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网络文学健康发展之路

时间:2024-12-26 02:54:2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1962年生于湖北红安,文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数字信息室主任,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学网站”负责人,《中国文学年鉴》副主编,中国新媒介文化研究学会会长,全国网络文学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发展战略学会文化战略专业委员会理事兼特聘研究员。主持和参与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史哲》《人民日报》《红旗文稿》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200余篇,主要著作有《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比特之境――网络时代的艺术生产研究》《隐形手与无弦琴――市场语境中的艺术生产研究》等。

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举世瞩目,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在不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此背景下,中国文艺也相应出现了两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转向,即市场转向和网络转向。尤其是在网络技术的推动和影响下,当代文艺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巨变。我们注意到,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不仅改变了文艺的传播和接收方式,催生了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了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19日)等一系列重要讲话,都对网络发展给予高度好评,寄予殷切期望,对包括网络文艺在内的网络文化中的“显著进步与成绩”深感欣慰,对其存在的“不少短板和问题”极为关切。习近平系列讲话在网络文艺生产、传播和消费领域引起了巨大反响,并必将在相关理论研究和学术批评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对当前网络文艺创作与实践具有极为重要指导意义,而且为网络文艺理论与批评确立了目标,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关于网络文学及其批评是否需要引导和如何引导的问题,不少专家学者都提出了富有创见性的意见。例如吴振在《对网络文学要加强引导》一文中指出,当下的网络文学的确有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这也是很多新生事物普遍存在的特点。针对网络文学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是一棍子将其打死,还是加强引导培育以推动网络文学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显然,后者更为可取。自产生以来,网络文学已经获得狄砸诩频姆鬯坑吊唬成为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尊重网络文学,既是尊重新的文艺形式,也是尊重网民们的文化需求。事实上《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已鲜明地提出,“网络文艺充满活力,发展潜力巨大”,要“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这事实上在顶层设计层面,为我们如何对待网络文学,提供了行动指南。①

一、 文艺“数据化生存”的机遇与困境

二十多年前,尼葛洛庞帝(N. Negroponte)出版了著名的《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一书,一时间,“数字化生存”似乎成了一个划时代的标识语。20年后的今天,我们却进入了一个“数据化生存”的时代,地铁、超市、车站、工厂等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全天候地对人类与非人类的一切进❦行数据化采集,所有人的上网痕迹,都会被记录下来作为可资利用的分析数据,大有“万物聚散于数据”的意味。这是机遇也是挑战,虽然从“数字化”到“数据化”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现实世界的数据化不断挑战传统行业,可是其中也存在着风险,我们每天接收到的垃圾邮件和短信,当我们的隐私被泄露的时候,数据化这把双刃剑就显示出与“令人欣喜”相反的一面,各种可怕的风险所带来的深深隐忧,足以让“数据化诗意栖居”的理想蓝图黯然失色。

数据化生存的标志之一是《大数据时代》成为热门话题。该书作者纵观全局,着意前瞻,宣称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就像望远镜让我们能够感受宇宙,显微镜让我们看清微生物一样,大数据要改变的是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比如,谷歌通过全球搜索分析,比国际疾病控防中心更早更准地预测了流感爆发。作者明确指出,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就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②

在大数据带来的各种转型中,原本状况堪忧的文化生态也必将受到更强大的冲击,其中,正在接受网络文化大洗礼的学术生态也在快速发生变化。我们注意到,当代学术界一系列的恶风陋习已到积重难返的程度,学院体制改革中的盲目躁动,学术写作中的蓄意失范,学术出版业的生存艰难,知识生产体系的“造血”乏力,以及通识教育的无根漂浮等等,这些“被污染和被损害的”学术生态问题所指向的,无一不是当代中国知识界的“重污染源”③。这种被污染与被损害的学术生态,使新媒体文化研究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与“损害”。与学术领域相比,教育界、书画界、影视界的混乱情况更是令人担忧,过去局部存在的问题,在整个网络文化领域也都有相应的表现。

以网络文学的传播为例。众所周知,网络的强交互性和弱可控性使去中心化与双向交流成为网络文学的主要特征。从实际效果看,网络传播的自由性开拓了文化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网络链接实现了精神产品的非线性组织,多媒体技术赋予文艺作品图文并茂、声光并作的魅力,网上的双向交互建立了灵活开放的对话与交流模式,引发文化意义的内爆。但这种“多元混杂”的对话与交流也导致了本体缺失和主体混乱,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文化生态呈现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景象。由是,不少专家学者呼吁新媒介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正确的观念引导和学理阐释,但眼下的网络文化研究还远远滞后于新媒介发展实际需求,就既有的研究成果看,研究对象隔膜和研究重心偏失等问题不容忽视。

