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观察论文

时间:2024-12-26 03:33:4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教育观察论文,供参考!

一、观察主题:从“借鉴”到“有意义”建构

1.模糊阶段———“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2007年,在市里刚提出“课堂观察”的时候,我们是很模糊的,许多一线教师觉得课堂观察“深不可测”、“高不可攀”:一是没有高深的理论去设计科学的观察量表;二是没有必要花费许多人力精力物力,一个人、一个组是难以做起来的;三是一些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去专业发展了,上好课教好学生就可以了。课堂观察的主题是比较随意的,对课堂观察的认识也是比较模糊的。

2.摸索阶段———“摸着石头过河”。

针对以上情况,首先,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利用教师会议,下发《课堂观察专辑》,组织学习,结合教科研活动进行交流,把“旨在改变教学行为的课堂观察”的思想传达给大家。其次,校长室联合教科室教导处,开展了以数学学科为主的课堂观察。学校层面上一个学年两次,主题分别为“小学生计算习惯的观察”、“教师评价语言的有效性观察”。教师在多次“观课议课”中,对课堂观察提升教学行为有了一定的认识。如跟踪观察俞老师的数学课以后,她这样感叹道:“课需要千锤百炼,教学行为的提高更离不开观察与反思”。

3.清晰阶段———“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09年至今,课堂观察得到有效推进,特☏别是教科室的课堂观察协作组名声远播,深入活动,使我们认识上渐渐清晰,行动上得到统一,主题上走向有意义的建构。我们主要尝试了三个“一”的推进:一份《课堂观察主题指南》———把热点、焦点、有价值和意义的主题,分门别类,编辑印发到教师手中,便于参考和借鉴。一个“主动型”课堂的专题———把基于儿童的“主动型”课堂,梳理出“主动型”课堂教学的特质,建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堂的观察主题,本学期“主动型”课堂研究的小专题有:(1)“主动型”课堂学生“自学”的方式、方法与内容的观察与研究;(2)“主动型”课堂学生“展示”的程序、方式与内涵的观察与研究;(3)“主动型”课堂教师作用点的观察与研究,以此推进教师对“主动型”课堂的结构要素的清晰把握与自觉运用。一堂自下而上的课堂观察教研课———开学初,教研组长根据本组实际,推荐一堂教研课,申报本学期的一次พ课堂观察。教科室每月定点一个教研组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值得一提的是申报的观察主题,来自教师实际,更有现实意义。其中,英语组、高数组,教科室邀请了相关教研组长参加,进行了引领和示范,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二、观察活动:从“示范”到“自主引领”

1.活动内容上,讲座培训与示范引领相结合。

学校每学年要组织一次课堂观察培训,邀请专家名师来做讲座培训,示范引领课堂观察。我们先后邀请区教科室领导指导了“小学生计算习惯养成的课堂观察”活动;骨干老师作《课堂观察的理论与实践》的通识培训;学校教科室自己做了《如何开展学科特质的课堂观察》的专题辅导。同时,外派骨干教师参与课堂观察协作组、学科中心组,参加学习与观摩,并在各教研组内开展了课堂观察,语文组观察的“朗读指导的有效性”;数学组观察的“优化教师评价语”;英语组观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过程逐渐规范,实践富有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教科室示范性地引领了课堂观察的全过程。例如“科学课中小组合作有效性的观察”。教科室联合科学教研组做了规范的指导。观察前———科学教研组除上课老师外,四个人“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各领一个相关的观察主题,如“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小组合作的学习评价”“小组½合作学习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与职责”,自定标准与量表,形成小组合作的多主题观察。观察时———教科室组织协作组成员,按照座位,进行编号、跟踪观察、记录填表。活动后———交流汇总数据,分析归因和反馈。最后,形成四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观察子报告和一篇综合报告,并发表反馈于学校的《爱德》内刊。

2.活动形式上,团队观察与自我观察相结合。

团队观察,在组织上,学校教科室和教导处、教研组“三位一体”。教科室每月联系一个教研组,组织有关教研组长,引领开展一次课堂观察活动。教研组层面,按照期初申报的课堂观察来组织开ฟ展,以教研组为单位,一个学期一次组内课堂观察活动,主题自定。自我观察,主要有教师自己进行课堂的观察。平时,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堂来观察反思和提高。对于承担有观察任务的老师,学校教科室立足教研组,联合校长室、教导处进行观课议课,几个教师围绕同一“主题”,进行自我观察,以录像、录音等形式记录,提供给老师,引发自我观察、分析反思和教学改进。如组织科学课学生“记录主动课堂观察”的活动。观课老师就“预测阶段、科学探究阶段、小结延伸阶段”这三个板块,立足“交流前记录、小组交流后记录”这两个观察点,观察“主动记录的人数”、“记录情况”和“现象细节”,分析“主动型”“边缘型”“游离型”三类学生的数据,反馈问题的成因。活动深化了“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中边缘性参与的实践研究”“,以点带面”,为“走向自我观察”做了有益尝试。

