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队院校创新教育分析
"
论文摘要:从军队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军队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创建可以游移默化育人的院校环境3个方面论述了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具体意见。
论文关键词:军队院校;创新教育;考评制度;教学模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同样,创新也是军队进步的灵魂,一支没有创新能力的军队。难以立于不败之地。军队的创新能力源于创新军事人才创新军事人才的产生依赖于军☢事创新教育。如何认识、把握和驾驭创新教育,已成为目前军事教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课题。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摹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是素质教育的应有内涵。
1军队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军事领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创新的试验地。实践证明,战争的胜负不仅是兵力、兵器的较量,更是人的智慧较量,是指挥员创新思维、创新战法的角逐。从孙膑的“围魏救赵”到诸葛亮的“密城计”,还有毛泽东的“四渡赤水”,无一不是通过创新的智慧,导演出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其致胜的秘诀就是能因时、因地、因情而变,创造出新思想、新战法。现代战争的实践也证明:军事斗争最忌保守,最需要创新。一个因循守旧没有创新能力的军队.难以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难以完成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军队院校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确保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迫切需要。
1.1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原军委主席江泽民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现代的战争实例证明,高新技术的发明创造.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新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需要军事人才去创立、去发现;新的武器装备,需要高素质军事人才去驾驭。只有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军事创新人才,才能在高技术领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前进。科技强军的战略任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投入了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综合运用各种作战力量、手段、战术,使战争对抗的整体性、综合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显著。在这种大空间、高立体、全纵深,武器装备多样化、战场环境复杂化、战斗程度激烈化的高技术战争中,各种随机因素和不确定因索越来越多.要求指挥员必须善于运用自己的直觉、灵感和创造力,做出创造性的分析和决策,这种建立在知识信息之上的决策应变能力,将成为战争胜负的主导力量,人的创新素质将成为战斗力的核心。
1.3是军队基层建设的需要
新的历史时期,军队基层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多元化的价值观、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社会心理,正通过各种渠道冲击着基层官兵;基层官兵的文化程度、主观需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都需要基层指挥员具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去探索和研究新时期军队管理的规律和特点。因此。我们的教学只有把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摆到首要的位置上,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满足军队基层建设的实际需要。
2军队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
军事创新教育就是要造就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掌握科学思维.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能够创造性地提出新战法、始终掌握战场主动权的高素质军事人才。故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就是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不仅是一种技巧和智慧.还有赖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德。
2.1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下列几种能力:一是准确而完整地获取信息和贮存信息的能力。任何一项创新活动,必须要有准确而完整的信息资料,创新正是信息的提取、变换、再生和组织的过程,准确而完整的信息则是创新的基础。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是对获得的信息整理分析的过程,是多种认知能力的综合表现。这种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力、持久的记忆力、调查研究¡能力、实验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三是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发现后如何去解决它。关键在于能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假设。提出方案与假设是一个从设想、构思、论证到具体设计、修改、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借助于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灵活地运用各种创造方法。四是综合评价能力。评价能力是指在众多的方案与假设中选择最佳的方案与正确的假设,以及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估,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它是创新活动成功的保证。
2.2创新思维的形成
