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目前,世界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提高大数据的安全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大数据的应用价值,这些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安全问题始终存在,甚至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正确认识大数据及其特征。
1大数据的内涵
大数据就是一种获取规模、存储规模、管理规模以及分析规模等,此类规模均远远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大数据具有十分显著的特征:
(1)数据规模极其庞大,并且与日俱增。
(2)数据的类型多种多样,较为常见的有视频、音频、图片、文本等。
(3)数据等流传速度非常快。
(4)数据等价值密度较低。
2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分析
2.1网络安全问题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只要在有网的地方通过电脑或手机等工具就可以及时获取世界各地发生的新闻信息。同时也可以观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和电视剧等,也可以听自己喜欢听的歌,和自己想交流的人进行即时互动等等。总之,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也带来了众多的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上网体验,更为重要的是极大地损害了人们的利益如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个人名誉等。导致网络安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网络黑客的恶意攻击;网络自身及网络管理还不够健全;一些软件在设计上存在漏❥洞;一些恶意网站故意设置陷阱;网络内部工作人员故意做出一些不良的行为。同时,网络用户在上网的时候人为的误接收病毒文件有很大可能会导致网络安全的出现。
2.2隐私保护问题
保证隐私信息不被泄露是广大网♫络用户极为关心的问题,因为网络用户隐私信息遭到泄露ง将很可能导致影响网络用户正当权益的维护,如银行账号及密码的泄露有可能导致网络用户相应银行卡的金额被他人盗取,从而严重损害到网络用户的经济利益。再如,个人信息在网上被泄露,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而从事违法行为,这样将会损害到网络用户的个人声誉。从现阶段来看,网络用户信息泄露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在对网络用户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提取过程中使用方法不当造成的。很多企业认为只要在网络用户的公开信息中做到没有包含网络用户的标识符就是对网络用户的隐私保护。但是信息隐私保护是需要企业在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道德准则以及相关行业自律下对网络用户的隐私信息进行必要保护。同时,网络用户有权知道与自己有关的个人信息是被什么企业以什么方式用以什么渠道。
3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应对策略
3.1网络安全问题应对策略
大数据时代下,要想解决网络安全问题需要对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各种漏洞以及各种风险进行综合研究,以便有效针对这些漏洞和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具体而言,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设置访问控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把网络用户划分为有权访问网络用户和无权访问用户。保证了部分网络用户能够以合法身份对网站内各种资源进行访问,同时规避了一些不法的网络用户对网站的访问,从而有效保障了网站内资源的安全。第二种是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ヅ。为了能够有效达到网络安全控制,就必须将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之成为一种密文,以便保证这些重要数据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传播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并且即使这些加密的重要数据被他人窃取,也会因为他们不知道正确密码而南音查看和使用。第三种是防治网络病毒。网络病毒是网络安全问题一个重要隐患,一旦电脑或手机等工具收到网络病毒等攻击,其中的数据很有可能被相关的不法分子所窃取,从而极大地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与正当利益。为此,网络用户应该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在自己的电脑和手机等相关工具上安装较好的杀毒软件,并且定期对电脑和手机等相关工具内的数据进行深入扫描,一旦发现病毒立即进行杀毒处理。同时为了保证杀毒软件的正常使用,要及时对杀毒软件进行及时更新。
3.2隐私保护问题应对策略
大数据时代下,做好隐私数据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需要对目前存在的隐私保护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以便有效针对这些问题找到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具体而言,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对重要的隐私数据采用水印技术。所谓水印技术,就是在不影响人们对数据进行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通过一些比较隐秘的方式把标识信息嵌入到重要隐私数据的载体中。目前水印技术的使用主要是为了保护原创者的著作权不受侵犯。第二种是采取相关技术对网络用户的重要隐私信息采取保护。例如使用语义网的信息过滤逆天或者是使用位置匿名器等相关技术,保证网络用户的个人重要隐私信息不被泄露出♛去。第三种是建立健全与网络信息隐私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在国家层面上保证个人重要隐私信息得到切实保护,并有效打击窃取他人重要隐私信息的不法分子。
参考文献
[1]吴达.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25+43.
[2]贺金兰,罗一民,滕丽萍.社交网络用户隐私安全问题及其保护[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
:149-150.
[3]杨一名.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J].电脑迷,2017:133-134.
[4]王博.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J].软件导刊,2016,15: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