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贵州省大学生勤工助学动因多样化和结果趋利化研究

时间:2025-01-13 21:14:0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跟踪)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专家会诊法、个案法等多种方法,对省内多所师范学院的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抽样跟踪研究,从源头上梳理勤工助学的流变、利弊,取其优点做好“勤工助学-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创业计划”工作。持续性做好学工跟踪研究。

论文关键词:勤工助学;自主创业;职业规划

一、国内外勤工助学研究概况、趋势

大学生勤工助学由来已久,学生主体大多为家庭贫困的学生,获得的劳动报酬少,时间周期性不强,属于短期间断性服务。由早期学生自发从事与学习有关的谋取劳动报酬的行为,发展到由各个高校学工部、学生会、团委成立专兼职机构,服务于有勤工助学意向的贫困大学生。由从事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辅导,扩展到一些零散性服务项目的参与,包括散发传单、社会调查、产品推销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部分高校从事思政工作的教研人员已经开始关注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及勤工助学的动因,研究大学生勤工助学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社会、心理人格化方面的问题。但研究的基点处于物质需求论的层面,即因为贫困而去工作,谋取生活费,关注的焦点是学生物质方面的需求,对学生心理,人格的变化不涉及或较少涉及。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更多的学者关注勤工助学这一社会现象,从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层面及角度对勤工助学这一现象进行了持续性的观察和研究。

(1)谋取生活费已不再是学生从事勤工助学的第一原因,部分家庭条件较好,但有意愿接触社会,锻炼个人能力的学生参与到勤工助学这一活动中,他们不仅仅限于做家教,涉及了更多的包括服务行业在内的短期的临时性工作,涉及的行业更为广泛和深入。

(2)拜金主义的盛行和物质化网络化,带来就业观念的根本性转化,勤工助学已经和学生就业联系更为紧密。助学行为和牟取高报酬已经成为一对矛盾体,以学为主,勤工为辅的勤工助学,已经失去了早期勤工助学设计者的初衷。

(3)就业环境的恶化,使勤工助学的主体—— 一部分学生脱离学生的身份,变成了一群纯粹追求报酬的劳动者,只关心报酬而不关心学业的学生。

(4)近几年来,大学生创业计划引入高校就业指导范围内,使在校大学生学习与工作的身份互换变得更为模糊,就业指导和就业跟踪这种更为复杂的现实状态,多数学者还没有进行更为理性和深入的系统性研究。

从欧美大学生就学期间的生活来源来看,也存在类似勤工助学这样的行为,但没有像国内这么明确提出勤工助学这一概念,弹性学制和学分制,这些教育制度影响着勤工助学行为。国外学生与社会联系更紧密,社会实践的成分更浓厚一些,解决衣食温饱的因素也不无存在。学生就业观念更为多元化,大学生个人创业本身即是就业的范畴之一,并不像国内这么重视和提倡这一形式。

二、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更多的研究者,只关心现象的罗列,没有从更深的层面上研究勤工助学的需求动机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由“填饱肚子”发展到“要吃汉堡包”。研究者过多地将勤工助学发生异变的原因归因于社会和学生,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教育担当的学校思政人员,应担负这一行为发生异变后,学生多样化勤工助学需求的疏导工作。没有从大学生社会实践(就业)这一终极目的,看待大学生从入学到走向社会这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ฬ出现了学习与应用相脱节,学习内容与社会发展相脱节,个人愿望与社会需要相脱节的现状。当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的时候,才反思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才替学生思考就业的出路。割裂了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各个阶段,没有系统和全面地研究社会实践的现实紧迫性和勤工助学这一载体的经济反哺性,没有深入研究大学生创业计划前期的个人能力锻炼和实训能力的培养,以盲目乐观的态度推动着大学生创业计划的实施。

2.研究的现实意义

勤工助学是“学”与“工”结合的较好载体;积极推进和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倡导学生就业多元化的前提下,大学生创业计划是人社部和教育部倡导的方向之一。作者力主“勤工助学——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创业计划”这一社会实践的工ว作流程。

