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风口 媒体何去何从?
互联网最初的形态即媒介。“互联网+”不仅仅是连接一切网络,还有无处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其在新闻与媒介业态的表现上,不仅仅已经改变了信息的生产、传播、接收、时效、信度等等,而且改变了媒体业的采编、经营、广告、管理,甚至已经改变了社会族群的组织沟通模式。移动互联网下形成的场境时代,网民所参与的“内容”已经拓展到了“一定场境下的信息体验”。
从其诞生起,互联网就在改变人类沟通交流模式的基础之上改变着媒介的形态。在互联网2.0时代,网页开始挤占报纸、杂志的生存空间,论坛和博客的出现第一次赋予了个人和媒体几乎相同的话语权。随后,facebook、twitter和微博的出现不仅将个体的话语权再次放大,也解构了传统意义上的阅读、交流与视听,而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智能手机的结合,更是将互联网技术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这是一个新的时代,不仅对个体,也是对媒体。
从互联网技术改变媒介开始,传媒行业就开始了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过渡进程。而随着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用户,也是信息接收者在传播链中地位与话语权的提升,媒体在传播中所要考虑的问题则变的更多。在“大众麦克风”时代,产业竞争的的焦点已经超越了传统时代的内容与渠道的控制,开始转向内容、渠道、用户、技术等多维度的角逐。
除了传播内容表达外,世界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传播模式的尝试。赫芬顿邮报,美国当前影响力最大的政治类博客媒体,以新闻众包模式,即依靠用户进行主要内容生产,开辟了媒体先河。BuzzFeed网站则以以病毒传播、倡导分享闻名,在2014年流量超过了《纽约时报》。从这两场新媒体的成功范例看,用户借助互联网的互动传播特性,已经成为了信息生产与传播链上重要的一环,这两者的成功多赖于以用户为核心的内容组织与运营模式。而更重要的是,基于这两家媒体的成功范例,传播界出现了这样一种媒介形态转化趋势,即平台型媒介。往大处说,它可能改变互联网生态;往小处讲,它可能改变你在互联网上生产、消费内容的方式。
什么是平台型媒介?从众多的传媒尝试中可以看出,“平台型媒体”,是既拥有媒体的专业编辑权威性,又拥有面向用户平台所特有开放性的数字内容实体。这种“平台型”的实质是,技术平台公司认为把恰当的算法技术与专业的编辑运作结合起来,在内容生产与分发方面会产生不小的新能量。新一代的互联网媒体公司正在实验将自己的内容管理系统向外界开放,以获取更多的用户生成的内容,向互联网内容平台方向逐步拓展,从而聚集更多的用户,导入更大的流量。当然,驱使这种双向互动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快速变化的内容分发与广告收入结构。
“互联网+”的时代是“小屏时代”和“场境时代”,要把程序化的广告投放与手机小小的屏幕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巨大的流量基础,需要优质⚥的广告载体,而广告的载体只能是内容,无论是传统的旗帜广告还是原生广告,都必须附着于多姿多彩的内容。平台型媒体恰好满足了对于巨大流量和优质内容这两个方面的需求。另外,平台型媒体由于其巨大的用户参与度优势,也对“互联网场境”的形成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用户在组织与生产内容的同时,在极高的参与度中获得了作为传播者(或当事人、评论者、教育者)的全新进程体验。因此,“互联网+”模式下的媒体,也是基于用户体验与参与而存在的。
虽然目前平台型媒介的运营尝试还掌握在互联网公司的手中,如众所周知的“腾讯大家”的尝试,百度大平台(百度百家)的尝试,但媒体,作为传媒行业自诞生起的参与者,也开始了基于自身优势的试水。康泰纳仕集团出版的高端旅游生活杂志《悦游》刚刚在一周前宣布他们将向所有热爱旅行并且愿意写作的人开放他们的网站,而娱乐周刊杂志也将这么做,至于福布斯杂志早在一年前就进行了类似的转型。从这些传媒体集团的尝试中可以看出,媒体是可以基于自身进行平台化转型尝试的,而在新的互联网业态下,这些在内容把关方面拥有巨大优势,又将传播重心逐步转变为用户的传媒集团,在新媒体传播的尝试中是有足够的角逐实力的。
对传媒业界尝试的观察中可以看出,用户在传媒行业已经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眼球经济时代,如何能最快的吸引公众的注意已经成为了媒体需要特别思考的问题。当然,技术的进展对此帮助巨大,越来越多的媒体尝试着使用现代大数据技术分析自身的受众与用户特点与偏好,全媒体融合的报道与表达方式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媒体人开始进行带有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色彩的转型,而新闻的选题与内容也越来越多带有精准策划的意味。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多元,内容与渠道的二元争论早已成为过去,多种因素的“并驾齐驱”似乎预示着一个新的方向。■
