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即通过农产品组成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供给结构向着更加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变。

(六)探索政府农业财政政策方向,贯彻落实我国农业补贴政策

提高农业生产性资金的投资比例,建议政府增加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投入,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扶贫开发款和农业公共性投资的资金额度,有效解决农民脱贫问题。结合现代经济风险基本理论,对经济新常态时期农业经济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判断,对农业风险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降低农业经济风险的对策建议。关于下一步研究,作者拟对农业经济风险因素的来源和危害进行深入研究,完成农业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曾中文.防范农业经营风险的机制构建[D]..湖南农业大学,2007.

[2]贾晓娟.论新常态下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

(5).

[3]张瑞玉.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农村经济管理问题研究[J].消费导刊,2015

(6).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