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时间:2024-12-26 00:41:2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已学知识、经验以及外部问题和冲突,让学生产生主动的思考动机和探究欲望而设置的意境.通常,该情境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旨在引导、帮助学生去思考,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或进行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解题方式.

一、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针对性.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目前的数学知识和接收能力来创设相应难度的问题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材料,掌握数学教材的内涵以利用其核心及其相关主题.

2.适度性.情境的设计要体现数学的特征,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与学生的智力和水平相适宜,由易入难,层层递进.如果创设的问题太过简单,就不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相反,如果创设的问题太难,则会让学生失去信心,产生退缩心理.

3.开放性.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ฝ要尽可能地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一道题的多种解法或 ☻者一种解法能做多种题,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逐步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连续性.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即各个问题情境彼此之间应该存在一定逻辑上的联系,但它们之间要做好相应的衔接和过渡.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既要解决当前的教学问题,也要引出它可能导致的问题,让学生对不同情形形成进一步的探究.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1.利用数学故事或者历史典故创设问题情境.历史上有很多故事和典故都包含有数学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使用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数列”时,教师可以利用下面的历史典故创设问题情境:相传古代印度国王舍罕要褒赏他的聪明能干的宰相达依尔,问他需要什么,达依尔回答说:“国王只要在棋盘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麦子,第二个格子里放两粒,第三个格子里放四粒,按此比例以后每一格加一倍,一直放满到64格,我就感恩不尽,其他的我什么也不要了.”国王想:“这有多少,还不容易!”让人扛来一袋小麦,但不到一会儿全用没了,再来一袋很快又没有了,结果全印度的粮食全部用完还不够.请你运用所学的数列知识,帮国王计算一下,共需多少粒麦子.

2.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实验可谓是一种有趣的教学手段.因此,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比单纯地听教师授课印象要深得多.在设置教学情境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无理数”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情境:用你们手中的剪刀来对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进行剪一剪,并进行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看谁做得快.然后提出问题:①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a满足什么条件?②a能是整数吗?说说你的理由.③a可能是以2为分母的分数吗?可能是以3为分母的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④a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交流.通过学生的思考和争论,最后达成共识:a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它不是有理数.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a不是有理数,但a是我们拼出的大正方形的边长,它是确实存在的,那么a是什么数?这样,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积极动手做实验.

3.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高度抽象的数学常被学生误认为数学很难与实际挂钩,其严谨的逻辑性使学生胆怯,其应用的广度使学生觉得高深莫测.教师可以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相互融通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现实意义与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在讲“指数函数”时,教师可以这样举例:同学们,你们 ☹在博物馆看过恐龙化石吧.通过看化石上所标注的时间,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这只恐龙生活在哪个年代,那么,你们是否知道推测它们所处年代的方法?这样,通过联系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的事物,提出一些数学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兴趣.

4.制造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采用制造悬念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提高学生对下一节课的期待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教学中有效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高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使问题情境和教学内容完美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