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符号学维度探论

时间:2024-12-26 11:40:3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进行传播符号的转换,然后再通过符号的有效传播到达并影响受教育者,因此符号作为信息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有效性,需要传播者与受众有相通的符号语境,思想政治教育的符号应该具有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的特征和指向。思想政治教育符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过程表现出来的,只有在各种传播模式中实现符号传播的不失真,才能被受教育者接受,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既定目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话语体系;符号;传播模式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8-0067-04

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以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符号综合表现思想意蕴的各种传播媒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单纯的言语叙事或语言教育显得相对单调枯燥,于是以“红色影视”“红色景点”“红色卡通”等为主要代表的各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出现,这些形式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们用丰富多样的声光电符号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达到最优化。在这个教育传播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在进行着从内容到形式的符号转换,即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为让受教育者易于接受的符号,故而符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目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符号学研究还处于缺失状态,这不利于新兴媒介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的创新发展,因此有必要就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符号学维度探索。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符号学维度分析

符号是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元,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及代码系统,如声音、图形、姿态、表情等。[1]人类ป的一切传播本质上体现为信息的流通,信息也正是凭借符号才能流通,符号总是负载着某种信息,信息总是表现为某种符号。同时,人真实面对的不是客观世界,而是符号建构而成的符号世界,人只是通过符号来与客观世界打交道。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通过媒介营造思想教育的符号系统,这个符号系统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社会化,使社会成员的政治素养、道德水平等方面能达到党和社会的要求。针对符号研究的学科称之为符号学,它是研究符号意义指称过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符号研究需要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来进行具体的分析与应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是以符号为基本单位相互勾连而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内核的语言表述系统,语言符号在话语体系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载体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把语言的概念称为所指,语言的音响形象称为能指,符号是概念(所指)和音响形象(能指)的结合。[2]对于同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同的人可能存在相异的理解,这意味着对同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能指”会由不同的人解读出不同的内涵,这就存在着符号所表达的意思被理解失真的可能。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过程来看,传播者总是希望通过意义确定的符号来向受教育者准确传达他们的意图。从传播的效果来看,如果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确定符号意义的意图得以实现,那么传播的效果也随之达到。所以,同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能指之所以存在意义分歧,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所采用的符号本身的意义与传播者所欲传达的意义有误差,即编码的能指出现了偏差;第二,符号本身真实地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的意义,但是受教育者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获得的意义与符号本身的意义有出入,即解码的所指出现了差错,能指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意义。同时,这个由受教育者的解读所产生的新意义对符号本身的意义又会产生制约。图1就说明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符号的传播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接受者即受教育者,在解码的过程同时包含了译码的过程,这时,受教育者并不是简单地接收符号的意义,而是主动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的符号编译成其他符号,这主要是由于人的能动性,会有意识地将所指意义符号转化为能与外界进行有效思想交流的符号。但是,由于受教育者个体的知识系统、心理状况、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译码时采用的符号也就不尽相同,亦即解码文本时所习惯使用的符号产生了差异。思想政治教育符号的传播体现在符号的编码、解码、译码过程中,同时,符号的表现形式对受教育者的解码、译码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受教育者如果对符号的形式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更倾向于接受这些符号所传达的意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符号如果要顺利地实现其本意的传播,则需要让传播者与受教育者处于相同的语境即共通符号系统之内。这个过程也可以用图2表示:

在图2中,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两端经由信号(符号)而发生关系,或者说信号(符号)把传播者与受传者联为一体。不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还是受教育者,都被各自的经验范围所包容,都带着各自的个体经验范围而参与到传播中,由传播双方所共享的信号(符号)就处在二者经验范围的重叠区域里。这个重叠区域越大,就表明双方经验范围相同、相通或相似的越多,信息符号传播就越顺畅,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就越好。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符号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符号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符号传播者与受教育者处于同一符号语境内。