媒介文化,日新月异。譬如说,2012年,马云呼唤大数据并构思阿里数字媒介生态圈时,许多人一笑置之,随着淘宝魔方、阿里全息大数据模型等浮出水面,阿里巴巴与淘宝的结合,人们才惊讶于一种新兴市场体系的耀世绽放。新媒介背景下的大数据资产,由集团化大市场发展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新文化产业生态系统,新媒介资本的强大动力喷薄而出,这种力量将给新的经济生态文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或许难以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基于大数据的媒介生态文化已成不可阻挡之势。在这种以相关关系凸显,因果关系淡出的大数据新媒介文化背景下,网络文学生产与传播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显然是一个我们希望却尚未能来得及关注、更遑论深入探究的问题,大数据背景下的许多新问题,来如飘风、去如闪电,我们尚未来得及做出应有应对策略就已倏尔而逝,而更新的问题又雪片般地纷至沓来,令我们目不暇接,不知所措。 就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媒介文化而言,这场爆发于世纪之交的文化生态革命,给当代文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带来了气势如虹、蔚为大观的万千气象,但相关研究还相对薄弱和沉寂。事实上,新媒介文化产生的时代背景、身份认同和资质接纳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目前还缺乏应有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尤其是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文艺理论与批评究竟何去何从,究竟如何实现从“数字化生存”到“数据化生存”的理论范式转换,这个直接关系到网络文化与文学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目前还基本处于一种待开发状态。

关于新媒介文化理论对现实跟进迟缓、观念滞后、研究乏力等,是人文学科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研究对象过于单一,研究方法缺乏创新,就既有研究成果而言,综述评介性的文字较多,专注于学理化的分析太少。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着盲目移植和挪用后现代理论、生搬硬套传统文化研究模式的现象。必须说明的是,在“数字化”转向“数据化”的过程中,传统的文化传播模式遭到了更深入的变革,人人之间、人机之间真正实现了对话的畅通无碍,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如此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信息的传播与接收真正超越了时空的局限。这一切神奇的变化,无疑会给文化与文学生态带来革命性冲击和暴风骤雨式的洗礼。因此,关注数字化时代的文化生态,明确厘定网络文学的价值取向,重构数据化生存时代的精神家园,无疑是当前亟需学术界大力探讨的迫切问题。

互联网是最快捷而简单的信息传递,我们接受的信息,特别是资讯类的信息,其真实性往往是要大打折扣的,因而其权威性也必然要大打折扣。而且“每一个信息所提供的都是一个碎片,对于每一个事件的真相,是在一个压着一个的碎片式传递过程中解构对世界的整体感知。”④由于这些碎片来得太快,清洗得也太快,我们根本就来不及对这些“碎片”进行有效的拼接,因为这些暴风雨一样的碎片信息侵占了我们的“独立思考”空间。

信息碎片化,数量多,体积大,对每个人对信息的消化能力形成了严峻的考验。由是之故,现实生活中一桩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能给事主带来一场不亚于车祸的突发变故,如某官员下意识的一个微笑,某明星饭桌上的一句活跃气氛的“戏词儿”,一经网络聚焦,都有可能引发人生道路戏剧性的逆转,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一位著名笑星主演的一部电视剧――《鸡毛蒜皮没小事》。尤其是某些原本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炒作为表征性新闻,它们或因精心策划,或因机缘巧合,被强制性放大,使某一种情绪瞬间地、同步地、呈极大倍数地放大,鸡毛蒜皮的事也会造成出人意料的轰动效应。

数字化语境下的各种隐患都与网络强大的引擎搜索功能有关,例如“人肉搜索”,对于单个网民而言,“人肉”是令人闻之色变的“无影剑”,其能量足以“铄金销骨”,因此有人把它说成是“诛心无影”“杀人无形”的利器。尤其是那些无辜的“人肉搜索”受害者,“铄金销骨”的说法,似乎一点也不夸张。对此,文雨的小说《搜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精彩的例证。

文雨的这篇网络小说,曾经三易其名,这也为信息碎片化提供了一个注脚。2007年,文雨在晋江网上首发《请你原谅我》,这是文雨这篇小说的第一个名字。2010年小说获得鲁迅文学奖时更名为《网逝》,小说被陈凯歌拍成电影后,就有了第三个名字《搜索》。作者自称“潜伏”网络社区多年,媒体认为小说与旁观者的眼光敏锐捕捉到了网络社会中的市井百态。较好地描述了网络信息之“蝴蝶效应”对文化生态的冲击。作品深度刻画了网络社会的现实病症,对直击人肉搜索、媒体底线、网络暴力等数字化时代的文化生态问题,表现出了悲天悯人的关切。