创新思维是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是创新活动智力结构的关键,是构成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思维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机能,它既有一般思维的特点,又有不同于一般思维的特点。创新思维的形成是常规思维与非常规思维相辅相成的结果,其对立统一,交互发展,有机结合,构成了个体创新思维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常规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条件和基础,而没有非常规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想象基础和动机。非常规思维是创造性很强的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部分。迄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对学生常规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远远高于对非常规思维的关注和培养。其结果。常规思维的发展往往是以忽视甚至抑制非常规思维为代价的。因此,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非常规思维。在常规思维方面。军校应侧重对学员进行辩证思维训练。辩证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最高形式。培养辩证思维有助于学员形成一个对自然界构成及其运动规律的总看法,形成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军校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过一定的形式逻辑思维训练,缺少的则是辩证思维。"
2.3创新人格的修炼
创新过程是激烈的智力活动过程,有赖于人的智慧.同时也是强烈的情感活动过程,受人的信念、情感、意志、兴趣、道德品质的驾驭和支持,对创新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等重要作用。在培养人的创新思维的同时,也要重视其创新人格的修炼。
创新人格的修炼应在3个方面展开:一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创新的愿望和动机。创新活动的启动首先依赖创新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人们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造潜能。二是创新精神。创新活动的启动需要有创新意识,而创新活动的运行、目的的实现则要经过艰苦的努力,这就需要有创新精神。在种精神力量的支持下,人才会执着地去追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发出智慧,结出硕果。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饱满的持之以恒的热情和刻苦钻研的精神;高度的独立性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和奋发拼搏的精神。三是创新品德。创新品德是一个人优秀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一个人从事创新活动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知识和能力,甚至可以说更为重要。在创新活动中最重要的品德是真实和诚实,谦逊和合作。这是做人的原则,也是科学创新的准则,体现着一个人的人格。
3军队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实施办法
创新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上加以思考,从环境、管理、课程、教学、教员等几个方面展开。目前,军校创新教育在行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环境、课程和管理上还未深入下去。如何使这几个方面平衡发展是创新教育取得突破的关键。
3.1创建可以潜移默化育人的院校环境
3.1.1建立宽松的学术环境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在接受同等教育的情况下,宽松开放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潜力的发挥。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宽松开放的环境,世界一些著名的大学十分重视这一点,如哈佛大学教师十分重视讲述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新动态,甚至介绍一些尚不成熟的学术观点和争论热点。创新从来不是轻而易举、唾手可得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学员们有的皓首穷经。有的耗尽心力,有的因为标新立异而遭到各种非难和指责。试想,如果没有宽松、开放的环境.他们何以持久坚守冷清、寂寞的精神创造园地?国外的一流大学十分尊重学生创新的成果,无论研究成果完美与否都给予肯定。相比之下,目前我军的一些高校在实施过程中,对学员的研究成果重视程度不够。
院校的学习氛围反映了院校学习、研究的氛围,院校学术水平的高低往往反映院校科研水平的高低。开展创新教育必须注重学术氛围的建设。学术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激发创新灵感,开阔创新视野;可以取长补短。培养科研能力,提高整体的创新能力和研究效率;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创新潜力,发挥创新能力。院校应鼓励学员参与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给学员提供研究方向或研究思路.让院校的专家和知名教授给予引导。另外提供可以畅所欲言的活动空间,如让学员参加教员的课题或研究项目,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交流会,开办专门刊登研究成果的期刊杂志等等。总之,创建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让学员主动参与研究,以激励和促进学员创新思维的形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了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在这种大背景下,军队院校要想与时代同步,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必须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有了可靠、及时的信息渠道,学员就可以及时获取新知识,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长期以来,受教育观念、管理形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军队院校的信息渠道相对较为封闭.学员的视野不够宽阔一方面图书馆藏书数量有限,而且大部分藏书为长期积攒下来的“古董”,远远不能满足学员的需要;另一方面,目前只有很少的军队院校学员可以方便地到国际互联网寻找资料。没有最新的信息、最新的知识,势必会影响创新意识培养,因此,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势在必行。
3.1.3建立多元的校园文化