二、思想政治教育符号的特征和指向

对于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江泽民曾深刻指出:“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孤立静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3]这一论断说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也有相同的“三化”要求,这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如果想被大众所接收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符号传播者如果想与受教育者处于同一符号语境,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符号传播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就是要结合本国实际、时代发展、现实生活来实现其符号的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的土壤,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纯中国유化的概念,国外有政治教育或者公民教育,但是没有具有相同内涵的学科范畴,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符号而言,具有中国化的特征应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中国革命早期,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们以高昂的革ม命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了让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所了解和掌握,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用中国化的符号予以阐述,在劳苦群众中开办夜校和劳动补习学校。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在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学科,使其烙上深深的中国化特征。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实践科学也向理论化、系统化、学科化方向发展。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时间尚短,其学科建设必须参考相关其它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范式,首先参考的是与其有密切关联的国内的教育学与政治学的理论范式,使学科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在对外学术交流日益频繁,西方学术标准日益成为主要参考座标的背景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开始大量引入西方国家的研究范式。这些引入的西方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一方面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的学术研究的内容、方法、途径,另一方面也形成以西方的特有符号建构的话语体系来描述、解释、分析中国问题的导向。在这种研究范式的支配和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其表达符号日益失去了中国化的色彩,其学科逐渐充斥大量非中国化的概念、范畴,使本来基于中国语境之下易于理解的问题变得复杂化和琐碎化,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之间互动不畅、沟通不佳,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重新立足于本土资源,以中国气派、中国精神和中国情感来塑造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化符号。

其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敏锐把握时代特征,准确反映时代要求,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任何理论学科,都是时代的特定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它也必须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要求,蕴含时代的特征,引导时代的思想潮流。相对于人类发展的其它时期,现时代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加速发展的人类历史阶段,这个时期人类社会的整体生产生活图景相较以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相对应,人们社会交往的手段和接触的媒介,与传统社会相比有了极大的改变。以互联网为中心的各种传播媒介的兴起,变革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符号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越来越成为信息时代的中心,符号生产、符号消费、符号推广越来越司空见惯。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中,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用的各种经典符号也必须与互联网的符号表达形式结合起来,在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符号本意内涵不变的前提下,使符号在形式上具备时代化特征。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可溯源于革命战争年代,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符号不可避免地带有浓重的革命印迹。随着时代发展的主题由战争转向和平,我国社会的发展也转向全方位的深度的改革开放,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路,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也从革命时期的号召革命和战斗动员,转变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政治灌输和精神号召。因此,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符号的革命印迹相对应的也要进行内涵的转变,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革命符号向建设符号转型,立足于改革开放,进行富有时代气息的、建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符号建构,同时在保留符号的革命底色之上,形成新的具有时代精神的符号内涵。这要求建设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符号,拓宽符号的渠道和空间,创新符号表现方式,规制符号的时代特色,以尽快实现符号的时代化。

最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作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进步要求和人民群众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概括。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是书斋中的学问,它是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传播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它更需要用群众所熟知的符号来使复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

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进行广泛的宣传,并把这种途径上升为至关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利用它来推动中国革命。他经常深入基层工人和农民的生活中去进行宣传讲解,他在大革命时期所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现实生活中,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有“三贴近”的要求,即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些事实上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化问题,也就是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且能与实际相结合的话语、符号,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从而让主流意识形态能有效地被群众所接受和认可。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或者是在受众面较广的墙面上书写的标语等方式。这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的方式大多是单向的、受众面有限的形式,相对于现代移动媒体如短信、微信、微博等可以双向互动、受众无限而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的局限性很大。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符号的大众化,要在充分利用传统方式基础之上,开发出具有更广泛受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电子化符号,如卡通形象等,以充分利用其直观性、趣味性、交互性等来提高符号的认可度。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符号必须具有本土文化性与政治性、鲜明时代性及广泛的受众性等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的特征要求,这样才能使符号传播者与受众处于同一符号语境之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有效传播。

