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第三产业经济结构分析(1)论文
【摘 要】近年来,内蒙古经济迈向高速发展阶段,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调整,尤其是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内蒙古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本文从定量的角度,多方面对内蒙古第三产业进行剖析,并对其主要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进而分析了内蒙古第三产业的经济结构。
【论文关键词】第三产业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政策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产业结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第三ฌ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
近几年,内蒙古与全国一样面临调整经济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加强社会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无疑与今后全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找出第三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尽快制定符合内蒙古区情的第三产业政策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内蒙古第三产业的现状分析 二十世纪九十二年代以来,内蒙古的第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第三产业内部各部门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1.从第三产业经济总量变化看,第三产业增长迅速,规模不断扩大 自90年代以来,内蒙古经济总体快速增长,GDP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65%(见表1)。
区内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直至今日第三产业仍保持着快速增长趋势,2003年到2005年三年均保持着2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其他各年份有高有低但仍以19.65%的平均增长速度上升。 2.从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例变化看,第三产业的比例逐步上升 在内蒙古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十五”以来,我区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全区经济由工业化初期阶段进入中期阶段。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00年的22.8:37.9:39.3演进为2005年的15.1:45.5:39.4,จ农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下降,工业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服务业比重有所提升。
2006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进一步演变为13.4:48.6:38,非农产业比重又有所下降。 3.从就业人员中三次产业比例变化看,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基本呈上升态势并趋于稳定 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来看,1990年三次产业从业人数占全部从业人数的比例分别为55.75:21.78:22.46,到2002年这一比例达到50.85:15.99:33.1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上升10.7个百分点。
2003年到2006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一直保持在30%左右的较高水平(见表2)。从全国来看,这一比例由1990年的60.1:21.4:18.5改变为2002年的50.0:21.4:28.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上升10.1个百分点。
全国三次产业从业人数构成变化呈现第一产业比例下降,第
二、三产业比例上升的变化趋势,内蒙古也基本符合这一变化趋势。 4.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传统第三产业发展明显加快,新兴服务业不断壮大 2005年,内蒙古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532.8亿元,“十五”年均增长17%,比“九五”时期快3.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结构有所改善,2005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55.9%下降到54.7%,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比重有所上升(见表3)。2006年,第三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其增加值达到1818.77亿元,同比增长14.5%。
二、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繁荣发展的背后总是隐藏着许多发展中的缺陷与不足。 1.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较低,总量不足 区内第三产业的产业活动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传统行业,因此,我区第三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目前也面临着低水平和低档次以及第三产业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协调等深层次问题。
从2005年西部12个省市第三产业的情况来看,区内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在整个西部地区排第八,而区内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全国第三产业的比重更是甚微。 2.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传统行业居多,新兴行业较少 传统行业的兴旺并不是第三产业发达的标志,而信息咨询、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行业的发展水平才反映了第三产业的水平和档次。
我区这些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本要素、提升技术水平等却形成了不同程度的障碍,内蒙古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主要还是物质生产部门的第一层次占的比重大,而信息服务、科技、金融、保险等非物质生产部门仅占第三产业的41.93%,差距还较大,因此需加快发展这些行业,适时调整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 3.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 从目前从业人员构成看,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构成比例还没有发挥出其吸收社会劳动力容量大的优势。
劳动力多数停留在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其比例远远低于第一产业。从各盟市第三产业的从业情况看,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仍然占三次产业中的大部分,2000年到2005年只有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有所增加(见表4),其他各盟市均有所下降或者持平。
4.第三产业在产业发展的高度化、规模化、专业化等方面还表现出明显不足 ♋ 首先,金融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其次,第三产业的基础设施落后,扩大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方面需要进一步体制创新和观念创新,提升能级。
第三,在知识服务业发展方面与国内先进地区的合作能力欠佳,特别是与国际体系接轨的能力不强。
三、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大力发展服务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支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
运用现代营销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经营方式的服务技术的应用,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提高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人业人员的比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 2.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开拓资本市场,拉动全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我区第三产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合理加大第三产业投资力度,符合全区整体经济发展战略要求。一是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用足国家信贷政策,用经济手段确保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市场准入条件、有竞争力、经济效益看好的服务业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二是要积极培育上市公司后备军,内蒙古现有的上市公司数量过少,必须大力推动企业上市,此举不仅会为企业带来极为宝贵的发展资金,而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资源向内蒙古转移,从而加快全区经济发展的步伐。 3.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就业服务和劳动力市场。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应逐步推进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竞争择业,主体双向选择,城乡统筹协调,社会提供服务的劳动力市场的建设。通过竞争择业和工资杠杆促进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加强下岗人员的转岗、转业培训,逐步建立和形成安置分流下岗人员的专门渠道和机制,搞好人才开发、职业介绍、转业输送等服务工作。 4.加快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和人才开发战略。
从目前情况看,内蒙古“科教兴区”战略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脱节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科技落后、人才不足已经严重制约ღ了自治区经济的发展,为此必须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要以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我区沿边和地跨“三北”区位优势以及地方特色,加速旅游资源的开发。
要改变目前全区旅游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长期低下,旅游业尚存在景点雷同等不利局面。应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及服务水平的建设,充分开发自然景点等旅游资源,组织有意义和高层次的旅游活动。
通过旅游业带动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等以旅游为依托的行业迅速发展,使其成为我区第三产业真正进入快车道的重要增长点。 参考文献: 张健仁.第三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张逸凤.贫困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及对策分析[J].甘肃农业,2006,
(12):112-112. 阮文玲.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J].财贸经济,2000,
(1):75-78. 贺爱钟.中国第三产业的结构现状、问题及调整思路[J].科学经济社会,2001,
(1):35-38. 高玲侠,王锦.论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开发[J].财经科学,2000,
(4):82-85. 周靖,李艳纯.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
(12):120-126. 吴晶英.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内部结构变动分析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
(10):40-44. 付瑞利.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情况探析[J].内蒙古统计,2008,
(1):14-15. 赵丽.内蒙古第三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内蒙古统计,2000. 马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快内蒙古第三产业的发展[J].内蒙古统计北方经济,1997,
(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