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程改革后地理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近些年,素质教育这一名词不断的出现在各种媒体、杂志、教科书中,逐渐的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也成为我们地理教学中要进行改革的重要内容。那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据特征的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是与我们以前提到的应试教育相对应的。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一直使用著应试教育这一教育模式。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太看重学生的成绩,整个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得到一个好的分数,得到一个好的升学率,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样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认为自己成为了分数的奴隶,学习兴趣荡然无存,这样培养出来的尖子生,可以说就是一台学习的机器,由于不大部分时间用在了争取分数的提高上,导致其他方面的能力很弱,这样的学生终有一天要走进社会,那么他又怎么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等问题,怎样能为自己创出一片广阔的天空呢?这样的人我们能说他们是成功的吗?
在这种情况下,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其实素质教育很早以前在国外已经开始实施,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育出了很多全方位的人才。我们国家这方面的起步就比较晚了,而且还有一些地方还在做一些表面文章,实际上还在偷偷的进行着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还在为了学生的分数争分夺秒,剥夺了学生的发展机会,这样下去的话,我们的素质教育就成为了一副空架子,那民族的振兴又从何谈起呢?所以我们说,要想实施好素质教育,必须我们从心里接受,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地理学科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它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例如地理教学中要应用到生物学、数学等学科的知识,所以被人们称为是一门边缘学科,高中地理学科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所以说,如果处理得好,一定会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那具体措施有哪些呢?就此问题我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学生期中、期末的成绩;我们的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而不是要针对少数所谓的尖子生,这样✉我们才能以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一问题,才能改变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过去我们的教学模式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只管站在讲台上讲,根本不管学生的想法,教师的任务就是强行的将自己的想法加在学生的身上,学生只有接受的资格,没有选择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模式又怎么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气氛怎么能不沉闷?所以说,要想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一定要想办法改变师生的角色,教师应该由一个主导者变身为一个引导着,学生应该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这样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和学生处与平等的地位,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一起得出结论,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不要让学生认为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要让他们感觉到教师是我们的朋友,愿意与你进行沟通,进行交流。
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每个问题,能够做到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层层递进,让学生知道我们要回答什么,知道入手点在哪里,分析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进行提示和点拨,不要直接让学生记结论,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学习的方法,最终达到能够不靠老师这根拐杖也能走路,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可以多搜集一些与每节课知识点相关的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进行了解,进行分析,这样还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学生的合作探究,这是培养学生学会与人沟通的重要的途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活动题,或者是自己精心设计一些讨论的内容,让学生分组进ツ行讨论分析,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加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互相的了解,然后分别发言,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面对所有的学生,所以教师一定不能将机会只留给个别的学生,这样会限制其他学生的发展。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善于表达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多关心,多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没有被老师和同学遗忘,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变得开朗起来,主动起来,这样有利于他们更好的与人接触,更好的融入社会。
素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各方面长期的努力,我们最为一名教师,在这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转变自己过去的教育观念,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素质教育的教学中来,互相探讨,互相学习,争取能让素质教育在最短的时间里在我们高中的地理课堂上得到真正的实现。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