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写作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时间:2025-01-06 13:51:2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以英语议论文写作为例,尝试从加强论辩结构训练、创造自由批判环境、鼓励母语深层阅读思考、更新课程设置理念等方面探讨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批判性

思维能力很多教师提出当前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一大问题是没有想法,不会思考,换言之,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较弱。纵观学生英语议论文的写作质量,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想内容缺乏深度,缺乏独立的批判精神;二是论辩结构不完整,缺乏反驳意识和能力,缺乏有力的事实依据加以论证。

1加强论辩结构训练

在论辩结构上,议论文写作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仅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罗列观点,不会融入反方观点,展开反驳论证。尽管立场明确,但是如果缺乏对相反观点的反驳,是辩证思维比较薄弱的表现,缺乏较强的说服力;另一个常见问题是文章不乏好观点,但是缺乏深入而有力的论证。这两个问题都与缺乏论辩结构的知识有关。在议论文结构上,学界多引用和参考StephToulmin的理论。该理论提出,文章的论辩顺序一般采取以下3个步骤:首先论证本人观点(argu-ment),接着论证相反观点(counter-argument),然后反驳相反观点(rebuttalargument)。在这三步写作中,每一个语步完整的论辩结构都含有3个部分,即提出观点(claim)、提供证据(data)和说明理由(wanrrant)[1]。“claim”指提出作者的观点,这个观点是可以拿❧来讨论或争论的,不是事实性的陈述。“data”是为支持观点立场所提供的各种事实依据,如生活实例、研究结果和统计数字等。“warrant”是指说明和解释那些列举的事实证据为什么能够支持所提出的观点。论辩文或者议论文,是判断是非、证明自己见解和主张的文字表达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传统修辞认为,论辩应从逻辑(logos)、情感(pathos)和伦理(ethos)这3个方面诉诸读者。也就是说,逻辑上,要阐释概念、解剖分析、提供证据、正反论证;情感上,要使用真实、生动、具体的事例;伦理上,要顺应读者对好与坏、对与错、正与反的判断原则。融入反方观点并进行反驳,这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能够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写议论文的薄弱环节。要给学生树立一个基本的观念,即任何观点都是主观的,当你声明自己的立场观点时,就要面对不同意见,重要的是指出不同意见的根本问题所在,提高论辩的说服力。可以说,反驳是议论文写作中对学生来讲最难的地方。反驳要抓住反方观点中最有力的部分给予还击。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首先得真正理解反方观点为什么是那ข样一个立场,论证的逻辑是什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然后思考通过怎样的论证把它驳倒。有的时候,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一个争议性事件的不同立场及观点的本质,反驳起来不着边际。就反驳策略而言,一方面,要注意避免犯一推就倒的错误。如果作者只挑选反方观点中微不足道的部分将其驳倒,尽管论辩的语步结构看似完整,实际上避重就轻;另一方面,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避免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各种因素可能同时在起作用,需要厘清关系,抓住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来谈,但也承认其他因素的存在。这里有一个技巧叫做Rogerianargument———让步策略。首先承认对方立场中有一定道理的部分,表达对这个部分的理解,承认某类因素的存在。但是这种妥协不是立场的妥协,而是出于情感上的包容,是一个以退为进的策略。然后将矛头指向对方观点中的关键问题,运用反驳,进一步证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学生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缺乏“说明理由”。说明理由(warrant)是提出观点(claim)和提供证据(data)之间的重要支撑和衔接,在提出观点和提供事实依据之后,紧跟着需要说理和分析。学生写作常缺少说理部分,写出观点、给个例子就完事。至于例子如何支持观点、如何解释观点,似乎成了读者的事情。要清晰呈现论辩结构,需要学会区分观点(opinion)与事实(fact),并且在写作中使用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首先,什么是观点?观点具有可议论性(debatable),“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讲的就是有不同观点的存在。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提出与反驳不同的观点时,都需要注意所提的内容是一种主观想法,具有可议论性,值得讨论。什么是事实?作为事实,“丁是丁,卯是卯”,本身没有可争论性。

