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 要: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笔者在☂本文中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几点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对于小学生而言,创新能力并不是让小学生发明▲创造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东西,而是能够形成创新意识,最终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学习中对于权威不迷信,对课本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能用进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突破的过程,为以后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展现探索精神,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科学的价值观奠定基础。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定位,鼓励学生创新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 ☹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在传统教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在课堂上是“一家之言”,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是接受灌输,强化训练,机械记忆的过程,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新的课堂中,教师能够充分意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发展、积极互动、用心交流,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思维活跃,进行有意义而非机械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满堂灌”不仅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工作量也会相应增加,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二、创设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三、鼓励学生合 ッ作交流,推动学生创新发展
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可以有效的促进数学学习。数学的学习过程不能简单的模仿与记忆。学生学习不是一个反复练习、被动吸收和强化记忆的过程,是以学生现有知识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构建新知的一个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探究事物的数量关系,找出其中变化的规律。如例:完成下列计算:
1+3=? 1+3+5=?
1+3+5+7=? 1+3+5+7+9=?
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的过程之后提出猜想。我们不要仅注意学生找到规律没有,还应注意学生找规律的过程。当学生没有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来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在和谐的气氛中探索,相互学习。
四、鼓励学生求新立异,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有求异,才会创新。有创新,人类才会进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例如简算:25×24,可以25×4×6,也可以25×8×3,还可以(25 ×4)×(24÷4)......学生是有创新潜能的,他们喜欢标新立异,喜欢当众说出不同的见解。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完全会说出多种思路,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就会更强烈。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五、激发创新思维兴趣,调动数学创新思维
数学思维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有着必然的联系。一方面数学思维兴趣有利于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数学思维兴趣的产生又依赖于数学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使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专心致志,主动持久的观察、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调动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主动思考,敢想、敢说,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前提,如果学生不愿思考问题,不敢发表意见,则数学思维训练难于进行。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赋予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出更ฌ多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