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河南农村儿童游戏方式的变化

时间:2025-01-13 21:00:1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城镇化进程改变了农村儿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在这个基础上那些规则复杂,耗时较多的自由游戏变得越来越少了,游戏的城市化倾向也明显加速。部分传统游戏开始与消费结合在一起,虚拟游戏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在游戏的正规化基础上,教育管理者更应该强调游戏的自由本性,而不能使游戏丧失了享乐特征。

关键词:游戏;农村;民间;城镇化

一、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儿童游戏环境的影响

1、中小学校布局的调整产生系列影响

随着国家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全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在2001年就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转移,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人口变化导致的适龄入学儿童减少以及农村教育资源尤其是教育经费的短缺成为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直接动因。

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撤并了一批条件差的学校,集中配置了教学资源,办学的规模化效益明显提高。但学校的集中使大量的孩子面临上学路途遥远,存在安全隐患,交通、饮食、住宿加重农民负担等一系列问题。值得强调的是,中小学布局的调整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儿童的生活方式,上学的路上占用了更多的时间,开始由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接送,作业变得更多等等。

2、农民失地问题影响儿童的游戏环境

随着全国各地加速推进“镇改街”和“村改居”的城镇化进程,随着城市新区的不断扩张,大量的农民在这个过程中失去土地。据统计2002年以来,广东失地农民每年增加100万,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的城市化进程中都普遍存在,河南省当然也不例外。农民的失地改变了农村父母的生活方式,“上班”代替了“务农”,与真正有稳定技术和职业的市民相比,他们的经济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于是工作占用的时间增多,陪伴儿童的闲暇时间开始减少。

农民的失地对儿童产生影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原先集体所有制之下的个人承包制使很多家庭都拥有自己的土地和与土地有关的资产,比如树木、羊圈等等,这些都是属于“私人”的,在儿童眼中更是如此,他们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家的资源。但失去土地之后儿童便失去了这些与自己有关系的物质资源,儿童在游戏中便不能够随意支配了,比如不能随意的折树枝等等。

3、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民的思想意识得ซ以改变

城镇化给农村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基础设施的改善,原来泥泞的道路被沥青马路代替,原先破旧的民房被改造成了楼房,原先顺其自然的排水沟被先进的排水系统代替等等。在这种条件下儿童的游戏环境实际上也在发生着直接的变化,比如原来农村儿童很喜欢在下雨天的时候玩家门口的流水,模拟建坝等等,现在已经不具备这种物质条件了。

随着农民慢慢的融入城市,城市中大量的卫生、教育观念也被他们认可,而这些观念都会体现在他们对待儿童的方式上。原先儿童的很多放任行为开始受到家长的某些束缚,比如一些家庭不再允许儿童随意的在沙堆里打滚等等,因为这往往被很多城市家长认为是不卫生的。儿童也开始不得不去按照家长的教育理念去做一些自己原来不可能做的事情,比如参加一些课外的辅导。

二、城镇化造成儿童游戏方式的改变

游戏是能够给儿童带来愉悦体验的自由活动,长期以来,河南农村儿童的游戏形式都是以非正规化的民间游戏为主的,诸如滚铁环、捉迷藏、扔沙包、跳皮筋、打弹子、跳房子、猜谜语、各种棋类等都是其常见的代表性形式。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过程的加快,游戏环境的变化也直接造成了儿童游戏形式的变化。

1、时空的限制改变了儿童的游戏方式

当前的农村教育正逐步与城市接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农村的小学生数量在一定✞时期之内出现了明显下降,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配置教育资源,农村学校的合并现象非常普遍。在普遍的并校风潮影响下,大量的农村孩子也不得不像城市孩子一样,开始由父母苦接送到比较远的地方上小学。

这种上学方式的变化也极大的改变了儿童的游戏条件。一方面孩子需要早起赶路上学,时间非常紧张;另一方面上学和放学的途中总是跟随着家长,这种情况使原来农村孩子在来回上学的路上就能够玩的游戏也开始慢慢消失了,儿童已经很难体会到在上学的路上跳皮筋、滚铁环和轮胎等的乐趣。

