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数学学习过程 完善知识构建

时间:2024-12-26 01:16:3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思考✎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老师就要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学习过程,体会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关键词】学习过程 学习方法 数学思想

《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的同时,更强调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发生、发展的过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感悟及探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最终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数学方法去分析问题,能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一、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

现 ت在的小学教育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而数学学习过程是一种体验和领悟的过程,教师要以学生的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师要通过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充分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并通过开放性和自主性的数学教学方式,诱发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先出示了两个直角三角形,并让学生说说内角和时多少度。通过计算发现都是180°,由此引发猜想,其他的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多少度呢?这时学生的猜想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认为锐角三角形内角和不满180°,有的认为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180°,也有的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由此引发下一个学习任务就是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多少度。最直接的方法用量角器量一量,一番测量后发现,并不是正好是180°,有的人算出来内角和是181°,有的人算出来是179°,答案并不统一。这时其实学生都没有被说服,到底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多少度呢?老师引导学生把手中的三角形的三个角撕บ下来★拼一拼,通过拼一拼学生发现,原来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测量时的不准确是因为有一定的误差。学生在经历过这样的一个愉快的探索过程后,牢牢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

二、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形成知识网络

从认知角度来看,数学教学的最终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研究内容,让新旧知识与经验相互作用,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此时分数的认识是建立在直观形象的具体图形之上的。分数的意义应在通过对每一种情况的分析,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各种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分数的意义进行抽象和概括,把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由说说你对分数的认识导入,引发学生对旧知的回顾。接着动手操作表示一个物体的,1米的,一些物体的,通过各种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彻底理解分数的意义,继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引出单位“1”。在学生彻底理解分数的意义基础上再来概括单位“1”,进而总结分数的意义都是水到渠成的,通过对单位“1”的理解,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分数这个知识网络也更加丰满了。

三、提炼数学思想,掌握知识本质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内容和方法进一步的抽象和概括,是数学知识的“质”和“核”,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要渗透数学思想的教学,要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例如,在教学“运算律”时,教师让学生去寻找7+2=9,2+7=9,所以7+2=2+7这样的例子。学生很容易找到了很多这样的算式,得出结论:在加法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又引导学生光有这样的几个式子说服力不够,只能说是猜想,然后引导学生去验证猜想,努力寻找有没有不符合这样规律的式子,发现没有找到,进而验证猜想,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在经历了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以后,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加法交换律的含义。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继续猜想在我们学过的其他运算如减法、乘法、除法中还有哪种运算也可能有这样的规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马上猜想乘法也可能有这样的结论。在验证结论时,因为刚刚已经经历过一遍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己就完成了乘法交换律的学习。

学习数学知识,关键是要理清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按知识的形成过程来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成为主动的自我构建的过程,成为对数学知识的再加工、再发现的探索过程。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