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生主动参与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

时间:2025-01-15 00:34:5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着教育管理思想僵化、教育管理手段硬化、教育管理能力弱化及教育管理目标泛化的问题。从新时期学生管理需求的特点出发,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管理,一是要转变教育管理思想,增强学生管理的灵活性;二要科学选择和设计教育管理手段,增强学生管理的参与性;三是要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能力,构建和完善学生参与的机制;四是要注重学生管理目标评价,增强学生管理目标的一致性。

论文关键词:学生主动参与管理 问题 策略

学生教育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和根本保障,它与高校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双轨。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办学理念、学生群体特点及需求等方面区别于传统的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因此必须寻求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学生主动参与”作为新时期落实“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能为众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立足本校实际,探索适合本校人才培养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提供借鉴。

一、学生主动参与的内涵及其在学生管理中的意义

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管理就是大学生以学生身份通过各种形式主动介入到高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进行的各项教育管理活动,这其中包括学习、生活、纪律等多方面学校内部事务的管理,从而实现大学生从被动管理者转变为主动管理者。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尊重人、信任人、发展人”的特征。在这种教育管理模式中,被管理者的人格、情感及兴趣爱好都能得到管理者的充分尊重,这不仅满足了被管理者的情感需要,而且能使他们获得一个表达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同时,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管理模式还要求淡化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实现更多的互助协作、共同参ฆ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管理精神,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国教育思想的深层变革,是“以启发、弘扬和发展人的主体性为主线的教育思想的系统变革”。学生主动参与高校的教育管理,是其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必然途径之一,也是高校提高教育管理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举措。

在参与的过程中,学校能满足学生的知情权、决策权、评价权、监督权等各项合法权益;而落实学生的各项具体权益,才ϟ能真正确立起学生在高校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育管理思想僵化

一是少数教师认识落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不上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不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二是因循守旧,认为学校或教师是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和主导力量,对“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缺少认同;三是对当前学生的特点缺乏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导致学生工作一成不变,缺乏创新。

2.教育管理手段硬化

主要体现在教育管理方法生硬,忽视了柔性化和隐性化管理。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等原因,同其他类型的高校相比在生活质量、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差距的存在,导致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对学生信任不够充分,更多会通过对已有规章制度执行的强化来谋求正常平稳的教学生活秩序。这样的选择有其一定的客观依据,但如果完全用刚性手段,而忽略柔性化和隐性化管理,可能会效果不佳,甚至会适得其反。

3.教育管理能力弱化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管理人员年纪轻,社会阅历、工作经验不足,对学生思想动态把握不准的实际。另外,部分院校对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缺乏较好的系统培训以及提升能力和素质的相应平台,再加上有些制度还有待完善,以至学生管理队伍管理能力严重不足;这支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欠缺、管理能力薄弱等也都是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

4.教育管理目标泛化

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内容和形式确立的依据。需要指出的是,依据社会需求以及学校发展来确定教育管理内容和形式,这只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一个基本环节。如果这个基本环节不与学生的要求相统一,那么教育管理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因为,不管是社会需求还是学校发展需要的满足最终都要落实在学生方面,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是落实高校教育管理目标的最高原则。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教育管理者必须要考虑学生的个体需求以及发展需要。然而目前的状况是,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者忽视了社会与个体、学校与学生之间在需要上的统一,只是泛泛地强调使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的需要,而压抑和掩盖了学生的个体需求。 "

三、学生参与管理的策略

1.要转变教育管理思想,增强学生管理的灵活性

在目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中,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是学生教育管理在本质上的突破和发展。大学生追求个性化,其表现之一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能把教师的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而应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的学生教育管理格局中,教师主要是承担参与平台的设计者、教育管理过程的指导者以及教育管理结果的裁判者的角色。具体来说就是,要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的学生教育管理格局,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设计主动参与的平台,为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的内部事务管理打造出良好的参与空间,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其次,在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好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制订科学的教育管理计划,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做事习惯。最后,教师要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阅历对学生参与的效果进行评判,及时评价和解决学生在参与过程出现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2.要科学选择和设计教育管理手段,增强学生管理的参与性

当前的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点鲜明的群体,他们一方面要求学校把自己培养成有特色、高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型人才,但同时又要求学校能够营造良好的个性发展空间,实现个性发展。他们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等方面都表现出自身的个性,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其强烈的个体意识主要表现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上,他们抓住一切机会投身于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来,体现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意识和个体意识。

让学生主动参与高校教育管理,既是尊重学生、“以生为本”的体现,也是营造良好学风、校风的一个重要载体。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管理格局,从其途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与教学过程管理。这其中包括明确学习目标,为学生参与指引方向;设置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参与条件;及时沟通反馈,评价学生参与教学的效果等。

二是参与校园管理。组建学生社团组织、学生校园管理队伍,建立健全各项学生参与的教育管理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育人队伍,创设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等都是学生参与校园管理的体现。

三是参与组织服务。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服务机构,完善组织架构,积极举办各种有意义的组织服务活动等。

四是参与文化建设。参与环境育人的建设,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参与强身健体建设,树立健康工作的观念;参与文化艺术修养建设,促进人文艺术素质的提高等。

五是参与实践历练。建立社会实践组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满足其对实践的强烈需求,努力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各项机制,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是参与创新创业。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以及校企合作机制等。

3.要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能力,构建和完善学生参与的机制

学生参与教育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参与管理机制,包括激励机制、保障机制以及监督机制等。所谓激励机制,就是一个运用各种措施、方案等来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它是一种启动、持续、调整、提高学生的行为动力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持之以恒,并在内心里接受,实现“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转变,从而形成一种“自觉”、“自动”的行为机制。在保障方面;高校在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管理格局中,要从组织、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奠定学生主动参与的坚实基础。ฃ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来努力,例如将学生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政策化、完善申诉制度、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等。

4.要注重学生管理目标评价,增强学生管理目标的一致性

一是看学生认同感与参与的覆盖面,这是学生参与教育管理的基石。学生是教育管理格局中的主体,因此我们要“以生为本”,要“一切为了学生”。当前,大学改革名目繁多,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好”,但常常并不为学生所ฒ接受。因此,我们的大学教育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和主体性,不能一意孤行,尤其是不能缺少学生的认同感以及参与的覆盖面。

二是看学生个体的成长需求满足情况与学校学生群体总体精神面貌的改善情况。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其与一般的教育管理模式相比,具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等基本特征,参与的过程是一种实践、合作、提升的过程,它不仅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而且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学校学生群体整体面貌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看参与的实际效果和学校教师评价。参与是实践合作、师生间平等交流的重要手段,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了良好的锻炼平台。借助多样化的参与载体以及反思自己在探索、发现和展示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学生可以实现对他人、对自我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其持续发展的方法能力、人格能力和社会能力。 <><>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