目前,我军队院校的校园文化单调、缺乏活力,没有吸引学员兴趣的文化团体或文化活动。学员生活在教室、食堂、宿舍这个圈子里,缺乏交流、视野狭窄,严重妨碍甚至窒息他们的创新。国内外的知名院校都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如国外学术、科普、演讲各种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团体活动以及橱窗、板报、校刊、学报、校园广播等。学员只有通过这些活动、组织,才能每天都接受新的信息和观点;同时,这些活动、组织的成员为了吸引大家的关注,更是别出心裁,想方设法地推出新观点、新面孔、新信息。通过这些活动学员们不仅培养了创新思维,而且也锻炼了创新能力。
3.2创建可以激发创新的考评制度
考评制度的原则和标准具有指挥棒的效能,对人才的培养起着杠杆作用和导向作用。创建激发创新的考评制度对创新教育的开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3.2.1建立新型的考试制度
现行的考评机制是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产物,对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创新意识极其不利。实施创新教育,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要求产生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方法。建立新型的考试制度必须注重考察学员的创新能力,做到考理论与考实践相结合,考知识运用与考创新能力相结合。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员的创新素质,考试方法可以是闭卷,也可以是开卷;可以是写相关的论文,也可以是相关的调查报告。比如《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考试可采用实际设计的考试方法,这样既考学员独立设计项目的能力又考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3.2.2完善评估机制
评估可分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对学员的评估,二是对教员的评估。以往对学员的评估主要看分数:分数高就是好.分数低就是不好。这种评估机制导致学员费尽心思考虑如何得高分、如何去应试,而不去考虑如何运用、如何发展,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现在,应该改变传统的评估方法,对学员的评价应不完全看分数,而要看综合运用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研究发展能力等其他综合能力,尤其对创新能力应给予特别注意。完善后的评估机制不仅可以对学员进行公正的评价,而且还可以促进学员全方位发展,增强开拓创新能力。对教员评估时,教是诱导创新的钥匙,在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评估机制必须兼顾教与学,不可“一手软、一手硬”。对教员的评价主要看他在教学中是否突出创新意识、注重教学成果、兼顾教学方式,看他所培养的学员是否具有开放的思想、活跃的思维,看其独立意识、批判意识、怀疑和标新立异的意识是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3创新教学内窖
大学教育同中小学教育有很大区别,中小学学生自学能力较差,需要他人引导,因此主要靠老师讲授,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地学;大学生已具备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能力,因此教学内容与方法应以学生为中心,构建适合大学生学习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3.3.1教学不能只重视基础
在一次高校创新教育理论研讨会上,复旦大学副校长孙莱祥指出:中国的传统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一直强调基础,强调基础扎实为其经验和骄傲,认为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比如,近年来,在国际数学、物理奥林匹克等竞赛中,中国学生名列前茅.甚至独占鳌头。当我们为此自豪时,不应无视相反的事实,在诺贝尔奖以及近代重大知识科技创新上,我们几乎没有。为什么我们基础好却创新成果少,而美国并不特别强调基础但创新成果多呢?一定的基础是必耍的,创新必须以一定的基础为前提。但若太重视基础,会导致出现误区,影响创新。误区之一是导致迷信权威、思维定势。迷信权威和思维定势是创新教育最大的敌人。导致对现存知识坚信不移,思维方式常规、守旧、让条条框框封锁了学员的创新思维。误区之二是导致学员负担过重、兴趣丧失。因此,在课堂安排上,应重基础,但不能只重视基础。
3-3.2建立适应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
创新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渗透到大学各个阶段的教育过程,应构建与之相应的符合学员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体系。现在的课程体系基本上实行以专业为单位,不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形成,阻碍创新性人才脱颖而出。要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大专业、多方向”的专业结构模式,打破指挥和技术的传统界限+将相近的专业合并起来共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实现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知识、能力、索质高度统一,指挥、技术、管理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新的课程体系,首先要减少必修课中专业基础课数量,适当增加人文社会课数量,增加选修课,允许学员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选修课程。通过各学科知识的融合、渗透和整合转化,形成多视角的创新思维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空间。要将现代简单扼要的最新成果、学术前沿领域的知识反映在课程内容上。同时,要开设“创新学”“学习学”的课程,训练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创造力培养的引擎,没有缜密的、清晰的思维能力。难以启动创新的大门。条件允许应开设思维科学课程,将创新性思维的训练带人到教学内容中,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性思维教学和训练,使学员掌握创新性思维的方式方法,使之既善于逻辑思维,叉善于形象思维;既善于发散思维,又善于收敛思维;既善于逆向思维,叉善于循序思维等。只有掌握了创新性思维的方法,才能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迅速应对事态的变化,发现新的军事思维。揭示新的规律,创立新的军事理论,创造新的军事技术、战术和方法,练就过硬的军事本领。
3.4创建新型教学模式
军事创新教育.要求变革陈旧的教学方式,变被动吸收为主动钻研。同时也要注重培养敏锐的发现问题意识和大胆的怀疑精神。
3.4.1注重培养学员的怀疑精神和问题意识
创新是在前人知识基础上的另辟蹊径。我国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心理,书上说的全是真的,教员讲的全是真的,大家都认同的就是真的,从来ฒ不对书上、老师讲的、大家都认同的东西起怀疑,这是传统的教育思想导致的。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打破传统的思想,培养学员要敢于怀疑的精神。殊不知,若没有怀疑精神,至今还是“太阳绕着地球转”。没有怀疑就少了问题,少了问题就少了思考,少了思考就少了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员只有在“问题意识”的驱动下.才能创造性地展开思维,不断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并进而解决问题。
