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教育模式探索―以美国模式为例
摘 ☹ 要 本文对美国现存的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模式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希望能够以此为镜,取长补短,借鉴反思,为我国的新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提供一个突破口。
关键词 新闻教育;案例教学;在职培训
我国的高等院校新闻专业的学生在面对需要大量其他领域知识背景的采访和报道时常常显得捉襟见肘,在教育界感到困惑和压力的同时,用人单位的需求却是急迫而明确。同时,细分受众的专业化报道越来越成为媒体需求的重点之一,因此如何培养合格的新闻从业人员,提高我国新闻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的新闻业发达,且新闻教育也一直位列世界翘楚,其成熟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模式值得我们去认真总结反思。
1 新闻教育中独辟蹊径:美国哥伦比亚案例联合体
哥伦比亚案例联合体(CaseConsortium@Columbia) 起始于2007年的“奈特案例研究开端”(theknight ฑcase studies initiative),作为哥大新闻学院的新探索,学生借此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锻炼了领导才能,学习效果显著,学生亦可通过此种教学方法检验自己在采编、伦理、传媒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深度与广度,可以说这是目前现有的最为完备、专业且具国际影响力的新闻传播学案例库平台。2011年起“奈特案例研究开端” 更名为哥伦比亚案例联合体(Case Consortium@Columbia,简称CC@C),开始了全新的历程。案例库的内容不再只是局限于新闻学院的案例,在此基础上还加入了JosephL.Mailman公共卫生学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SIPA)的案例,从而形成一个案例联合体,在建设完善该案例库的过程中还得到了阿迦汗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研究生院的一些协助,它也因此成为了基于哥伦毕亚大学的跨学科课程开发单位。
2) 案例库维护。整个案例库运行所占用的人力资源并不多,这与我国动辄调动整个学校的各个部门的精英闭门ฉ苦练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两位核心人物:总监柯尔斯顿・朗勃格(Kristen Lundberg)教授和负责案例编写协调工作的安・玛丽・阿瓦德(Ann Marie Awad),柯尔斯顿・朗勃格(Kristen Lundberg)教授此前曾经就职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负责该学院公共管理案例研究项目,还有五位特约撰稿人,此外还有四位外围事务的协调人员,一位负责案例标题的编写,一位负责西班牙语翻译,还有两位负责网站的维护,均来自哥大新闻学院的IT部门。根据 CC @ C网站 2012 年4 月刊登的一则消息,已有105所高校使用了这一案例库的产品,其中包括了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在内的许多世界知名大学,我国高校中,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和汕头大学也是他们的用户。哥大新闻学院的最初设想是想将其变为一门专门的课程,然而事实上在哥大新闻学院的课堂上,国际新闻报道、调查性报道研讨会、科学新闻研讨会、广播电视新❥闻管理、专题写作等课程都在使用案例库,它融入到了各门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可以说,CC@C通过最小的运行成本获取了最大的课堂教学收益,同时自身也在不断的丰富、完善,不只是局限于单一学科,而是从一个单一学院的项目发展为跨学科的国际案例联合体,其在案例编写的组织方式、案例库的经营与维护等方面的做法,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 新手的直升梯:在职培训
每年都有大批的新闻院校毕业生进入媒体行业工作,虽然这些毕业生已经是用人单位优中选优,但是面对竞争激烈的行业环境和瞬息万变的新闻大背景,他们要想在某一领域独当一面还是略显稚嫩,学校里的知识这时就显得有些大而全,仅仅依靠这些未免有些捉襟见肘,在应对突发事件或者是典型事件时也是少不了一番手忙脚乱。这时的在职培训可以针对记者所从事或即将从事的专业报道领域而缺乏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培训,从而弥补院校知识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填补记者本身的知识漏洞,缩小与其职位要求的差距,因此就显得格外重要,且效果显著。
通常这些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他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和新手记者整体水平之间的差距来确定培训内容,同时考虑到本机构的发展战略、资金状况等客观因素,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培训方案,并在各部门的协调支持下来执行培训计划。培训方式见仁见智,既可以是新闻机构内部的资深记者所做的目标明确的相关技能培训或是专题讲座,也可以借助外界力量,例如邀请大学教授来授课,甚至可以以拓展训练的模式来开展。
美国名校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就为业界优秀杰出的资深财经记者提供奈特-白哲特财经新闻奖学金项目,这也是在职人员的一种培训方式,以拓展和加深他们的专业知识,这种方式对于那些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的记者如财经类、医药类、科学类可以起到很大的提高。虽然每年成功入选的记者虽然只有10名,但是一旦入选,不仅可以免除所有学费,还能获得高达5万美元的津贴。该项目涵盖的培训课程内容非常广泛,既有理论方面的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专题等,也有实践方面的热门问题,如对冲基金、杠杆收购、证券报表分析等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几乎囊括了财经的各个领域,学员还有机会和财经界和传媒界的高管名流座谈或聚餐,也有机会参访纽约的传媒公司。虽然这种机会只会降临到少数精英的身上,但是这些精英则是各个机构的核心人物或者是主力军,他们所受的影响或者是所发生的改变可以很快的辐射到自己机构内部甚至影响到整个行业,所以这种精英培训课程的连带辐射作用亦不可小觑。
需要说明的在职培训要想收到预想的效果,就必须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效果评估,二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避免在职培训流于形式。只有明确了培训需求,才能对症下药安排合适的培训内容,只有培训内容满足了员工所需,才能收到很好的培训效果,而做好培训之后的效果评估,既是对上次培训的总结,也为下次的方案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
不管是学校教育的另辟蹊径还是目标明确的在职培训,我国都还未有成熟的运行体制,但是也可以从中看到,不管是学校的基础教育还是机构的☪专业培训,都有着很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切实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能够从容应对复杂工作环境中的各种挑战,做到有备无患,在此道路上我们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