在传统的农村游戏中,儿童玩游戏实际上是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的。但随着教育占用的时间越来越多,对儿童的时间束缚直接影响了儿童的游戏方式。儿童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在减少,游戏似乎失去了随时随地都可以玩的天性,而是被束缚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

在校时因为课间时间的减少,所以不允许儿童再去玩需要大量准备时间或玩一局需要很长时间的游戏。像

八、九十年代农村孩子经常玩的跳房子▼这样的复杂游戏便在城市儿童的游戏中失去了市场,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孩子也很少再玩这样的游戏了。课下由于课业负担很重,儿童也很难有大把的时间去玩耗时较长的游戏,况且类似跳房子的游戏对于场地、人数都有相应的要求,这也使这种传统游戏受到一定的限制。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能够给儿童带来一些欢乐,但占用时间极少的游戏,比如在某小学的女生中间流传的“拍手游戏”。

游戏由两个同学进行,甲乙两人首先双手拍掌,然后伸出自己的右手去拍对方伸出的右手,然后再双手拍掌,继而再用自己伸出的左手去拍对方伸出的左手,最后双方都伸出双手去拍对方的双手。这一连串动作循环进行,速度越来越快,在拍掌的同时嘴里还要有节奏的快速复述一首滑稽的儿歌。游戏的胜负取决于谁首先违反了拍手规则,或者谁首先复述错了这首儿歌。 因为拍手和复述儿歌的速度非常快,所以通常在这首儿歌还未结束的时候,已经有同学开始犯错误了。玩游戏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很多有趣的犯错方式(儿歌念错的方式或者拍手排错的方式),儿童们就在这有趣的儿歌和犯错方式之中体会游戏带来的欢乐,同时也锻炼着反应速度方面的能力。

2、游戏开始与消费紧密结合在一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经济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很多农村的孩子也开始像城市孩子一样有了零花钱,显然很大一部分能够自由支配的零花钱会被孩子们投入到游戏之中,比如“拍卡片”的游戏。

过去在农村孩子们中间流传着“三角”或“四角”的游戏,主要的游戏材料就是用烟盒(软烟盒)叠成的“三角”,或者是用书纸叠成的“四角”。玩游戏时每个孩子都把自己的“三角”(“四角”)放到地上一个,算是下注。然后每个孩子再用另一个“三角”(“四角”)去打地上已经放好的“三角”(“四角”),谁能够将地上的“三角”(“四角”)翻过面来,这个“三角”(“四角”)就归谁所有。

如果哪个孩子在游戏中把自己的“三角”(“四角”)输完了,下面他就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自己或者去捡烟盒,或者去找书纸,叠成“三角”(“四角”)从而继续参与游戏。但今天类似烟盒或者书纸等这种朴素的材料已经很少在儿童的游戏中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直接通过金钱够买的卡片。

这些卡片上印有孩子们喜欢的很多卡通形象,在农村几乎所有的小卖部里都能够买得到,价钱也不算太贵,一张卡片可以剪裁成二三十张小卡片。如果在游戏中哪个儿童输光了自己的卡片,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很容易的得到。值得我们注意的不是儿童因为这些卡片而浪费多少钱,而是孩子们失去了通过自己劳动获得游戏材料的意识ฅ,游戏的内容开始与金钱直接挂钩。

类似这种游戏上的变化还能够观察到很多,比如原来很多农村孩子模仿电视剧中武打的场景或者模仿枪战的场景,使用的道具通常都是一些秸秆、木棍之类的东西(有时候能够发现一根很像手枪的木棍都能够让一个孩子兴奋很长时间),但现在的孩子再玩这种模仿游戏的时候,可能会去买一些荧光棒、玩具枪之类的东西。在这样的背景下,哪个孩子的道具更好也不再取决于谁更愿意去寻找和发现,而是取决于谁投入的金钱成本更高了。

3、游戏环境的改变等使部分传统游戏开始慢慢消失

随着国家经济条件的改善,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很多农村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城地区的大量农村都通了水泥路,很多农村开始进行实施旧村改造,原来的散居的平房居住方式开始转变为以楼房为基础的集中居住方式……生活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儿童的游戏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原来属于城市类型的游戏进行的更加方便了,但原先朴素环境下进行的经典民间游戏却失去了条件。比如八九十年代农村孩子最喜欢玩的捉迷藏游戏,现在已经很少有孩子玩了。

