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问题的研究综述

时间:2024-12-26 01:43:0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目前,中国的农业发展正处在整个战略选择阶段的转型期。联系国内情况和农业发展状况,选取符合国家现实情况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路径,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是农业从传统向现代的最好方式。对家庭农场问题的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剖析家庭农场在外国的发展存在的优势,为家庭农场今后在中国的发展起到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家庭农场;特点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4-0039-0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在农业方面并不强大。中国有13亿多的人口,其中6亿多人口在农村地区,占总人口的50.32%。然而,中国在农业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仍✡然很严峻,我们国家在农业上面的发展的状况是基础比较薄弱,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依然处在薄弱环节上,还是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生产经营模式,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示范推行农业新科技,进一步提高科技贡献率的有效路径,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家庭农场属于农业发展的最新的经营模式,备受学术界的关注。一些城镇化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早已广泛应用,在中国也有很多学者对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家庭农场的发展进行过较为广泛的考察和分析。

一、关于家庭农场概念的研究

家庭农场的概念是初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得到呈现,通常被学者界定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的经济来源的经营模式。但在国内,“家庭农场”的界定没有明确的给出定义,研究的有关学者只能够按照自己研究时的需求对“家庭农场”进行界定。

房惠玲(1999)指出:家庭农场,是适应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及专业化生产的需求,农业种植和养殖企业的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黎东升(2000):家庭农场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农户,以在市场份额中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的,从事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加工和销售的经济实体,同时企业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去经营与发展。朱博文(2004):家庭农场是中国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和完成适度规模经营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模式。王鑫(2013):在中国,它类似于养殖大户的升级版,通常界定为:生产经营者来源于家庭的成员,从事着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从农业中获取的新型经营主体。在产权制度上可以被视为个体农场,是指劳动和经营主要依赖于农场主和他们的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通常情况下不雇佣其他人员,农忙时雇佣少量的临时工人。它是一种生产经营性质的农场,农场主去获得农产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用于市场的交换,而是一种商品经营管理的形式,并且是高度集中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了追求农产品的最大价值。在中国可用于家庭农场的土地资源绝大多数都是承包租借别人的土地。袁赛男(2013):美国的农业部门将家庭农场定义为,不存在雇佣的经理人和非家庭成员本身的法人或与之合作的组织的农场。在俄罗斯《家庭农场法》中,“家庭农场是生产经营的主体,它具有独立的法人权利”。

把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不难看出,中美两国学者对“家庭农场”概念的界定有相似的地方,两者同时都强调家庭农场主必须是家庭成员,不包含非家庭成员,与美国的概念不同他们不强调农业生产规模,而中国学者更多地在概念上把生产规模作为标准进行界定。

二、关于国内外家庭农场特点的研究

1.关于中国家庭农场特点的研究

国内很多学者对中国家庭农场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其内容基本一致,其中藏凯波(2013)的总结比较全面,具体概括为:

首先,中国的家庭农场的特点是土地所有权没有改变,土地集中流转。中国现在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的集中是规模经营的关键。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缓解人地矛盾,使土地流转成为可能。土地流转同时也是家庭农场的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次,发展迅速,但地域间发展不平衡。家庭农场推动的速度在地域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率先开始试点的家庭农场发展速度快,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然而,在许多地区的家庭农场发展速度缓慢,没有建立相关的配套服务。再次,经营规模明显扩大,但机械水平相对较低。同传统的小农户相比不管在生产规模上还是在生产效益上都有了明显的扩展和提升。相对于美国的机械化大生产,中国的机械化水平显然还较低。最后,受政策影响大,政府主导。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之前,家庭农场虽已在中国出现,但受到的关注度并不大。现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促进和规范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家庭农场发展迅速,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2.关于国外家庭农场特点的研究

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杨昊(2013):对国外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他指出,美国家庭农场的特点为:土地产权私有为基础,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现代化。英国家庭农场的特点为:独特的土地经营权―租赁制、土地集中到富裕的农民手中、私人的投资来源。法国农场的特点为:国家干预提高土地经营规模、 ツ持续扩大生产规模。日本家庭农场的特点:规模较小的家庭农场为主、所有权和经营使用权相结合。

徐会苹(2013):对德国的家庭农场特点进行了研究,她认为德国的家庭农场是在土地整顿的基础上扩展生产经营规模的,而且有统一的产权制度,土地租赁是普遍存在的,更重要的是农场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很高,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德国家庭农场的强大生命力,以及高度的农业经济现代化。

孟丰林(2013):对国外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分为大、中、小型三种形式,其中属于大型家庭农场的是美国、加拿大,属于中型家庭农场的是法国等欧洲国家,属于小型家庭农场的是日本和台湾。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法国、日本为例,详细总结出了三种家庭农场模式的特点如下: 美国:美国的家庭农场约占各种农场总额的87%,农业在美国可以说是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日益得到完善过程中,农场生产经营也日益趋向专业化的生产经营。家庭农场主要对于土地的产出或养殖直接进行管理和经营。收获后,依照合同按时交货。而产前、产后的相关问题都由其他服务机构来处理。在贷款担保等方面美国也都有优惠政策。

法国:法国的中小型农场专业化程度高在全国占多数。大多数农场为了显示出自身农产品的特点只生产经营一种农产品。在由农场之外的企业来承担过去一个农场完成的全部工作,使农场的生产转换为商品化的生产。法国的家庭农场呈现出一种新的产业化趋势,通过兼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农工商共同经营发展。同时,对于引进新技术和设备的家庭农场提供有关服务和补贴作为鼓励。不断努力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通过高利润的发展非农产业的收入去反哺农业的发展作为发展工商综合经营的目标。

