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体验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数感
数感代表了学生在数、数字和运算具有的意义观念。同时,从长远角度来看,数感是一种必备的基本素养,是考察人能否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重要依据。在小学阶段,通过有效的数学体验活动提升学生的数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已经成为现如今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只有让学生在数学体验中有意识地培养数感,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拉近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升数感,有以下一些策略可以借鉴。
一、应用训练,充分体验数感
小学数学的知识难度并不高,W生处于较低的年龄阶段,好奇心重、动手能力强,在此阶段学生的体验活动应该充分结合生活实际,突出数学“生活化”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数学体验过程中,可以充分融入生活的具体案例,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体验活动,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并尝试在生活和体验中感受数感,感受数学的存在。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课程《分类与管理》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不同标准的知识,可以通过给公园中的人分类来进行应用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那么就让我们试着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为学生设置一个公园的场景,并对场景进行分类。学生以同桌讨论的形式,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ก学生通过谈论,不仅可以找到许多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听到其他同学的想法。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学生通过实际联系,建立了初步的数感,从思考和分析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二、探索实践,有效增强数感
学生建立起初步的数感后,就会对数学知识和现实事物建立起联系,运用已经建立起的数感指导自己的数学学习,指导于数学体验学习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感。数感的培养是一个实践与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实践、再学习、再总结、再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才能不断加深学生的数感敏感性,将数学体验活动和学生的数感培养结合起来。
例如,二年级下册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根据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生活经验的丰富程度,教师设置两个体验活动:“剪一剪”“有多重”。通过探索实践类的体验活动,学生一方面可以巩固数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探索知识背后的实用性。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通过实践性的体验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并将初步建立的数感进一步强化,为学生养成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学科敏感性作铺垫。
三、思考总结,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解ด决实际问题,通过数感的培养,让学生具备更加深刻的认识,掌握更扎实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数感究其本质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属于理性思维的范畴。学生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思考,基本上具备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做的就是帮助、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发挥数感、应用数感。
例如,在学习“分米的认识”这一节知识时,前期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测量桌椅的长和宽,作为培养数感的基础工作。具体体验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测量物体,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毫米很不方便,进而引出分米这个♥概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尺子,通过观察尺子的刻度,让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 分米,再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有没有一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通过学生的动手及思考,对于分米这一概念就具备了较为全面、立体的认识,学生也就有能力运用数感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据,以体验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能够在数学体验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让数学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