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与多样性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报告论文
摘要:实行开放教育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也是我国实现终身教育,进行多样性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自学考试开放教育主要内容就是在自学考试及基础上进行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的沟通和衔接,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多样化。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实践,试图探讨以开放教育为桥梁,进行多种教育形式的衔接,实现多样性人才培养,以期能够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开放教育;多样性;人才培养
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大批接受过ฆ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才,教育的发展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成效,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开放教育相互间衔接和沟通,形成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不同层次教育相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沟通的现代社会教育体系,为学习者提供多次受教育的机会,是建立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教育,进行多样性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解释,一是人才培养方向的多样性,即通过教育的作用,使不同的培养对象根据自身特点向不同的发展目标靠近,也就是培养目标多样化;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多样性,即在确定的培养目标指导下,采用多种教育形式来达到既定目标的教育过程,这种多样性有可能使培养对象的目标定位出现扩展。本文对如何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培养方式,具体到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ฐ管理进行了分析和设想,希望能够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点借鉴。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主要有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及其衍生的开放教育、学历文凭考试五种形式,为不同类型的社会成员提供接收高等教育的途径。特别是开放教育,由于其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不受任何限制,因而比其他形式更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
一、开放教育的产生和我国建立自学考试开放教育模式的意义
(一)开放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9世纪中叶开放教育在欧洲出现,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率先倡导了大学推广运动,而后世界上许多大学相继提供校外课程。最近十年,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全球性人才竞争加剧,“继续教育”、“终身学习”观念广为普及,从而导致开放教育急剧升温,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劳动资源最为丰富而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家,开放教育更符合我国国情。总之,实行开放教育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我国建立以自学考试为主的开放教育的意义
1.开放教育符合我国“穷国办大教育”的基本国情。当我们跨入21世纪之后,已能看到知识经济给社会带来现代化的曙光。但是我国的经济还是比较落后,综合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社会成员的素质,取决于社会所急需的人才质量和数量。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迫切需求和教育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开放教育依托现代化的教育媒体,给更多的人提供开放、灵活的形式来发展教育,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教育形式。开放教育在教育对象的数量上,教育投入的效率上,教育回报的周期上,教学方法上都比传统教育更具有利因素。
2.开放教育是新形势下教育模式的必然选择。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做了适当调整,提出要以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减缓升学压力。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提高到15%左右。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这些新形势,为开放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开放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21世纪是学习的世纪,终身教育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趋势。终身教育是一种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教育。1993年2月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由“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主张。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开放教育为了弥补社会的学习空白,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此重任,在建设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二、自学考试开放教育的融通与衔接设计
(一)普通高校实施开放教育的条件
自学考试开放教育主要内容就是在自学考试及基础上进行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的沟通和衔接,这种试验目前只有在普通高等院校才有条件进行。
1.高等院校具有强大的社会服务功能。教育部十五发展规划要求:高等教育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拓宽办学渠道,增加新的教育资源,以各种形式扩大办学规模。进行多种模式,多种机制的高等教育办学实验,尽快在不同类型教育之间,建立起一种能够按照一定条件下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的“立交桥”。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主体,普通高校应责无旁贷承担起社会教育服务的职能,以实际行动占领开放教育市场,实行多样性人才培养。