2创造自由批判环境

除了从论辩结构出发训练学生的思维以外,课堂教学中还需要创造一个学生能够自由批判的交际环境。批判性思维是在不同思想交流和碰撞过程中自然发生的,自由的思想就一定会面对批判。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交际型教学是必要条件之一。非交际型的课堂是一言堂,教师总是扮演权威角色,学生的看法得不到尊重。如果只有教师的看法才是决定成绩的依据,那么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就不敢、不会、不愿表达,根本谈不上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相反,交际型教学重视信息差异、情感差异、观点差异、师生平等交流。教师尊重学生的观点,学生就有真正的思想活动,师生间、同学间就有真正的思想交流。在交际型教学中,对问题的探讨是开放的,没有唯一的答案。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面向不同观点,学会用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写作教学要创造自由批判环境,不仅要选择有一定思想深度和难度的作文题目,而且在各个教学环节上,要有一个大的目标,即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和研究,分析别人的观点,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样,同伴互评活动也是创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自由批判环境的一种方式。对于学生的同伴互评意见,教师可以跟进评价,形成一个自由发表意见、互相尊重不同意见的书面交际环境。

3鼓励母语深层阅读思考

或许有人担心很多学生的英文写作中已充斥母语思维下的翻译痕迹,语言很不地道,如此母语阅读是否会加深这样的负面影响。实际上,母语深层阅读是加强英语写作中思想内容深度的一个催化剂,与英语表达不矛盾。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通常超过他们的外语水平,二语写作的遣词造句过程就是语言与思维的匹配过程,这个过程对语言能力弱的学生来讲,其写作中的表现通常是选用简单的外语从事超出他们语言水平的思维活动,导致写作中缩减或规避大量思想内容,而对语言能力强的学生来讲,其写作中的表现是不断寻求最合适的词汇和话语方式,从而更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个发现与Bereiter和Scardamalia(1987)的发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写作能力是从低水平阶段的知识述说(knowledge-telling)向高水平阶段的知识重建(knowledge-transforming)不断发展的。语言水平低,搜索不到合适的词语,▼只能规避复杂的思想内容,满足于知识述说;语言水平高,不断搜索合适的词语表达深层的意义,述说的知识得以转化和重构。这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如果母语阅读能够启动强有力的思辨,将有力地激发遣词造句过程中的搜索匹配动力,从而表达出深刻复杂的思想内容,更加有助于转化和重构知识。因此,母语阅读与英文写作非但不矛盾,而且有助于提高英语写作的思想深度[2]。

4更新课程设置理念

除了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在本科教育中,各类课程都可以融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如口语课、跨文化交际课、西方思想经典课、英语阅读课等。从英语写作课的设置上来说理念的更新很重要。例如,美国普渡大学(PurdueUniversity)对写作课中的研究思辨元素非常重视。由于研究思辨型写作贯穿€于大学教育课程始终,因此其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写作指导。反观国内大学,传统的写作课程设置观念是从叙事文体开始,一年一年“循序渐进”,从本质上把“研究思辨”当作非常难的一个学习内容和技巧,似乎它与低年级学生无关,非要到高年级才学习不可。思辨能力培养与基础语言技能培养不是矛盾的关系,可以结合起来。同时在课程设置中,把研究思辨的目标分割开来。每个学期有各自的阶段性目标,而阶段性目标体现在阅读写作的总字数、引用资源的数目、遵循研究性写作规范的要求以及研究性写作的语类特征等多个方面。

参考文献:

[1]郑玉琪.二语写作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估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3-16.

[2]文秋芳,赵彩然,刘艳萍,等.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客观性量具构建的先导研究[J].外语教学,2010(1):55-58.

作者:李雪雁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