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探讨
摘要:以“两个办法”的文件精神为指导,对当前高校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二者之间的矛盾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高校“三级”资产管理模式,对该模式的体制、制度建设和管理手段进行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管理模式
一、高校预算管理模式改革对资产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一)目前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偏重于对增量资产的控制而忽略对存量资产的管理。高校在编制预算过程中普遍缺乏对上一预算年度高校资产变动情况的全面深入了解,以及高校内部普遍存在的各部门争经费和资产管理情况缺乏透明度,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预算编制难以脱离以投入控制为主的轨道。尽管在高校预算管理领域进行多次改革,但这一环节仍然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2.预算资金分配较随意,缺乏依据和操作规范。目前高校在预算资金分配环节,由于缺乏一个统
一、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导致各类资产日常维护和消耗费用缺乏有效到位的监控,使之与各部门占有使用的资产实物量相脱节,预算编制部门在进行预算资金分配时难以取得合理依据,加大预算编制难度,也使得预算资金分配的结果演变为部门间为实现各自利益相互博弈,而最终达成妥协的结果。
3.缺乏预算执行评价体系。中国高校普遍缺乏预算执行评价体系,个别高校正在尝试构建该体系,主要是建立一个预算执行信息传递与反馈并落实专门人员,定期进行预算跟踪分析并对照预算目标,及时对差异作出调整,以其提高预算执行约束性。
(二)改革Σ高校预算管理弊病过程中对资产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1.目前国家对高校通过预算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所提出的更高要求,预算管理也比过去更加注重资产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重点在于掌握和分析存量资产数量、价值、结构和分布状况,以此为依据寻求存量资产与高校今后需求之间的差距,并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决策和及时合理调整经费投入的金额和用途。
2.建立健全资产信息动态管理系统。该要求其实是以上所论述的✞要求的延伸,是实现其的前提条件。高校只有建立健全资产信息动态管理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对高校资产数据的实时监控和采集,准确掌握各部门(院、系)占用资产的增减变化,以此对全校资产配置结构作出合理判断,从而使各类资产的购建必要性论证和购建成本评估做到有理可依,是预算管理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轨道的强有力保证。
3.构建一个科学、可执行的实物资产限额标准体系。2007ღ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结束后,唯一不足之处是没有构建实⌚物资产限额标准体系。实物资产限额标准体系不单是评估资产构建项目的重要依据,而且还是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关键点。这套体系的构建是项大工程,因为是要以大量考察数据和分析为依据,所以笔者建议可以先从办公用房装修费用、通用办公设备购置和机动车辆配置限额入手。
二、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的原因分析
(一)部门领导缺乏对资产管理和预算资金执行的强大责任心
目前,高校资产管理和预算资金执行情况尚未列入部门领导任期考核目标内,部门领导在调离原岗位时,只对其进行财务审计,这会加大部门领导对资产管理的松懈和预算资金执行的随意性。
(二)资产配置和预算资金分配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因素
笔者认为,无论是资产配置还是预算资金分配,都是一个将高校有限资源合理分配给各部门(院、系),以达到满足高校整体发展需求和各部门(院、系)均衡发展的过程。然而这种本应公平公正的统一分配过程,在各部门利益竞争驱动下,渗透太多的人为干扰因素,逐渐演变成两个没有太多关联性的管理系统。
(三)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
目前我们所指真正意义上的预算管理应该是对包括预算内与预算外所有财政资金的管理,但事实上由于预算外资金来源和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其中所牵涉到的部门利益,使高校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往往只将一小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编制范围,导致大部分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预算外资金被滥用也是造成高校资产重复购置和浪费的主要源头之一。
三、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的高校“三级”资产管理模式设计
(一)构建高校“三级”资产管理体制
2.高校“三级”资产管理体制的框架结构。根据美加模式理论和“两个办法”,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设计高校“三级”资产管理体制架构:“一级资产管理部门—二级资产管理部门—三级资产管理部门”,“一级资产管理部门”是指高校预算管理部门,“二级资产管理部门”是指高校内设立的专门资产管理机构,“三级资产管理部门”是指各部处(院、系)。在这个体制结♚构内,“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将编制好的预算项目和额度直接下达到“二级资产管理部门”,“二级资产管理部门”在审批“三级资产管理部门”提交的资产购置申请时,不但要负责监督各预算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还要充分行使闲置资产的调剂职能,并随时向“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反馈预算资金使用状况,“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在此基础上及时对预算资金作出合理调整。
(二)与高校“三级”资产管理体制配套的制度建设
1.一级资产管理部门的制度建设。高校在实行“三级”资产管理体制后,一级资产管理部门作为整个体制运行中的主导部门,其制度建设重点应放在宏观层面的把握,要充分结合高校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的特点,针对资产信息采集、预算执行监督等出台具体实施办法,使一级资产管理具有可操作性。
2.二级资产管理部门的制度建设。二级资产管理部门是该体制中具体负责管理监督高校资产取得、使用、保管、配置、处置和评估等各个环节的部门,其制度建设的重点应放在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上,将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使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
3.三级资产管理部门的制度建设。三级资产管理部门是该体制中使用占用高校资产的部门,其制度建设的特点是更具体、更细化。因为其对高校资产的管理工作会落实到具体的人员身上,因此在制度建设上要根据二级资产管理制度来制定本部门的资产管理办法。
(三)与高校“三级”资产管理体制相对应的管理手段
1.有效整合预算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实行软件升级或开发一套新系统。目前,高校普遍将信息化管理手段运用于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在先进的管理系统帮助下,大大提高了两者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但最大的缺陷在于两系统间相互独立,缺乏有效整合,使得数据信息无法共享,令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解决以上问题的唯一办法是通过有效整合两系统的业务流程,对原有软件实行升级或重新开发一套符合工作需求的新软件。 3.引进精细化管理理念。“理念”在管中被称为“管理软手段”,运用得当,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资产管理引进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目的在于综合考虑高校短期利益和长期需求的基础上,力求达到内部管理规范化和资源效益最大化,从而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积极引导和自下而上自觉响应的常态式管理模式。对资产管理中的购置、使用和处置等环节进行细化,例如对资产保管使用环节进行建账建卡,细化到部处(院、系)和个人;对资产处置环节,细化到具体资产及其处置结果等。对预算管理则细化到具体项目。
无论是资产或预算管理模式改革,其最终目的都为维护高校资金和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对其进行合理配置,并提高其使用效率。本文以“两个办法”的文件精神为指导,构建高校“三级”资产管理模式,旨在理顺目前高校内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关系和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
: [2]胡明友.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探析[J].山东商业,2008,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