2.高等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从事自学考试助学的普通高等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教育学院,实现开放教育课程和校内教育课程的学分互通。使普通高校的多样化人才培养行为内化为自身的重要社会职能,成为高等学校的有机构成部分。
3.高等院校的办学优势。普通高校举办开放教育,会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资源优势、信息优势、严格把握住不同教育形式的定位和相互联系,正确处理好社会服务与校内服务的关系,实现多种教育形式的相互支持与优势互补,形成社会教育服务与教学和科研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二)开放教育融通设计
建立开放教育学院,对人才培养多样性进行设计,在开放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成人教育大专班以及普通本科辅修专业中实现相互沟通。
1.高职专科毕业生、成人教育专科毕业生,可直接升入开放教育实验专业(以下简称实验专业)的相应专业本科段学习;
2.实验专业、成人教育专科毕业生,通过有关部门的考试入高职本科专业学习;
3.实验专业专科与高职专科相同(近)课程学分互认;
4.成人教育承认学生的自学考试学分;
5.高职专科生入成人教育本科段学习,可免修通过的相应课程;
6.实验专业本科生可参加普通本科辅修专业学习,经考试合格后取得相应证书;
7.普通本科生参加实验专业学习,可免考通过的相应课程。 三、开放教育在教学管理方面的探索
结合我院的专业特点,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出台了“各种教育形式相互融通的实施意思”、“开放教育教师聘任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对开放教育进行尝试。主要做法:
充分发动宣传,使师生了解开放教育的意义和内容。开放教育作为一种尝试,首先要得到参与者的理解和支持,招生时就加大向学生的宣传力度,讲解开放教育的特色和意义;入学后,又为同学们提供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和考试安排、考试大纲等材料,帮助同学确定学习方式,制定学习计划,让同学们做到目标明确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在严把教师聘任环节的基础上,向任课教师介绍开放教育的目的、意义,提出教学方面特殊的要求,使教师做到有的放矢。
做好学习经历调查和衔接方案论证。在学生入学之际,就开始对学生的既往学习经历进行调查,凡是参加过其他形式高等教育或取得过某类证书的,都进行详细地记载,为安排教学进程提供依据,为学生个体学习计划提供指导。聘请专家,对不同教育形式中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进行相互沟通和衔接的论证,提出实施意见,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依据。
加强特色课程管理。在开放教育专业中,特色课程的引入,对发挥专业特色、及时跟踪专业发展方向、保证专业知识的及时更新具有重大意义,也是自考办的大胆创新,为使特色课的作用发挥得更好,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特色课的管理:
1.保证教考分离。特色课程是我院在该专业中,与其他院校相比具有一定优势的课程,因此它的师资力量也必然较强,有足够的条件做到教考分离,一名教师负责授课,命题时从题库抽题或由另外一名教师负责,保证助学者不命题、命题者不辅导;
2.命题过程严格保密。特色课程的命题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守机密,考办命题部门、学院管理人员、命题教师单线联系,减少中间过程,避免意外发生;
3.特色课合班上课,各种教育形式直接交流。对于一些各种教育形式相同专业中都开设的特色课,让不同形式的学生合班上课,使同学们在课上、课下思想发生碰撞,多角度地去理解同一个问题,增强教学的效果;
4.特色课程及时更新内容。为追赶专业的最新动态,掌握最新信息,特色课程就不能几年一贯制,没有变化和发展。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库,给学生以前沿的信息,这一点和传统自考课程只能围绕考纲讲课有很大区别。
注重学生管理。实验专业虽然具有特殊性,但它还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种形式,✔还应该遵守❦我们的教育方向。在多年进行的自考教育、成人教育基础上形成的学生管理系统,在学生身上同样发挥着作用。对学生进行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管理、党团组织建设丝毫没有减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大学的氛围和环境。
做好各种服务。对于实验专业的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应准确掌握学生的情况,为学生在各种教育形式中沟通做好服务。一方面与学院教务处、高职学院等部门协商,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学习信息,一方面与社会考试机构联系,帮助学生报名参加职业技能考试,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
四、开放教育的实践效果
人才培养模式出现新的变化。高等教育体系内各种不同的教育形式,以往是相互对立互不兼容的模式,由此产生条块分割、等级分明、互不来往的格局。开放教育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原有格局的变化,由原来独立发展、重复建设变为相互衔接、相互沟通,使教育对象的受教♀育渠道多元化,促进了人才加速成长,同时也充分发挥了高等学校资源优势。
专业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专业建设对于自学考试的发展同等重要,实验专业在自学考试原有专业的基础上体现了主考学校的专业特色,即使自学考试专业发展具有了个性化的差异,又使主考学校专业特色在不同领域得到延伸,这些专业具有新意,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行业的特征,体现出终身教育的思想。通过专业建设方式和内容的变化,体现出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途径的变化。
师资队伍得到新的锻炼。开放教育的实施,使教学对象变得多样化,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多样化的教学目标促使教师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在这种促进中有所提高。当然在实践中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特别是由于政策的限制,一些沟通设想难以实现。例如成教学生、自考学生都没有参加高职专升本考试的资格,失去了一个路径选择。
今后一个阶段,各种教育形式的竞争与合作将集中体现在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方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以满足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有严把质量关,各种教育形式的融通才有可行性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4.2.10.
〔2〕吴振华等.论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国成人教育,2004.11.
〔3〕杨卫疆.关于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和开放教育体系的思考与探索.继续教育,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