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之探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实施、效果的简述,简要说明了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分层教学作一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还是值得研究的。
关°键字: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仍沿用传统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新课标下,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就需全面地考虑到各类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
二、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创造良好的环境。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大纲》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
(2)学生层次化。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本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本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本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3)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①教学目标层次化。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②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a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ถ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③布置作业层次化。作业布置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④课外辅导层次化。教师要做补缺、提高效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增加次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
三、“分层教学”的效果
(1)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在教学中对差生实行“低起点”教学,自然就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其自卑的心理。为实现差生转化创造了条件。随着教学活动层次化的由低到高的发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由于每节课都安排尽可能高层次的问题,对培养优生也很有好处,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4)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自然地、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分层教学使整个课堂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中差生由于起点较低,容易入手,他们根据自己的程度解题并且随时都可以登上新的台阶。这样就较好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优生可以直接插高难题 ツ,为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创造了条件。这样的课堂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各层次学生互相激励,共同进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