在捉迷藏游戏中,十几个孩子分成两组,一组要负责藏和逃跑(藏方),另一组则负责找和抓(找方)。找方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守住某个“窝”,这个“窝”通常是一颗树,不要让藏方在逃跑的时候摸到。做“窝”的树通常都是在村子中间一处稍微空旷一点的环境中,既保证离孩子们能够藏身的地方不远,又保证四周有路(不能像小树林中一样),还得保证藏方的成员在摸到“窝”之前不至于被过早的发现。在当前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的树变的越来越少了,符合捉迷藏游戏中做“窝”的树更少。

楼房的建设使传统农村的样ค式得以改变,在很多城镇化了的农村中,原来用于捉迷藏的破房子、土墙、草垛等等朴素环境都消失了。加之柏油马路的建设使很多汽车得以快速的奔驰,也直接加大了孩子们在大街上疯跑的危险,很多家长也不再鼓励甚至限制孩子们再玩这样的游戏,规则稍显复杂的传统“捉迷藏”游戏就在这种背景下慢慢趋于消失。

4、虚拟的网络游戏也开始成为农村儿童重要的游戏形式

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很多家庭都置办了电脑,通过一根电话线都可以很容易的上网,拥有电脑的家庭一般都开通了网络服务。电脑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很多家长并不是很熟悉其设置、用法,而儿童在这方面似乎有很多特殊的“天赋”,一个小孩子很小就会玩电脑被很多家长当成是聪明的标志,于是很多家庭中儿童成为电脑使用的主角。

现在农村儿童玩的类似虚拟游戏还有很多,虚拟游戏对儿童的发展也是有一定价值的。比如某些战斗、竞争等能够练习反应速度;游戏中大量带有魔力色彩的内容可以练习儿童的想象力;能够锻炼人与人之间的配合,促使儿童形成规则意识;能够使儿童体验到一定的成就感等等。

但值得强调的是这类游戏一定不能够脱离儿童游戏的一个重要立足点,那就是游戏与现实之间应该存在一种相互交替、互补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儿童应该始终能够将自己的生活和成就等立足于现实世界,而且能够将游戏中的收获迁移到现实世界。如果游戏的设计使儿童一味的钻入游戏之中不能走出角色,那么这样的游戏就具有成瘾的特性。

5、部分经典游戏的延续和游戏方式的正规化

虽然城镇化的进程使一些传统的游戏方式消失了,但依然有很多经典游戏是富有生命力的,比如木头人、踢毽子、砸沙包、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等。这些游戏从传统中流传下来,也能够适应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对他们的心理发展起着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随着农村基础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农村儿童在学校里也开始接触到很多正规的游戏内容,比如有组织的篮球比赛、跳绳比赛等等,开始与城市学生常见的游戏靠拢,但基于很多农村教师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够高,对规则的掌握和对游戏的组织等尚未能达到城市的水平。

研究者认为,“游戏有两个最基本的目的,即享乐和发展”。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儿童游戏方式的变化不能简单的说是好还是坏,但值得我们警惕的是,不能使儿童的游戏出现过于强化发展功能而忽视享乐因素的倾向,不能让幼儿的自然游戏场被教育游戏场所替代。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便可以使农村儿童充分利用城市儿童的游戏方式促进发展,同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些形式上的改变使某些传统的农村游戏方式重新焕发出其应有的生命力。(作者单位:许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民间游戏整理及对儿童发展的价值评估》,项目编号:2014-QN-444。

参考文献:

[2]井卫英,陈会昌.关于游戏与儿童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2

(4):36-38.

[3]苗雪红.儿童自然游戏群体:传统的失落与当代的重建[J].学前教育研究,2004

(11):9-11.

[4]郭丽.从社会学视角看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

(1):93-94.

[5]张洪华.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及其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3):3-5.

[7]孙良媛,李琴,林相森.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村妇女就业及其影响因素――以广东省为基础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7

(1):65-73.

[8]陈锡文.当前农村形势与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J].浦东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4):5-13.

[9]张新光.建国60年农民生活方式变迁的不协调性及成因[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

(5):44-50.

[18]张燕.都市化生活方式与儿童游戏[J].幼儿教育,1999

(3):6-7.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