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学双疑式”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自学双疑式”教学初探
开放的数学教学是世界上数学教学的新趋势,“自学双疑式”教学是我县推广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多方面活动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应用知识,让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放飞思维,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自学双疑式”的基本操作模式为:自学看书——小组交流讨论——全班质疑解 疑——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该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交流研讨”的基本特点,所有环节均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并让学生通过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共同磋商。
一、设境质疑,引导创新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是在充满疑惑的问题探究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自己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灵感,点燃他们积极思考的火花,使创新成为可能。
如有位教师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利用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情节引出♋课题:有一天,天气十分炎热,孙悟空叫猪八戒去找西瓜来解渴,不久,猪八戒全身汗淋淋地抱着个大西瓜回来,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吧。”八戒一听瞪大了眼睛,满脸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来的,应该多分一点给我,我要吃■,至少也要吃■!”悟空听了直笑,马上切了■给八戒,大家高兴地吃了西瓜,可八戒略有所悟,拍打着自己的脑门说:“傻瓜。”这是为什么呢?这段生动形象的웃小故事,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激起了学生解疑的兴趣。
二、把指导学生自学、体验、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
素质教育的课堂是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课堂,是教师放手、学生探究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例如:我在讲“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先让学生自学看书,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带的大大小小的三角形割、补、拼,把它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找出三角形与其它图形的联系,针对学生喜欢标新立异的特点,鼓励学生不断打破原有的定势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完全是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推导出来的,他们积极探求,努力进取,并争先恐后地发表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表现出创造性思维的优秀品质,同学们像走了一番当年科学家那样发现、发明、创造的道路,增强了学习的自主精神。
再比如,讲小数乘法计算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小数乘法转换成整数乘法的过程,遇到疑问,再适时点拨。这样一种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这一基本教学原则。
三、交流讨论,激活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让他们讨论争辩,不仅能满足学生爱表现的心理,同时也让学生在争辩的过程中,认识得到深
化,探索精神和竞争意识得到激发,不甘落后和勇于创新的人格品质得到培养。
前不久听了三年级杜老师一节“加法和简便运算”课,学生自学看书后,名小组对“97+89”有几种简便算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教室里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了。
A.97+89=97+3+86=186
B.9ฃ7+89=86+11+89=186
C.97+89=+=170+16=186
D.97+89=100+89-3=186
E.97+89=97+100-11=18♥6
F.97+89=100+100-14=186
听完这节课,颇有感触,课堂上的“辩”,真正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使学生的灵感得以迸发,能把“被动学习”变成学生活泼主动的发展,真正达到了“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谋求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的要求。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讨论,积极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人人动手、人人动脑、人人动口,从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更新”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有着不可逾越的阶段性和严格的顺序性,所以教师应克服只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忽视教学内容的倾向,但是又不能死板的依赖教材,要赋于教材以新意——即开放教材,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进行量沙实验的时候,我一改教材那种平铺直叙的方法,专门设计了一组不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结果不能得出V=sh这个结论,怎么回事呢?经过小组讨论,发现了其中的原因。我这样安排,加深了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同样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大胆实施开放型教学,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去认真地思考,扎扎实实搞好课堂教学改革,逐步把学生从课堂引向社会,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参与社会实践,以在丰富他们的知识,扩展人与人之间的视野,培养出一批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和实践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