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

时间:2024-12-25 15:15:1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场景实录

“尝尝食物的味道”

3月23日,黄浦区小学英语“如何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专题研讨活动在黄浦学校举行,吴老师执教了三年级Tasting and smelling单元的一节研究课。课上,她给每个活动小组的课桌上都摆上了不同味道的食品,学生们通过品유尝糖、盐、咖啡等,既尝出了味道,又学到了知识。她还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有趣的游戏、儿歌让学生掌握及运用本课的单词、句型,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学生们都学得很开心。正如黄浦区教研室副主任、小学英语教研员孙薇指出 ☺的那样,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体会、感受,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让学生喜欢”。吴老师正是将语言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体验、感受,学得“有滋有味”。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当课堂成为学生的最爱,教育效果就会在其中。那么,什么样的课堂能让学生喜欢呢?也许这不是一个类似“加减法”所能直接回答的话题。不过,学校认为,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那样的课堂就能让学生喜欢。

经验简述

课堂的引力:学习的情境演绎

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才能使课堂在一种真实中创造愉悦的气氛。

教物理的朱老师,学生这样评价他:“课堂上那阵阵的笑声是您为我们初三生活增添的色彩。”那略带东北腔的“这是咋回事呢?”总能使物理课脱离那枯燥乏味的定律、术语而演绎得活跃、轻松。课堂上学生们感受到的是“合力”、“向心力”、“万有引力”,是“加速度”。他不空讲大道理。但学生却说:“是谁给我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您。是谁拨亮了我们心中的火苗?是您。老师,我们只告诉您,您种下的花朵,在不久之后即将绽放!”

黄浦学校的教师都在努力营造一个适合学生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并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进而进行“再创造”。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不仅善于借助多媒体等工具,善于运用游戏、讨论、探索等方式,更善于抓住学生的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深层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地探究学习。

任何精彩的课不全是课前设计出来的,而要在师生互动中有新的生成,这也正是课堂教学和教师的魅力所在。如语文课上,老师让学生用“无边无际”说话,有个学生说:“长城无边无际。”这说明学生不知道“无边无际”的含义,教师便抓住这个问题,生成出教学的新问题:哪些事物可以说无边无际?

课堂生成也是师生深度对话的延伸。课堂上,当学生被触及到心灵深处,为教学内容所感动的时候,真诚与充满情感的话题就会一个个涌现出来,教师善于捕捉住这一契机,就能使课堂始终保持鲜活的吸引力。

课堂的张力:分层的策略讲究

学生是有差异的,要使课堂为学生各取所需,就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学习是学校的主旋律,没有学习上的进步和成功,学生就很难真正喜欢自己的学校。因此,六年级在组长王老师的带领下,各学科详细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拿出符合学科特点的具体方案,进行了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使课堂的效果得到增强。

在通常情况下,教师习惯于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定位于中等及以上程度的学生,这就会使基础较差的学生难有赶上来的机会。由于理科内容有很强的衔接性、连续性,没有领会和掌握的那部分学生就可能落伍,所以就会出现年级越高,理科掉队学生越多的现象。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数学老师首创了“前移式”教学法,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人手。从进校第一天开始,就先教学生读书,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把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前移”到课前预习中去。老师上课时首先检查预习,然后根据预习情况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教学的重点不再是教师如何“教”,而是学生如何“学”,尤其是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这样课堂上老师讲解比原来减少了15分钟左右,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完成原来课后作业中的基础检测部分,既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减轻了学生课后的负担。学生喜欢这种方法,经过半年努力,数学成绩有了明显提升,期末考试的年级合格率比进校时提高了18%。“前移式”教学法也在实践中逐步趋于成熟。

学生英语合格率不理想,若按照常规进行教学,学生很可能陷入从“畏难”到“厌学”,直到“放弃”的泥潭。为此六年级英语老师制定了“先低后高,先慢后快”的策略,将小学中的相关内容有计划地渗透到教学当中,在开始阶段先放慢进度,降低要求,注重检查和落实,保证每天的“过关”率不低于90%。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们逐渐感觉到学英语似乎并不是很难。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越来越高。

课堂的定力:管理的精细有方

学生喜欢的课堂,肯定既有科学管理和周到细致的规范,又有有序生成和灵活驾驭的余地。

“精心打造教育品牌,认真细致地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教师将自觉意识化为具体行动。

细化课程标准,建立学科练♂习体系。目前学校正组织教师将语、数、外、理、化五门学科的“课程标准”细化到每一学期、每一单元、甚至每一课时。这一任务由教研组长负责搭建细化的框架,再由各年级的备课组具体细化到每个单元、每节课,然后根据细化后知识点的权重、难易层级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适合的练习,有效避免过烦、过重的练习,以实现减负增效。

量身定制的目标,成为乐学的动力。教导处每学期会利用学校资源库提供的数据,对每一位学生的成绩进行预测、跟踪、比对。学校的这一举措不是为了盯住“分数”,更不是为了给老师和学生施加压力,而是要通过分析查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使每个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定位,以及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目标。通过这一措施,关心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成了全校的工作重心,尤其使成绩中等甚至落后的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收获了更多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更加喜爱自己的学校和老师。

常态化的质量监控,品尝成功的喜悦。在科学制定目标的前提下,教导处每学期在期中、期末考试前组织召开质量预测会,对每个班级进行优秀率、合格率指标的制定。通过跳一跳、拉一拉等方式,为Σ教师制定绝大多数人可以达到的切实可行的质量目标书,以此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把指标当作“整治”的武器,而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

感言

让课堂成为师生的最爱

对教师而言,谁站稳了课堂,谁就有能耐。对学校而言,越来越多的教师站好课堂,学校就能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

要让学生喜欢课堂,并不是为了简单的愉悦,而是从学生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着眼的。因为学生在校的时间有限,学的知识也总是有限,如何让有限的时间产生无限的影响力,这就要讲究课堂效应的持续与延长。

因此,打造学生喜欢的课堂,就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要让课堂产生效益的最大化、效率的最高化、效果的最优化。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