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当代应用型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4-11-16 05:26:5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随着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推行以及动画产业规模的扩大,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专业建设,努力提高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成为当务之急。文章以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从整体课程体系构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行和单元课程开发等几个方面着手,旨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动画设计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论文关键词]应用型 动画人才 培养模式

一、动画人才培养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我国的动画产业虽已呈烽火燎原之势,但通过考察现阶段高校动漫教育,我们不难发现,不仅众多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高校习惯于“原创性、理论性、学术型”人才培养,而且普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也无不以“创造性”人才培养为目标,都想占据动画艺术生产的制高点,而相对忽略了动画产业规模制作所需要的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从动画产业链的结构来看,虽然动画研发、创造与设计具有原初引动作用,但真正在高端从事动画片原创的精英毕竟是少数,而来自产业链中下游的动画制作、管理以及品牌推广和产品衍生,则隐藏着巨大的商机,在动漫产业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显然,当前高校动画人才培养目标的非理性特征势必导致动漫教育与产业链需求的失衡,造成创造型人才的浪费,各层次技能型人才的短缺,从而制约整个动画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卓越计划”视野下的当代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所高校能够培养什么类型的学生,能够从事什么样的科学研究,能够提供什么样的社♥会服务,必须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来确定。对于当代本科院校而言,大多数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以期形成科学的办学理念和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的推行,不仅为试点学校的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为其下的动画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契机和原动力。

“卓越计划”是市场需求和知识经济挑战下的产物,这样的特殊背景,决定了它所实施的教育应该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是为学生进入现实和未来市场就业或创业做准备的教育。就动画教育而言,它所关注的焦点,应在于尽可能地提高受教育者适应产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能力;它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在动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它的综合能力,应体现为人才具备实用性、技能性和高层次性。为此,我们将培养面向动画产业第一线,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技术运用、转换能力”的动画工程技能型本科人才,以能力为本位制订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动画专业的教学改革可以从整体课程体系构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行和单元课程开发三个方面着手。

1.整体课程体系构建。动画学科作为艺术、技术、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结合体,具有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的特点。结合社会和行业的需要以及生源情况,以“方案调整、行业认可”作✫为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基本原则,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关注动画教育,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订。通过对行业与专业职业能力(专门技术能力和核心能力)、行动领域(专业任务要求)的梳理、分析和论证,可以明确高层次、应用型动画人才应ก具备的基本素质,如了解产业及产业的市场特性,掌握基本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具备基本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及创新、研发能力,具有较好的审美素养与内涵,同时具有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等。围绕以上能力目标,在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以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为设计原则,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培养流程,可以形成一套以任务形式为驱动、以能力递进为阶段排列的动画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学习链,建构完整的四年制“动画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学习结构框架。

2.推进“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行。以行业需求、职业能力为导向建立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行业岗位需求的“零接轨”。“工作室制”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实习、实训基地模式,它是一种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学生实质性参与工作任务的实体,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这种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它是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主要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

在笔者看来,多数院校的动画工作室在设立专业之初,硬、软件条件就已初具规模。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动画工作室往往只是用于教师课堂教学,学生完成课程作业,并没有投入到具体的项目生产之中。要在“工作室”后加一个“制”,则必须具有实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管理体系的保证,这包含了整体教学安排、师资配备、质量考核等,只有有了教学组织管理体系的保证,才能使这间工作室成为生产加工车间。结合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对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我们建议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旨在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将产、学、研融为一体。

一是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开展项目。教师可以进行个人作品的创作生产,让学生作为工作人员参与其中。此种方式采用前,必须对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实践教学能力,主要研究内容的现有水平和特色,项目计划,经费预算等进行充分的论证。 "

二是教师带领学生组成项目团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可以在动画工作室中进行毕业设计的创作生产,采用此种方式需要依托学院,促使学院不断加大对工作室的扶植力度。例如给工作室更新仪器设备,确保人力、信息、资料和资金等资源供应充足,同时学院要不断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提高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创作生产的兴趣和教师指导的积极性。

三是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学校可以从生产管理第一线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承接动画公司的生产技术项目,实现研究成果向产品的转化。学生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工作室,采用师徒制模式,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纵向交替进行,横向互相渗透,逐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3.将“课程项目化”导入单元课程教学。课程是将宏观的教育理念和微观的教学实践联系在一起的一座桥梁,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以往动画专业的课程教学,遵循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学科中心范型,它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活动为辅,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课程的内部关系上,这样往往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它难以把学科内容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们必须摒弃过去的传统观念,真正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 ت能力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

“课程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主张“在做中学”,以职业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接触实际的工作案例,体验公司的工作模式,将项目任务融入动画专业的单元课程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和实际工作岗位高度一致的环境氛围里,在与教师、同学以及实践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建构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自己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项目教学法还能够有效地利用学校、行业以及社会资源,让师生到公司去、到企业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使产、学、研自然相融。

三、关于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思考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语:“平时作业达不到要求,学校老师会让改;在动画公司老板会让走人。”这不禁让人反思,课堂里,师生追捧的是创造力,而在实。际生产中,执行力才是首位。从这一意义上说,平衡好执行力和创造力两者的关系,就成为我们教学改革的源动力。对于进一步改革的方向,我们借用动画制作中的3D概念,从X、Y、Z轴做全方位的思考。

1.X轴横向发展。“产、学、研”互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观念需进一步加强,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这不是单向的需求,企业社会也想通过这种途径挑选所需人才,扩大影响力。

2.Y轴纵向发展。人才培养战略需不断提高和完善,进一步深入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例如目前没有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与实施需进一步深化;学校各专业间、各部门间的资源开放利用程度不够;从教师、教学计划及考核方式、教材、学生等因素着手,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3.Z轴内部发展。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教师进行培训。“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与“课程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教师必须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和理论涵养,能够答疑解惑,才能适应这一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师的继续教育将成为一个长期执行的项目。在目前的师资队伍中,教师的实践技能普遍欠缺,在目前专职教师短时间内很难转型为“双师型”教师的前提下,外聘动画公司的资深动画师,使他们与专职教师合作,这种组合方式将成为现阶段动画教学实践中师资结构的主导模式。

我们知道所有的科学实验都需要一定的条件、环境,不同的实验条件、环境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是这样,只有不断创造更好的实验条件、环境,改进实验方法,才能够得到大家满意的结果。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