日本:日本政府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形成了农用土地私有化,小规模家庭拥有、合作经营的社会化服务的农业管理体制,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日本鼓励农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开。日本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土地改革政策和对相关规定进行调整。同时,政府建立了一个综合农协,有效地帮助农民和生产合作组织去经营农户土地,通过资本运营,获取高额利润然后返回所有农民农协股东手中。这些优惠政策使得日本农民的人均收入长时间高于市民的平均收入,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来源于日本政府给予的各类优惠和补贴。

根据上述研究者的分析,总结出国外家庭农场的一些经验。首先,农业土地确权是实现耕地高效开发的关键。其次,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规模决定生产效率。第三,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政策去指导。

三、关于家庭农场优势分析的研究

家庭农场已经在世界农业生产经营中占有绝对优势,因为家庭农场具有其他生产经营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对于家庭农场的优势中国也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许莹(2013)认为:家庭农场的优势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有利于科学种田。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进一步提高,进而收到高品质、高产出的结果。第二,有利于农业的社会化发展。它可以使农业生产做到分工和专业化,并且将农产品成功推向市场。第三,有利于提高农业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在农业各个经济指标方面和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相比都具有优势。

谢梅芳(2013)认为:家庭农场的优势分析分为三点:

第一,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加速农业商品化的进程。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利用更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其他生产要素,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农产品产量得♥到提高,除了满足农户家庭生活所需以外另有剩余,活跃了商品贸易市场,有助于加快农业商品化的进程。

第二,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达到效益最大化。在城镇化过程中,许多流出土地的农户选择到城市打工或经商,农村大量的土地被闲置和荒废,家庭农场的出现可以使农场主通过租赁的方式获得闲置土地的经营权,开垦荒地,各类农作物、经济作物可以在闲置的土地上得到种植,资源配置得到有效提高。

第三,更加注重生态和环保,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因为家庭农场正在逐渐成为注册登记法人资格的经营主体,用标准化、企业化的管理进行生产。因此,为了建立良好的农场形象,发展自身的品牌,家庭农场比一般的农户更为重视生态和环保,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袁赛男(2013)认为:他对家庭农场与传统小农户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这对分析与研究家庭农场的优势所在提供了条件。从经济属性上看,家庭农场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从生产要素上看,先进的生产要素被运用。从经营意识上看,家庭农场具有市场意识和商品意识。

四、关于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邹昶(2013)认为,现阶段中国家庭农场遇到的困难有:对家庭农场定义的模糊,人才与技术的匮乏,融资难的制约,土地流转不规范这几个问题。而谢梅芳(2013)则提出:阻碍家庭农场推广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流出土地的农户的就业问题。同时还有很多学者对此也进行了研究,具体可以总结为五方面:第一,对家庭农场缺乏明确的界定。虽然“家庭农场”经常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每个文件中出现,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认识。第二,土地稳定性影响家庭农场主长效投资。在土地流转中,双方有的签订了协议,有的只是口头协议。即使签订协议,村民也不愿意签订长期的协议,土地流转的时期较短,在短时间内农场主难以收回对土地的投资;第三,农业技术推广困难。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必然要以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技术推广时面临着诸多困难。第四,家庭农场主缺乏管理经验。家庭农场主往往从长期从事农业经营活动,并由一定的战略眼光和经济实力的农民转化而来,他们有着丰富的种养殖经验,但缺乏管理经验。第五,家庭农场融资困难。由于家庭农场规模较大,从土地流转、农场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生产资料购买、后期经营管理等生产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融资困难已经是限制家庭农场发展的一大阻碍。

五、关于家庭农场问题的解决对策的研究

国内很多学者对解决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的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王鑫(2013)、楚国良(2013)、邹昶(2013)等都对此进行了相关的论述,论述内容基本一致,但我个人认为中国政法大学的藏凯波(2013)总结的比较全面,其具体内容为:明确家庭农场定义,并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建立土地确权登记制度,促进土地顺利流转;完善农技推广制度,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培养对管理和生产精通的当代新型职业农民,从而促进家庭农场的长远健康发展;创新家庭农场贷款模式,缓解家庭农场资金困难。

国外家庭农场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发展已经相当完备,在一些城镇化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早已经得到了认可和广泛的ซ应用。国外这些发展先进的、完备的、☼宝贵的经验对中国发展家庭农场经营主体起到了学习、借鉴的作用。国内学术界对家庭农场的内涵、中国家庭农场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结果不仅表明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家庭农场的重要地位,也为今后中国家庭农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家庭农场在实践过程中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 房惠玲.发展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最现实选择[J].南方农村,1999,(2):19-20.

[2] 黎东升,曾令香.进一步发展中国家庭农场的思考农业经济[J].农业经济,2000,(7):38-39.

[3] 朱博文.美法日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和启示[J].农场经济管理,2005,(5):87-91.

[4] 王鑫.中国家庭农场构建问题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16):33-35.

[5] 袁赛男.家庭农场:中国农业现代化进路选择[J].长白学刊,2013,(4):92-97.

[6] 臧凯波.中国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障碍及应对策略[J].农业经济,2013,(7):31-33.

[7] 杨昊.家庭农场释放农业劳动力模式的国际经验比较研究[J].林业经济,2013,(6):121-124.

[8] 徐会苹.德国家庭农场发展对中国发展家庭农场的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4):70-73.

[9] 孟丰林.美法日澳家庭农场基本特征[J].当代贵州,2013,(13):20.

[10] 许莹.家庭农场的特点和优点分析[J].河南农业,2013,(12):59-60.

[11] 谢梅芳.家庭农场的推广难题及实施建议[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6):49-52.

[12] 邹昶.浅析中国家庭农场现阶段发展存在困难与解决方案[J].科技创新导报,2013,(14):253.

[13] 楚国良.新形势下中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3,(3):22-26.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