充分挖掘勤工助学这一社会实践的载体内涵,吸引绝大多数有社会实践意愿、并能获得一定劳动报酬的大学生投入到这一项社会实践效果强、接触社会层面广、参ญ与人数多的社会实践中。改变过去以获取劳动报酬为目的的单一功能,扩展它的社会实践的复合功能。将社会实践既作为目标又作为手段,引导绝大多数学生投入到就业的预演过程中,修补教育一贯脱离现实、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尴尬局面。把社会实践反馈回来的各种信息进行分类研究和综合分析,提供给有关教育和人事管理部门,尽可能给社会提供的人才(大学生)符合现实需要,增加学生择业和就业砝码。同时为一部分大学生创业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有效操作,提供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缓解他们步入社会后面临的紧迫感和挫折感。将大学时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创业的游泳池,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为大学生有一个较好的人生职业规划,做好必要的铺垫。

取勤工助学有经济回报这一形式,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矫正他们的学习目标,接受社会实践的考验,在满足相关条件的基础上,把那些能够结合学业专长、社会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和已选定较好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推荐给有关部门,作为创业计划的扶持者,真正做到扶植一批,带动一群,持续跟踪,贴心服务,将大学生创业计划真正落到实处。 "

三、解决途径及工作重点

(1)从勤工助学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现实的有效性来看待勤工助学的作用,肯定勤工助学这一形式的历史功绩。充分认识到当代大学生思想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合理利用勤工助学这一形式,锻炼和吸引一大批愿意提早接受社会实践的大学生,进入现实的生存环境中,教育和引导他们接受目前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改变就业观念,调整心态,适应社会对劳动者的选拔。

(2)从行为上培养他们的劳动和生活的技能。对在校生的社会实践进行控制性观察、指导。纠正他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心理挫折和行为过失,使他们能够尽快进入社会角色,成为有一定生存技能和谋生手段的劳动者。

(3)为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是高校辅导员工作主要内容之一,将在校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相结合,彻底扭转包括勤工助学在内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最后都变成趋利性的尴尬结局。注重对学生勤工助学过程的监督和指导,重申学生的主业是学习,一切社会实践行为都必须服从于现阶段的学习。只有这样,大学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在完成学业后走向社会才会沿着职业规划的方向发展,学生成功的机率就会更大一些。

(4)立足学校教育和专业方向,发展学生的教育背景,巩固双基。通过勤工助学这一社会实践的桥梁,弥补学生脱离社会实践的这一现实情况。从职业生涯的规划来指导学生勤工助学的方向,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夯实学生教育的厚度和广度,满足学生进入社会后三到五年,对教育消费的追加投资,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能致用。

(5)积极倡导大学生创业计划的实施和开展。将勤工助学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第一实验基地,由自己先去做,变为我自己能做,由被管理者发展为合格的管理者,将学生的创业激情变为脚踏实地的创业计划和行动。对能够结合自己的学业专长,在勤工助学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人员,列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候选人和受训人员,作为大学生创业这一良好形式的实践人。保证大学生创业计划顺利和有条不紊地实施,定时定点对创业人员进行指导,会同专家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进行纠正,既要满足大学生创业计划参与者的热情,又要审慎地选拔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资助对象。将勤工助学、就业、创业有机地衔接在一起,彻底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

(6)利用网络等多种媒介,关注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既做理论方面的阶段性研究,保证研究成果更接近于事实真相,又要做好对部分研究对象的长期跟踪,满足教育服务于学生这一最大目标,而不仅仅是把他们作为理论研究的对象。

四、勤工助学实践的多效性及反思

(1)通过勤工助学这一实践活动,将社会需要的用人标准的信息反馈回来,汇总整理,交给有关教学职能部门,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详实有利的需求资料,真正做到思政人员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的双重职能。

(2)大学生自主创业计划实施以来,研究对象多处于创业的初级阶段,课题研究者跟踪的周期还不够长,还不能作出结论性判断,需要长期跟踪和指导。

(3)社会分工要求合格劳动者的专业化,就业环境要求劳动者能力复合化,自主创业环境的复杂化和风险的不可预见性,迫使教育部门处于三难境况:专业化就会难免知识结构和能力不能适应残酷多变的社会需求;一专多能必然在培养目标周期上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过于强调知识的广谱性,势必造成术业无专攻,不利于长期职业发展愿景;自主创业资金来源渠道窄,抗风险挤压的承受力差,多处于第三产业,科技含量附加值偏低。从目前来看,学生就业和创业的亚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研究的主体和客体都需要进行长期艰苦的观察和实践。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