3.活动评价上,管理服务与考评反馈相结合。

我们以课堂观察的方式重点开展自我观察,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聚焦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尝试四个“变化”:即变没有主题的研讨为适合“本学科有核心价值的话题”;变一般的课堂教学为“同题异构”的研讨;变一般的交流为人人参与交流的“沙龙”;变活动后的无序为“活动后的整理反馈”。特别是学校“主动型课堂”的研讨活动,在教学方式、教学语言、教学模式等方面起到了突破、引领的作用,打破了现有模式,带给广大老师全新的视角。语文数学英语三个教研组จ,轮流坐庄,观察主题凸显“主动型课堂”的特质和价值取向,将观察带入另一个深度,真正促使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研究方式得到相应的转变。

三、观察流程:“科学性”和“针对性”的结合

观察流程的科学性是过程要规范,一般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课堂观察前。要学习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明晰相关的因素。通过学习、会议布置,让参与观察的教师选主题定计划,设计教学、观察量表的记录和填写、现象与分析的内涵。值得一提的是要慎重选择被观察老师。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这位教师“以学论教”方面的观念有待改变的;这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不满现状的,有积极向上的态度,非常乐于承担活动的;三是这位教师听取别人意见后,能进行反思,吸取教训,改进提高。这样,观察活动才能顺利进行,会后研讨和反思也会有效,被观察的老师的进步才会明显,对团体合作有推动作用。(2)课堂观察。明确观察任务、观察分析、记录观察数据和现象、捕捉观察细节,进行科学的收集、研究、分析,准备交流。(3)课堂观察后。执教老师谈教学预设、组内教师每人围绕主题议课、观察者汇总、分析数据、现象和细节,挖掘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反馈执教老师,提出借鉴建议。第二阶段:重构教学———课堂(自我)观察———总结反思———形成观察报告。值得一提的是,特别要关注课堂观察的交流和反馈。如中年级数学观察,组织教师交流时,我们人人交流,自始至终。当时许多老师第一时间反馈观察细节与意见,很晚才回去,但是收获却很多,为大家提供了榜样,也为第二次观察做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观察流程的针对性是指要解决问题。课堂观察是更专业的观课、议课,要通过捕捉的现象和细节的分析,聚焦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通过观察、记录、反馈、自我反思等活动,促进教师行为的根本性改进。这种改进,应该以跟踪式观察为主。因为被观察者经过数次被跟踪观察,面对观察所得的多次数据,认真虚心地进行对比,就比较容易发现问题,找出对策,从而痛下决心,切实改进教学行为。

四、观察收获:生成“教与学”的精彩

1.课堂观察改善了学生的课堂学习。

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学习的改善。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为了学生。如颜老师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开展了“情境创设”课堂的自我跟踪观察,针对一年级新生的特点,分别运用三种方法进行了情景的创设。一是讲故事方式的导入:“你们会数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羊村村长想邀请小朋友去看看小羊的数学学习情况,愿意吗?”学生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欣然接受羊村村长的邀请,情趣高涨地依次数出了数目。二是“争当小小售货员”的游戏:村长新开一个文具店,要招聘售货员,并把喜羊羊、懒羊羊请来当考官,由考官提出问题寻求小朋友帮忙。学生的兴趣来了,明显注意力集中了。三是“有奖竞猜”商品价格的游戏,改编了“想想做做”,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因此,课堂观察要关注学生如何学、会不会学、学得怎样。在这过程中,教师也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2.课堂观察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课堂观察不是为了评价教学,而是为了研究教学,促进教学。如2012年4月,语文顾老师执教的《猴子种果树》、数学席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英语郑老师执教的《6Bunit7Alettertoapenfriend》。执教老师都进行两次观察。第一次观察,是试上,旨在凸显“主动型”课堂的教与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第二次观察,是公开课,进行了“主动型”课堂学生自学情况的观察”,并对教师的课堂进行了全程的录像和跟踪反馈。每次观察后,大家在一块平等对话,思维碰撞,展现智慧,分享成功。观察者通过观察别人的课堂来反思自己的课堂,从而提升教育理念,改进教学行为。被观察者受人指导,被人点拨,从而让优点更优,让缺点更少,跟进教学行为。

3.课堂观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情感和合作。

课堂观察是互惠的,对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来说都是促进,满足教师成长的需要。如:科学教研组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观察”活动,四位老师分别从四个角度进行多主题观察———“小组合作的分工”“小组合作的氛围”“小组合作学习的交流”“小组合作的效果”,一个视角一个微型报告,四个视角形成一片高质量的观察报告。营造了合作的校园文化,增进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同时也增进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情感。通过专业对话,每一个教师都得到发展,学力得到提升,尝到了教科研的甜头,生成了教学研究的精彩和智慧。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