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分析论文

时间:2024-12-27 01:47:2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五年制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线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发展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五年制高职院校做好创新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创新教育;分析;对策

五年制高职实施的是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同时具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下,五年制高职的毕业生是否具备较高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对于实际生产具有重大的影响。

一、五年制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校层面国家各级教学管理行政部门针对创新教育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具体落实到学校层面却很难执行,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校限于各种因素难以有效开展创新教育。首先,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五年制高职院校缺少一套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虽然普通本科院校进行创新教育实践较早,且国家对此也有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经过长期发展,本科院校积累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创新教育实践经验,但由于五年制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师资水平以及学生基础等方面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均有较大差别,所以不能生搬硬套本科院校的创新教育模式。其次,五年制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规定了文化基础课、专业课、顶岗实习等教学活动的标准学时,因此各院校在制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自主权较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校能完成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动作”就不错了,更不用谈“自选动作”了。最后,作为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校企合作本应成为创新教育最大的推动器和孵化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见成效。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扶持校企合作,但在真正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学校注重教学,以培养学生为目的;企业注重效益,以营利为目的。目前校企合作还未找到两者的最佳平衡点,很多合作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甚至出现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的情况,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教师层面在五年制高职院校中,承担创新教育工作的教师主要是由班主任或者专业教师兼任,而他们多数并不具备创新理论知识,也没接受过系统的创新理论培训,对创新教育的认识比较浅薄,很难☁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五年制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大多身兼多职,承担着大量的工作,如课程教学、学生管理、科研等。这些工作占据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很难再有精力系统地进行创新教育工作。另外,五年制高职院校更加看重技能大赛的辐射效应,因此一些“身强体壮”、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都被学校安排到技能大赛的工作中,这也对学校的创新教育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部分五年制高职院校开设了相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一般都被纳入了德育课程,并不具备系统的创新教育体系。还有些学校完全照搬国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本土化设计,容易“水土不服”,不具备逻辑性和操作性,导致教师在授课时只能照本宣科,无所适从。学生层面首先,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并不了解创新的真正内涵。很多学生只是简单地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这种对创新的片面认识,导致很多学生认为只有工科专业的学生才具备做出“创新作品”的专业基础。其次,职业教育俗称“筛子下的教育”,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和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期望值不高,认为创新是遥不可☠及的事情,缺乏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去接触创新,认为创新是本科生、研究生才能做的事情。最后,高职院校的学生所处的创新环境有待改善。显然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喜欢动手实践,他们能从实践中获得信心及乐趣,但是并不清楚实践本身就是创新创造的先决条件,不能从身边的“人、事、物”中汲取创新的养分,培育创新的果实。

二、五年制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优势

虽然五年制高职院校在制度、教学、生源等许多方面不能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但是它本身固有的属性使其在创新教育方面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首先,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设置比较贴近应用,相较于普通本科院校具有一定的优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培养内容是包括创新创业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所以十分适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其次,五年制高职院校普遍以“双师型”师资结构为主。“双师型”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与理论基础,同时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所以更适合开展创新教育活动。最后,五年制高职院校注重技能的培养,其实践教学以及实训条件等方面普遍好于普通本科院校。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课程实习实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形式较普通本科院校更丰富,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更接近行业,更贴近市场,它对学生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促进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1]。

三、加强五年制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对策

以点引线,形成学校的创新教育主线作为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的专项工程,创新大赛旨在通过竞赛活动,促进创新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创新大赛在五年制高职院校中已经形成了一定影响,吸引很多学校参与其中,并得到广泛的认同。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为基本点,在基础创新教育、教师与学生以及创新大赛之间形成一条创新教育主线。首先,在创新教育主线上,深入开展创新实践。通过创新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教育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逐步营造校园创新氛围,从而激发广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欲。其次,在创新教育主线上,培养学生正确的创新思维。创新不仅仅是搞“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指发现新的事物发展规律、运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努力做出新的东西等。ฏ所以我们不能狭义地理解创新的内涵[2]。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创新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涉及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等。每个人对于世界的认知都不同,所以每个人都能从现实中发现新的东西,这些不是工科专业学生的“特长”,也不是本科生、研究生的“专利”。最后,在创新教育主线上,打造优秀的创新教育教师队伍。在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五年制高职院校应采取“内培外引”的方法,优化创新教育的师资结构,优先选聘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懂技术能管理的教师或者企业的能工巧匠,努力打造一批高素质的创新教育专业团队[3]。以线带面,形成学校的创新教育模式第一,在创新教育这条主线上,五年制高职院校应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潜力的学习环境和创新氛围。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需要一个“人文化、创新化、制度化”的校园环境。所以,学校要ว逐渐形成创新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以及激励措施,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创新的积极性。第二,学校应该努力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找到一个契合点,融入创新教育课程。创新教育课程可以是系统的教学活动,也可以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科技活动,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接受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共同培养,发展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成长为具有生产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第三,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一般比较活跃,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改革考试方式、丰富学生评价内容等方法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的创新教育,通过课堂上创新创业知识的学习、校园创新活动的实践以及创新大赛的历练,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第四,学校在一系列创新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适合本校的创新教育理念,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拥有先进创新教育理念的学校,才能拥有先进的创新教育方法。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努力探索、勇于创新,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虽然五年制高职院校在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但是创新教育是大势所趋。五年制高职院校应通过创新大赛这个抓手,提高创新教育质量,通过“点、线、面”三维体系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使其更有现实性、可操作性,为“中国制造2025”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永军.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惑与革新思路[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

[2]徐光.创新大赛,职业教育与创新教育融合发展的助推器[J].教育教学研究,2016.

[3]冯红瑞.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素质培养问题探析———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4]刘大君.职业院校创新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以创新大赛为例[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3.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