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常变观中的辩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时间:2024-12-25 03:08:1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常变观,滥筋于《周易》,发展于中国诸家学派思想之中,是中国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而毛泽东思想,是根植于深厚的中国哲学土壤之中,并师承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结合时代情局,所形成的一个系统的、成熟的思想体系。毋庸置疑,二者都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但二者之间又有怎样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又对当代中国改革有怎样的启示?这便是本文对该问题探究的意义及价值所在。

一、常变观与毛泽东思想的辨析

常变观与动静观

剖析常变观的字面含义,常者恒常,即固守不变之意; 变者恒变,即运动变化之理。故常变观的核心内容,即探究万物变化守常的规律。而这一点,与毛泽东思想中的运动静止观点的论述可谓如出一辙。在常变观中,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莱亡。万物中有静止、固守的一面,这构成了事物一时间所能为人认知的表象,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万物中又有变化、流转的一面,而这又彰示了事物运动发展的总趋势。这较之于毛泽东思想中的运动是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一思想不难发现二者的相通之处。

此外,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大方向虽在一个时期中是不变更的,然而大方向内的小方向则是随时变更的,一个方向受了限制,就得转到另一个方向去,一个时期之后大方向也受到了限制,就连这种大方向也得变更了。从而阐述了运动与静止相辅相成,运动中有静止,静止中又有运动的辩证思想,而这一思想在古老的常变观中亦能寻其根溯。如旧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其间动静相含并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可见一斑。由此可见二者与形而上学运动观的本质区别所在。

常变观与对立统一的矛盾观

常是对事物现有状态和阶段的固守和维持,而变则是对事物现今状态和阶段的发展和突破。回首历史,有萧规曹随的守常固本的成功典例;也有便国不法古的变革标新的卓越典范。究常变之理,二者关系恰似毛泽东思想中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观。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求变更易的改革之际,正是突显常、变二者的矛盾对立关系的典例所在。守常之人,往往是当时社会制度及时局下的既得利益者;而♡变革之人,则是谋求打破现状,探求新局面的新兴阶级。常变往来,谱写了中国千年以来的革命史,也构成社会演进最大的动力。诚如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10月在上海社会党的演说:循进化之理,由天变而演人为,社会主义实之关键。而在毛泽东思想中,亦指出事物中的矛盾包含着对立和统一,将矛盾对立斗争关系总结为永恒的、绝对的,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由此可见,常、变二者对立的哲学依据所在。但探究中国千年来治世相承,乱世求变的社会发展规律,若小说家罗贯中之言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常变终为一统,相辅相承。一朝君王纵不同,但兴衰却相似。治世不守常,乱世不唯新,只若隋场帝祸乱天下,清王朝末路悲歌,终沦为历史中的一黄土。唯有把握常变观中的对立统一关系,才能于历史的巨浪洪流中乘风破浪、执舵远航。

常变观与量变、质变观

量变、质变,是事物发展所必经的状况和阶段。量变的基础性地位与质变的飞跃性作用,亦贯穿于常变观始终。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践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些耳熟能详的警句谚语,都揭示了常变观中所蕴含的量变、质变规律。量的积累是悄无声息,却又循序渐进;而质变则于兔兴马逝之间扭转乾坤。故而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兴败,无不是量变、质变规律作用的结果。

可以说,常态之下是量变的悄然积累与暗流涌动;变动之际就是质变的临界爆发与时代洪流的天翻地覆。常与量变紧密相关,变与质变密不可分。而常中有变,变中有常;所有量变、质变也在常变之中反复。这就产生了质变之中有新的量变积累;量变之中又有不足以变大局的质变在进行更为复杂的常变现象;而这就是我们所身处的社会中最真实的表现形式。

二、二者辨℉析关系对当代中国改革的启示

风雨兼程的共和国建设事业至今已走过了六十六个春秋,更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十七年。改革事业现今已步入深水区,其所面临的任务之艰巨,情况之复杂更是前所未有。对此,如何有条不紊的实施深度改革,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时局中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稳步前行?对此,通过对常变观与毛泽东思想的辨析,其所带来的思维上的新思路、新启示便尤为可贵。

德法相济,常变同规

在国家大力推进法制建设的今天,法律的完善与健全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社会上所暴露的道德问题却层出不穷。法律的刚性治理固然直截有效,但若忽视道德的教化育人作用,则将来难免要跌跤子。结合常变观与毛泽东思想中的辩证思维。德法相济,刚柔结合是古来成功治世的典范,更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践行的哲学依据所在。以法惩罪,以德化人,止问题于初始,化重患为轻疾,才能在常变之间得心应手,悉数应对。

矫枉过正,与时进退

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参考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所给出的结论: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量变的基础性与渐进性,使得一些社会问题在积累时期不易发觉,但一经爆发则流毒深重。针对这一情形,改革之时,防微杜渐的工作思维,矫枉过正的工作力度,以及周密详尽的工作方法,对掌握时局常变尤为重要。ค不仅如此,大胆革新,适时进退,也是执政者应有的胆谋。古有桑弘羊富国不一道今有中国共产党的三个有利于的工作思路,皆是于常变观的深刻把握中将之灵活运用,与时进退的♥成熟思۵想和成功案例。有所为有所不为灵活权衡现今改革中的利要,从而收放有度,进退有循,这便是推进中国当代改革的新思维所在。

从常变观与毛泽东思想的辨析中所折射出的智慧灵光,是对辩证唯物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结合之路上的新探索,而其亦将成为推动中国改革事业所需的正能量。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