(荆楚网)
【网友热议】
何继军:“互联网+”正在魔术般改变这个世界,从一点出发,由近及远,成为家喻户晓的新名词。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就是大数据和智能感应能力加入后,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同时也是对互联网的改造。用腾讯CEO马化腾的话来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有人根据马化腾的这个解释,列出了一个公式,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
事实上,如果按照这个公式,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已经有了很多互联网+的做法,并且产生了无穷魔力。比如,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传统交通+互联网有了快的、滴滴……
有人把“互联网+”理解成就是互联☒网加传统行业,比如互联网加汽车,互联网加餐饮,互联网加医疗,这就是“互联网+”。我个人同意,“互联网+”必须是要和传统行业结合,而不是互联网自己玩,但是如果理解“互联网+”就是简单☁的相加,任何一个传统行业,做了一个网站,开通了微信功用就叫“互联网+”了,这样的“互联网+”是不会有未来和前途的。 那么, 互联网+影响了我们什么?
1.影响生活。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的生活,相信互联网+将改造地球人的思维。
2.影响环境。大家都知道电脑无纸化办公,应该说互联网是目前最环保的行业▼。
3.影响社会。互联网在20世纪是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现在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社会的进步无不被互联网的发展推动向前,已经无法抗拒。
4.影响思维。“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再次发展,要用+思维来做事情是当下最为流行的聪明做法。“互联网+”使我们的思维也大大迈进,思路更加开阔。未来,“互联网+”会进一步渗透到每一个具体的细分产业,并将给互联网带来更大的发展潜力和更多的应用场景。
涂明:“互联网+”为传统行业的各行各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如同催化剂一般,可引起传统产业的 ϡ质变。言而总之,“互联网+”模式正在改变整个人类的工业文明,工业3.0就是一个佐证。媒体当然还怀抱互联网这棵大树,这是趋势。这是一个循序而渐进的过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纸媒从诞生到成熟至少也要十年八载吧。
卢霜:其实对于咱们媒体人来说,最关心的应该就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来改造媒体行业了,尤其是传统媒体,但若说触网的就是互联网+ 了吗,其实不然,开个媒体微博、微信、开发个APP,若是没有互联网时代的思维,照样依旧是传统媒体,可见“互联网+”精髓不在形式,而在于思维。如何“+” 才是最关键的,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王世平:“互联网+”在我的理解中,其实就是过去两年热炒的“互联网思维”,只不过是换了个说法,或者说是对所谓互联网思维的形像化、具体化。其核心理念,我觉得是,各行各业应该努力把互联网带来的开放自由,方便快捷,即时互动等为我所用,并促进良性变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于媒体而言,我们其实已站在“互联网+”的风口,特别是这两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社交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打破了传统媒体原有的信息垄断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报纸、电视就得必须重新定位,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对民众还能起什么作用?然后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实现与网络的融合,实现“互联网+”。
黄清源:“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就媒体行业而言,它应该是媒介融合的延伸,传统的对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而“互联网+”应该是传统媒体的内容加互联网思维方式,传统媒体所产生的新闻内容仍将存在并且是最重要的一环,“互联网+”带来的传媒从业人员思维方式的改变,即真正从采编中心到受众中心观念的变化,并导致传媒组织制度和传媒技术的改变,以适应受众新的接收和传递信息习惯的改变,媒体的经营方式也随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