目前军校学员在学习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提问,不善探微溯源.在学习中经常处于无问题状态。故培养学员的问题意识成为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要帮助学员转变学习观念,充分认识问题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员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存疑,引起积极思考。进而善问.最后探索解决办法。其次,教员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点,造成思想上的旧观念悬念,使学员认识失调,处于暂时困惑状态,从而激起为解决问题而积极思考。"
3.4.2曼新授课方式
目前,院校的授课模式基本上是教员在上面讲,学员在下面听,教员按自己的思路讲,学员按教员的思路听。学员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教员与学员缺乏交流,必然导致教与学脱节,影响授课效果。这种授课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跟着别人的思路走,没有自己的见解,没有创新意识.缺乏创新精神。实施创新教育需要能启发学员意识的新型授课方式,比如讨论型、启发型、调查型、研究型授课方式等。新型的授课方式要把握以下两点。第一,让学员成为课堂的主角,变被动听、被动学为主动听、主动学;第二,引导学员学会发散思维,学会提出问题。总之,教学方式应营造出允许个性存在,允许标新立异,鼓励大胆创新的精神氛围,使学员的学习由原来的被动吸收知识转变为带着怀疑、思考、询问和质疑去钻研学问。
3.4.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要正视本科生的研究能力,应提倡在大学建立基于研究和探索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研究和开发中学习,在活动和实践中学习,充分挖掘并发挥本科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在国外,学生参与科研早已实施。事实证明,学生参与科研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起着很明显的促进作用。学生可以通过两种形式参与科研:一种是参与以教师为主的研究小组,在其中担任研究助理;另一种是学生自己提出项目方案,包括研究型项目、创造性设计。学校拿出一部分研究经费,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科研活动。
3.5造就一支创新型的教员 ツ队伍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老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了解当代高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高科技的高度,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军事创新人才必须有一支业务索质高、创新精神强的创新型教员队伍。建立一支创新型教员队伍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3.5.1更新教育理念
目前,我军院校教员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对传统教育比较熟悉,在许多方面已成习惯。而对现代教育理论并不熟悉。教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关键,现在创新教育说得比较多,而落实到教育、教学中比较少,这与教员缺乏现代教育理论有很大关系。因此,迫切需要组织教员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只有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战胜传统的教育思想,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更新,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3.5.2引导创新思堆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因为小的时候,有新的想法就会立即提出来而没想到会犯错误,没有考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到学校后,学生通过不断的重复记忆来积累知识,从而达到取悦老师、考试过关的目的。创新不免要犯一些错误,而错误被看成是智能低下的标志,因此他们认为经常犯错误会不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害怕犯错误必然会影响他们尝试新事物。一旦害怕犯错误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势必会制约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不是依赖于特别的天赋或特别优秀的智力,而是依赖于思维产生的创造力。创造能力的—个先决条件是不要将固定的思维模式强加给眼前的事实,而是要学会如何另辟蹊径,即意味着推翻他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爱因斯坦就是创新思维的典范。培养创新的策略可以是让学员置身于有多种发展可能性的真实问题之中。而问题的本身并没有固定的答案。比如。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我们目前并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我们可以让学员来讨论这个问题,让他们探讨有哪些可能的解决方法总之,让学员跳出已经形成的固定的思维模式,从其他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军事创新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还没有特别成熟的理念,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它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成熟完善耍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它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是质量建军的重要方面,是能否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更是一个使命,是广大军校教育工作者在新世纪的历史使命。相信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军必能构建出能够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创新教育体系.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军事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