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生“文”“德”教育渗透的重要性

时间:2024-12-27 19:39:1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关健词] 语文教育 德育教育 多元智 意志坚定 青少年 学校、家庭和社会

[论文摘要]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德育教育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而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我认为,德育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寻求生活的教育途径,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建国 60年来 ,我国的广大青少年在社会的关怀下奋发向上 ,道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展现了新一代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良好素质。

一、语文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现状及误区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其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我们不得不深思:为什么国外同龄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会比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生存能力和抗压能力要强呢?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 ﭢ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通常都是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不少语文老师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改变了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譬如:考试多出现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多义词的辨识,那老师的作业就让学生多写这些内容甚至要达到默写的程度,繁重的家庭作业使孩子失去了童趣,从而产生了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自八十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几乎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由此我们便看到一种新世纪的新现象:一面是巨大的学习压力,一面是孩子的任性,一面是家长的溺爱与无奈!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抗压能力极差,遇到困难容易逃避,事情完不成就强调客观原因,意志不坚定,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某高校的大学生每到周末都要把脏衣服带回家给母亲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

首先是教育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有的人认为在学校里智育是硬指标 ,德育是软任务 ,可有可无 ;有的人认为教书是老师的事 ,育人是家长的事 ,抓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有点多管闲事。有的持“树长大了自然直”的观点 ,对青少年放任自流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得不得力不及时。有的认为学校智育工作好做 ,德育工作难做 ,借口社会环境复杂 ,家长配合不力 ,抓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出力不讨好而放弃主观努力。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深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利益关系、目标追求、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学校德育面临着一系列深刻而又沉重的变迁。道德作为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随着经济生活的变革而变革。在社会日益趋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不可避免地卷入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制。升学教育中,智育被抬到无限高的地位,德育则乏人问津。尽管这一做法意味着与教育完整性的背离,但从多方利益出发,这种现象似乎已约定俗成。“德育为首”成为一句喊得很响做得很虚的空话。虽然今天素质教育以不可阻当之势对抗着“应试教育”、“升学教育”,但考试制度不变,德育地位仍难从根本上提高。那么,如何使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从而得到教育整合的目的呢? "

二、对“文”“德”教育的认识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想既是统一的,但又是有区别的。不能把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想混同起来。语言和思维的职能不同。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形式是词和句,语言的内容是语义,语言的规律是语法。思维是认识的工具,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思维的内容就是思想,思维的规律是逻辑。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德育教育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而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道德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德育的目的不是向学生灌输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而是要使学生把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我认为,德育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寻求生活的教育途径,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语文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关系问题,曾引起过不少争论。通过争论,大家对语文教学“文”、“德”不可偏废,不应分割的道理,认识逐渐一致。实行德育教育,是按照社会时代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包括学生的政治态度、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等方面。叶圣陶根据马克思主义语言学说,对语言的性质和功能做了简要明确的概括:“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思想和语言是分不开的,想心思得靠语言来想,不能凭空想。可以说,不凭借语言的思想是不存在的。” 换句话说:语文教育是一切生命成长、人格形成、个性发展的必经之路。那么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我们就不能推卸我们的责任:语文有责任面对学生道德和人格的陶冶。

三、如何在语文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

要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语文教育中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从而实施创新教育呢?

1、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心理学表明,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ห。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义的,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如七年级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从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感悟到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2、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提出给我国德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当前德育工作实效低的情况下,有效率、有质量地进行青少年德育,这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方针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青少年学生身上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弱点和不足,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影响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三个方面。针对青少年学生身仁存在的弱点和不足,我们应该怎样对他们进行思想政冶教育呢?笔者认为: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进行努力。 "

(❣1)学校

学校教育应当以培养德才兼备、面向新世纪的四有新人为目标。

首先,学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坚持育人方向,根据学生实际来制订计划、开展活动。各班级、各年级、学校总体都要积极宣传新人新貌、好人好事;开设事迹展馆,提倡文明礼貌、社会新风尚;强调思想进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好德育基地,配合教学,强化德育效果,学校应建立健全学校、家庭长期联系制度。帮助家长了解学生品德发展情况,并根据学校工作重点确立家庭教育任务,互相弥补不足。

其次,尽快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创建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新时期社会需要自我反思型的教师。反思性教学是近年来欧美教学界备受重视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养理论。它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反思被认为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教师反思能力包括两个视角和两个对象。从反思的对象视角来看,包括教师对自我的反思即内部反思能力和教师对外部情景的反思能力即外部反思能力;从反思内容视角来看,包括教学反思能力和教研反思能力。教师的反思能力包括自我监控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 ,两者相互影响 ,彼此促进。反思性教学重视教师思考能力的培养 ,鼓励教师进行实践理论与研究努力之间的多重整合与转化。反思性教学是一个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 ,进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和手段。

(2)家庭

家庭教育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自立及抗压能力。

其一,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每天定时起居、学习、娱乐,让孩子的生活形成一定的规律;培养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言谈举止文明,讲卫生有爱心,物品轻拿轻放,用后及时归位摆放整齐等等;规定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完成作业,到时间家长进行检查,完成情况良好可给予奖励,未按要求完成进行一个“小小的惩罚”,逐渐培养孩子守时、目标坚定等信念。

其二,根据家庭教育是互动教育的特点,通过生活影响子女成长的价值观。如七年级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讲到: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是他并不上去救护孩子。细读父亲怎样教孩子下来,很有意思。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上,这个父亲是很懂得怎样训练孩子的,自己只给予指导、鼓励,这样可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让大人抱着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要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让孩子确实从生活中得到难忘的经验。

另外,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甚至于有的家庭四位老人(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带一个孩子,每天吃饭都要盛好,文具书包要帮其整理好,从而导致孩子的自立能力极差。所以我们可以学做一❥位“懒家长”,适当的让孩子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自己房间的卫生自己整理,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等,动手的同时,也能带动孩子大脑的开发,从而通过实践达到学习生活经验的目的,也能培养孩子今后走上社会的自我生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此外,家庭与学教应积极配合。很多家庭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能及时和老师沟通,针对孩子的特点,适时进行教育方法的调整。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和手机的普及,很多学校都以电脑为平台建立了“校信通”,用短信形式驾驶跟家长报告孩子的动态及学校的相关信息,实现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孩子的目标。

(3)社会

除学校常规教学外,我们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军民共建、跨学校跨地区互助活动等渠道,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平等竞争思想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

德育是甘霖,滋润着干渴的心灵;德育是沃土,培育着真、善、美的人性。当学生不仅学会了留心观察周围世界,心胸开阔,乐于助人,而且也学会留心观察自身,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把精神力量也用到使自己本身变得更好、更完美,对自己的认知特点都能给予充分的理解并使之得到最好的发展,他们就会向深层次的心理品质教育延伸,向高层次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扩展,将养成文化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和理论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知、情、意、行同步发展,成为道德品格完善的新人。建国 60年来 ,我国的广大青少年在社会的关怀下奋发向上 ,文化、道德水平均有很大的提高 ,展现了新一代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良好素质。

总之,充分发挥各渠道优势,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提高中学生语文教育贯穿德育工作的效果,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以适应未来社会对多元智组웃合型人才的需要,让广大青少年在事业上更投入、更具有竞争力,以一种更具建设性的方式服务于社会。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