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
一、当今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
当今社会是一个讲究实效的社会,实用主义观念大为流行,社会大众追求立竿见影的功利效果。在这种实用思潮的席卷之下,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基础课程的大学语文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态度的冷淡。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促使他们把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定位于业务素质的提高,这样一来,以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主的大学语文就必然被学生忽视。二是学校支持力度的不足。有些高校压缩甚至停开大学语文课程,大学语文日益边缘化。三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非专业化。作为中文专业的人才,现在大部分大学语文教师在对整个文学史的把握上基本能做到深入细致,但是对一些具体篇章的理解分析则缺少专业的眼光和水准。
二、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
1.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和品格塑造
大学语文教材中许多篇章都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贯穿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勇于为祖国、为民族献身的精神。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等,这些壮怀激烈、吟唱不衰的名作,是作者自我情怀的一种表露,也是其爱国爱民、精忠报国的崇高精神的显现,更是亘古以来中华文化的灵魂所在。通过学习这些➳优秀作品,学生可以心生敬仰之情,受到强烈的爱国ฏ主义教育,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2.可以培养大学生较高的审美素质,有利于陶冶性情
审美素质是理解、欣赏文化艺术的一种能力。大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爱因斯坦曾说过: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3.可以培养大学生高层次的语文能力,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
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不同层次的语文能力,大学语文是中学语文教育的继续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高层次的语文能力。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高层次的语文能力:能够提纲挈领地把握文章重点、快速高效地检索和阅读、严谨准确地表达和写作。而大学语文最根本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造能力,有利于突破思维定式、启迪创新意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部文学史就是一部不断推陈出新的历史,文学作品本身就体现了作者的创造能力。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思维开阔、想象丰富、内容新颖的:《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展翅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屈原、李白浪漫主义诗作中瑰丽奇特的想象,至今令人惊叹。
三、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措施
1.大学语文教学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
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当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只作为一个和谐人,而不只是作为一个专家。大学语文教学作为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大学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为学生在专业领域的长足发展提供良好的语文能力支撑,为学生在自我人格的完善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熏陶,为学生想象力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引导和训练。
2.大学语文教学要唤醒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内在需求
高校比较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对实用知识和技术的学习热情也高于文化基础课。因此,唤醒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内在需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康德曾谈到,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这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人对生命和生活意义的追求常常会成为人前进的内在驱动力。我们要把握好这一规律,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3.大学语文教学要坚持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大学语文教学决不能仅停留在对字、ด词、句、篇章的剖析上,而应当着力于对作品内在精神的挖掘和对一些具有普遍意义内容的阐发。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把自己掌握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大学语文的课堂上。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
4.大学语文教学要培养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大学语文教学必须专业化,大学语文教师必须学者化。所谓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要有专业水平,能用专业学者的眼光审视文学作品,让学生体会到文学的趣味,领悟到人文的意蕴。这就要求大学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它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都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义务和责任把大学语文教学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大学生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