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推进文化的阵地和动力
【论文关键词】高校 人文素质教育 先进文化 前沿阵地 主要动力
【论文摘要】人文素质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人格内涵为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方向与目前유正在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目标一致;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是我们意识形态建设、民族精神提升、思想道德培养、教育科学以及文化事业发展的应有之义。人文素质教育不但关乎人自身的健康成长,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关乎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关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熔铸。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目的,是为了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高校作为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的殿堂,肩负着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创造和传播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的任务,对推动先进文化的前进自然责无旁贷。而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则是推动先进文化前进的前沿阵地和主要动力。因为现代教育的本质和发展方向表现为不断克服科学工具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模式,而体现人的内在素养的深层构建、积淀与发挥。要教育学生把握人生的价值,探索正确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自由意志,使之成长为有自觉、自决、自律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这就是素质教育,其实就是人的主体意识培养,就是广义的“人文教育”。所以现在人们把人文素质教育表述为: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过程,使其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以上种种,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弱化的表现,也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缺憾,它不但为我们的高等教 育提出了挑战,而且引发我们必须去思考我们民族文化生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所以,重视和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塑造、培养和熏陶,增强文化素养,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精神世 界,把学生培养成胸襟广阔、精神和谐、趣味高尚、人格健全的新人,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更 是提高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促使民族心智的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二、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推动先进文化前进的前沿阵地和主要动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但科学理论的产生与成长,正确舆论的形成与巩固,高尚精神的塑造与提升,优秀作品的诞生与繁荣要靠文化教育。一个民族的文化教育体系,可分为精神核心部分和知识运用部分。内在核心部分是超越人们具体现实需要的基本信仰、理想、价值,是文明体系的构建依据,引导社会发展方向,它主要依靠人文素质教育来实现。
首先,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而人文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观点、思想认识、ฒ思想情感、思想方法、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等,也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在深人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这是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纲领。"
其次,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个人广泛而深厚的精神文化修养,对于其保持强大而稳定的精神支柱,保持进取意识和思想活力是极其重要的。同样,“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4]同时,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科学理性、民主平等和社会公平、公正的精神也在逐步培养之中。人文教育过程就是激发人的情怀、激发社会活力和凝聚民族力量的过程,也就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
正如十六大报告所言:“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再次.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5]要求他们同时具有现代知识、科学理性、 民主精神、人文情怀和劳动生活技能,而避免人才类型的“考试专才”化、单一化和扁平化。人文素质教育可使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路♂、触类旁通、激发灵感,突破传统;同时也可使他们胸襟广阔、精神和谐、趣味高尚、 人格健全。人文素质教育倡导人文关怀,铸造人文精神,关注精神家园,具有提升人的价值,开发人力资源,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人文素质教育与我们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相辅相成。只有坚持社会科 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 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三、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目前,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达成共识,教育界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前期成果颇多。就教育内在的原则来说,“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创造”等,已被广泛认可;教育的过程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的过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与创新以及情感的关怀,伦理的关怀,等等,都已经成为教育关注的主题和对象,成为教育的基本内容。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是深广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不容易量化,更难用几门课、几次活动来完成。在新的形势下,构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体系,应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加重视人的品质及精神塑造、民族精神的弘扬以及重视人类最高理想的追求。这就要靠科学而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靠制度,要靠积极向上的行为方式、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和校园风貌。
首先,在知识经济时代,在教育观念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科技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具有人文理想的科学教育和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文教育。科学素质教育应该包括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
能的传授,也包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应该看到,无论多么先进的现代教育手段,都不能否定面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无论现代传媒如何发达,都不能忽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融合;无论各项制度多么完善,都不能替代人文关怀的巨大作用。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正体现了科学技术和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必然性。把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有机地协调统一起来,使两者都获得新的升华,这不仅能提高科学知识的品位,使之得到人文精神的有力支持,而且科学知识使人文精神得以充实有力,这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理想的新人之必由之路。
其次.课堂教育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大学不是技术工人的培训学校,而是高级人才的成长基地,首要的使命是培养人的灵魂、人的思维,人的品位,然后才是知识和技能。而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思维科学等,固然有知识和眼界的开拓,但更有着情感意志与智慧的启迪和陶冶,在培养人的进取精神、诚信品格、公德意识、健康心理以及探索一种有信念的生活方式、有内涵的人际交往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学校在改革课程结构时,可将人文社会科学纳人学校深化教学改革计划之中,适当加大人文课程的比重;也可将综合知识类课程纳人大学生必修课,从而使人文素质教育得到制度上的保证。其基本内容分五类:文、史、哲等人文基础类;人类自然科学史、思维科学、科技前沿介绍等自然科学及科学思维类;经济、法律、管理等应用类;写作、演讲、谈判、公关礼仪等技能类以及音乐、美术、舞蹈、演艺欣赏类,以提高学生的终极关怀意识、科学思维素质、审美素质、运用知识的素质和语言文字表达素质。在正常的专业课教学中,将这些课程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专业课程富含文化底蕴,也可使文化素质教育分布在核心课程和跨学科课程两大模块中。学生可以通过辅修、跨学科选修、双学位等方式学习,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和学历证明。
再次.开办人文学术论坛.开展人文系列讲座、报告等第二课堂活动。有计划地聘请著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社会学家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为大学生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讲座与自然科学讲座;以全校人文讲座为龙头,在不同院系和专业的学者、青年教师及大学生间,就各种人文学术问题,可在校园网上、校内刊物上、校园宣传栏上设立人文学术角,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公开辩论;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健康的、以铸造人文精神为主的各种沙龙ณ活动,以达到多学科交融、活ท跃校园人文教育的氛围、整体提高人文素质之目的。
第四.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发扬和传播.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的构建.清雅的校园环境.优美的校舍建筑.丰富的人文景观.对于大学生舒展性情、陶冶情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江泽民同志高屋建扳般的铿锵之音,无疑使作 为文化前沿阵地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更加明确了方向并增强了使命感。当然,文化的中心永远是人,在今后 的素质教育中,应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品质及精神塑造,把学生培养成胸襟广阔、精神和谐、趣味高尚、人格健全的新人,这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族精神的弘扬以及人类最高理想的追求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