三、思想政治教育符号的作用和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符号的作用非常复杂,一般而言,其作用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实现的,因此,这就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人际传播模式与宏观大众传播模式进行深入的符号学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众传播是指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等符号的过程。由它们两者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众传播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一个思想符号化的传播过程,是以意识形态(政治、法律、道德等)的观点为符号化内容,以广大公民为对象的符号传播过程,其表现形式、运用手段与大众传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人际传播属于点对点的符号传播形式不同,大众传播是大规模的媒介组织向大范围的受众传递大批量的符号的过程,所以大众传播属于点对面的符号传播。这种大众传播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实上就是宏观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适用于我国宏观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传播实践模型一般认为是韦斯特利―麦克莱恩的ABX模式,这个模式反映的是大众传播的常见情况。在图3中,X:代表社会环境中的任何事件或事物,传播这些事件或事物的符号要借助大众媒介。A:有意图的传播者,如政治家、广告客户、新闻来源等,是“鼓吹者”角色。C:指媒介组织或其中的个人,也称把关人,它们从A或X处选择符号信息,传播给B(受众)。B指受众或“行为”角色,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还可以是一个社会系统。X’:指传播者为进入符号信息渠道而作出的选择。X”:指媒介组织向受众传递的加工过的符号信息。fBA:指受众(B)向原始信源(A)的符号反馈。fBC:指受众通过直接接触或受众的研究向传播组织的符号反馈。fCA:指传播者(C)流向鼓吹者(A)的符号反馈。这一模式分析了A、B、C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了传播过程的交互性,注重了反馈的重要性。用这一模式解释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时,A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符号编码者,C为思想政治教育符号传播的具体媒介组织,B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

在图3韦斯特利―麦克莱恩的ABX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要保证符号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传播过程中,由传播者所接受的信息传播到受众之间的意义不失真,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符号的符指过程。所谓符指过程就是一个符号表意的全过程,或者说,系统完成传达的全过程。固然我们可以分解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符号的这个或那个特征,但在图示3中的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符指过程,是我们必须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目的,因为符指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只是在同一个符指系统中才起一定的作用,某一符指过程中的所指,在另一符指过程中可能变成能指,而宏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播的信息不失真,符号的所指意义不被歪曲。

微观思想政治教育是作为一种具体教育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是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之间的矛盾运动,关注的是个体如何内化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成为具有相应思想政治品格的人。[4]微观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较窄的实践范围,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有限的,并且主要指人们相互之间面对面地亲身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如个体之间面对面的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或者学校、企事业单位这种有限的一对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种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播方式在传播学中被称为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实质在于人们经由符号而结成的一种关系,它的特征在于符号互动。具体地说,符号互动表现为周而复始的编码与译码,其结构如图4:

图4中所谓编码是指把信息转换成可供传播的符号或代码,所谓译码是指从传播符号中提取信息。对人际传播的各方来方,除了必须具备编码与译码的能力,也就是除了必须具备说与听或认识与理解的能力之外,还需要在一种相同相通或相似的经验范围内进行,否则就会导致传而不通,传播信息就会被接收方所曲解。

换言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划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即特定的社会和阶级所要求、所确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权威成果;第二个层面是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根据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按照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第一层面的内容进行组织、编制,以直接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第一层面内容的科学制定,即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第一层面内容有效性的确立,[KH-+5mm]

同时也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第一层面内容向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层面的科学转换,即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二层面有效性的确立。[5]

微观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有效性,同样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由第一层面向第二层面进行转换,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一层面与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层面之间进行编码与译码,解决微观思想政治教育人际传播中传而不通的问题,即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要传播的思想政治信息不能有效的进行编码,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被教育者不能有效译码,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失真,达不到本应期望实现的教育目的。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应用符号体现理论说服力的学科,也是符号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只有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符号变化规律,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符号传播的有效性,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符号的中国化、大众化与时代化,最终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范式。

参考文献:

[1]李彬.传播学引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105.

[2][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02.

[3]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G]∥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 2000.

[4]沈壮海.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

(2).

[5]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81.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