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制度,更要坚守人性
【一课一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克拉克是一位美国的小学女教师,不幸患上了乳癌,为了治疗,过去的一年里,她用光了工作17年来积累的所有病假和年假。按照规定,如果她再不回学校授课,将会被扣薪,并直接影响到她所能获得的医疗津贴。用她自己的话说:“失ฬ去薪金、医疗津贴,我便失去了一切。”
接下来的故事有点老套:一场爱心捐赠随即展开,然而,捐赠的内容不是金钱,而是假期。在同事们的“慷慨解囊”下,克拉克的境况峰回路转,她一共被赠予了154天的假期用于治病。
相比于物质和金钱的捐赠,这个略显笨拙的方式,会让你感受到什么?如果在你的学校也经历这样一件事情:你是要遵循制度,还是服从人性?或者,你还有别样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自拟题目、自定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克拉克不幸患上乳腺癌,过去的一年她用光了工作17年来累积的病假和年假,按照规定,如再不返校授课她将失去薪金和用于治病的医疗津贴。是遵循制度,还是服从人性?学校经受了考验:在同事们的“慷慨解囊”下,她总共被赠予了154天假期用于治病。此时,人性的温度温暖了冰冷的制度,克拉克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但制度与人性冲突导致的不幸比比皆是:“小悦悦之死”反映出制度缺失与人性冷漠;新婚小夫妻利用在佛山开小店的便利,帮不会上网订票的农民工订火车票,每张收取10元手续费,结果被定性为广东境内查获的最大“黑票窝点”被刑拘;长江隧道收费站口严格执行制度规定按时按点开道口,延误了两分多钟的时间,导致☿一个急救患儿的鲜活生命与我们阴阳相隔……
当制度贴上国家、集体的标签,是否就可以到处驱使人性呢?不!法律中有一个基本的信条是,人永远是目的,而制度不过❧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无论如何,制度建构的目的都是为了温暖人心,而不是泯灭人性中善的火种。可惜的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不过是太多人自以为是的“制度绑架”,相比于热情的“道德救赎”所散发出来的人性光辉,它们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和猥琐。制度与人性相悖,那只能说明制度应该予以改进。我想无论哪一种合理的制度,都应该多一些这样的考虑:在每一种制度里,都应有对人性退让的空间。
制度的执行者常常面对冰冷的制度与人性底线这一矛盾冲突,如何经受这一考验,我觉得应始终坚守人性之善这一底线,正如《♡新京报》文章《请先把自己还原为一个“人”》写的:一个人扮演的社会角色以及工作职责可能千变万化,但撇开社会角色、职责的区别,究其本源,我们首先都是一个“人”。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担负什么工作职责,都应首先把自己还原为一个“人”,并以这些最基本的人性来衡量和审视自己“职务行为”可为不可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自己在履行形形色色的工作职责中丧失作为“人”的本性,从而避免自己在不自觉地成为以“职责”的名义滥施“职务暴行”的施虐者。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人生的一切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如果说人性也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话,那么规范健全的制度建设就是天ต上灼热的太阳,可以照得人性只剩下光明,然而,一旦阴天里阴影就会显现,光明便随之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