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多语种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时间:2024-12-27 13:52:4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面对国家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必然趋势。教育部2015年文件《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鼓励高校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1]。为落实该文件,新疆教育厅于2016年下发了《关于在自治区普通本科高校开展应用型转型试点工作的通知》(新教传〔2016〕6号),指出在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布局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框架下,地方高校应主动探索应用型发展模式,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机制、师资培训机制、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的改革,积极探索具有新疆特色的应用型专业发展之路。

新疆大学软件学院是新疆唯一一所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2],按照与产业互动、面向需求、多元合作、质量第一、品牌运作、改革创新的思路办学,为抓住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西亚软件服务外包业的巨大市场和难得机遇,为服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多语种、应用型软件人才的迫切需求,学院于2009年就开始了俄语言软件工程特色班的尝试,并立足于新疆巨大的多语言应用软件开发和服务市场,充分利用区域和语言优势开展面向俄罗斯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学生的软件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在新疆大学已有多语种专业(☢俄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的基础上与软件工程专业进行整合,可有效地满足新疆涉外软件企业及其他相关企事业组织对多语种软件服务外包业务的人才需求。

一、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1战略思路

软件工程(应用软件开发)专业要主动适应新疆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及创新驱动发展,产教融合,面向新疆软件产业和中西亚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以优化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强调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和做中学的实训学习模式[3],加强产学研及校企合作力度,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加强实验、实训和产学研基地建设,提高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积极探索具有新疆特色的软件工程(应用软件开发)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之路。

2重要意义

软件和服务外包业为国际和国内高速发展的朝阳产业,深刻影响着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新疆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高度重视软件和服务业产业的发展,规划建设的新疆软件园已全面建成,但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新疆软件企业人才短缺非常严重,尤其是面向中西亚的多语种软件工程人才。自治区与周边中亚各国的经济的发展日益紧密,信息沟通必不可少,面向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培养软件和服务业所需的中高级软件人才,建设好多语种软件工程专业,对自治区的软件服务外包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3改革目标

(1)学生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团队和创新实践意识显著增强。 通过加强创新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具备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具有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创新精神,能主动地、创造性地提出新问题或新假设或新方案,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学生可凭借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功底,参加全国各类专业大赛,斩获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奖励,努力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自治区和大学实践项目,部分优秀学生可在包括三大索引检索的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获得多项国家软件著作权证书。

(2)多语种复合型软件工程班就业能力增强。 依托已开办的面向中西亚官方语言俄语软件工程班,汲取近7年来的俄语言软件工程特色班的人才培养经验,开展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等多语种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民族学生语言优势,提升信息领域民族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形成一套立足新疆、面向中西亚的多语种软件服务体系。 根据西北少数民族区域实情和经济社会建设需要,大力发展软件产业这一循环型、节约型、环保型经济,充分利用新疆的地域性优势,面向中西亚(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开展软件服务外包业务,建设一套面向地方软件产业、面向中西亚各国的多语种软件外包服务体系,通过3+1教学模式,突出工程实践教育特色,通过与企业建立起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在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积极拓展多渠道就业方式。

二、应用型多语种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1强化软件工程类专业的多语种设置

在我国高校中,绝大多数高校都开展了软件工程类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部分高校对软件工程类专业人才实施了国际化培养,但是在语种的选择上大多是英语/日语+专业的复合,其他语种与专业的复合及应用较少。而事实上最近几年非英语/日语(俄罗斯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在新疆及中西亚是持续供不应求。面对市场和产业的需求,可充分利用区域和语言优势开展面向俄罗斯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学生的软件工程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在地方高校已有多语种专业的基础上与软件工程专业进行融合,形成服务地方产业和面向中西亚的一套多语种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2面向应用强化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方式上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学组织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法),积极探索尝试与整合多种教学方法(项目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等),以便于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图形、图表、影音(微课、MOOC等)等形式,化抽象为形象的资料来充实课程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在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方面,可以多采用案例教学方式,把现实中的国际软件服务外包场景移入学生课堂,让学生充当案例背景中软件工程瀑布模型中的相关角色,培养他们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具体实践问题的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但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还鞭策专业教师与企业经营实践有更多的接触,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更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4]。

3强化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建设

教师既要具备软件工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扎实专业理论功底,又要具有软件开发实践技能和实战经验,还要熟悉涉外企€业软件服务外包国际化业务。传统型的讲授型理论教师和实验型实践指导教师已无法满足软件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新形势,迫切需要强化师资队伍的应用型和国际化水平,建设一支由双语一体化教师和专业理论+实践经验教师组成的新型师资队伍。一是强化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为教师创造了解和熟悉国外软件市场环境和开发实用技术的现实条件,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强调教师对本领域前沿知识的获取,强化教师对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从学校层面建立同国外知名大学的教师进修渠道,建立教师之间3~6个月的定期互派制度;二是派出教师轮流到涉外企业进行实际工作,到具有软件服务业外包资质的企业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有条件的老师最好能参与到外国企业的软件开发团队中进行锻炼;三是在教学业绩与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如工作量的计算标准、提高薪酬等政策。

新时期的高校转型改革必须支撑和服务地方经济结构调整,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而西部边疆应用型多语种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以中西亚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和地区信息产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地区社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中高层次应用型多语种软件工程复合人才,着重强调多语种+软件工程的融合、应用型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手段、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和国际化等方面,构建新形势下具有地方特色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面向中西亚软件服务外包和地方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边疆♚软件产业。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