这篇小说,提出了许多与数字化时代相关的文化生态问题,如当传统的人性遭遇网络这个假面舞会式的随意挥洒时,会以何种样态呈现出来?《搜索》由一个报道引发的连锁悲剧,深刻反映出网络时代中人性的浮躁。作者紧抓时代脉搏,围绕媒体暴力这一随网络发展而兴起的现象勾勒市井小人物的起伏命运,其中人肉及其后果等看似戏剧化的虚构事件,实则是一幅近乎赤裸的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剪影。⑤这是一部立足于都市情感话题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是对当下网络浮躁现象的一次呐喊,饱含着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尖锐质疑与深刻思考。网友评价此书能“让人找回早已丢失的平和内心,反思自己在网络上的激烈言论”。

有一种意见认为,每一个人对一个事件的情绪是分时间、层次去消解的。在网络上,哪怕每一个人轻轻地“嘘”一声,上亿个人同时发出这个声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对每一个人而言只是经意与不经意地嘘一声而已,但对于广大网民来讲,亿万嘘声就能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力量。所以,一个良善人的网络嘘声有可能最终会形成媒介暴力,或者形成δ掣鍪录的不恰当评价或无意伤害。互联网确实是把每一个人的道德正义,全部集中在一起,虚幻地变成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正义,其结果往往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某些匪夷所思的雷人雷语,经过类似于原子裂变与聚变的方式在网络上形成了一种令人恐惧的嘘声,这种“媒介嘘声”对传统道德与秩序的破坏作用之巨令人咂舌。如今,互联网把一些很小的事情变为了重大新闻的例子可谓俯拾即是,一条微信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往往会对某些当事人、甚至某种社会风尚造成巨大影响。例如,青年演员王宝强的一条宣布离婚的短讯,居然一夜之间让四年一度的奥运新闻风头尽失。

此外,互联网导致了人际关系的远近变化,譬如说,平时跟爹妈打个电话或是用短信沟通就代替了面对面的探视,由此造成的感情欠缺,积累到春节就变成了思乡之情的大爆发。从这个意义来讲,虽然春运的人流很可怕,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未来不管是社会重建还是精神重建,可能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基于家庭和乡土的伦理重建。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让中国的道德秩序在一个哪怕是互联网深入到每一个村落、每一片乡土,也能与时俱进地构建一个完整社会,一个秩序社会,一个均衡社会。这无疑是文化生态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 重建网络批评观:“褒优贬劣,激浊扬清”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更加有效地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⑥网络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环境都在经受着大河改道式的巨变。尤为令人大开眼界的是,雄霸哲学王座两千余年的“因果关系”,在大数据时代居然被迫禅位给了“相关关系”!在举头“云端”抬手“终端”的数据化生存语境下,有人惊呼“事实已不再是事实!”以事实为基础的知识大厦在虚拟世界非线性“相关”条件下已轰然倒下。知识爆炸、信息冗余,资讯超载,现代人已变成了深不可测的知识海洋中不知何去何从的小鱼。众声喧哗却又不知所云的网络批评,在这种背景下,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标准”危机。 1.大数据语境下,评判标准变得飘忽不定,必须加强价值观的引导。众所周知,“事实胜于雄辩”是传统文学批评的一条重要原则。讲事实、摆道理是文学批评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在数据化生存语境中,这个基本原则发生了根本性动摇。因为,在“什么都是数据说了算”的数据化海洋里,所谓“网络事实”,已不再是印刷时代那种“被视为社会基石的事实”,“我们正在见证牛顿第二定律的事实版本:在网络上,每个事实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这些反作用的事实可能错得彻头彻尾。”⑦事实决定数据的原则在“数据化生存”过程中出现了逆转,因为我们新的信息技术设施恰好是一个超链接的出版系统,它将我们“眼见的事实”链接到一个不受控制的网络之中。

任何事实都不再“确切地”拥有人们“各是其是”的“真相”,人们遭遇的大量信息都是已经被数据化处理过的碎微化的“网络事实”。至于我们所关注的作家、作品以及与此相关的文论与批评,也都毫无例外地相应启动了脱胎换骨的“数据化”程序。在这个“相关关系”替代了“因果关系”的大数据语境中,那些以文学史实/事实为根基的传统文学观念,也都相应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一系列的变化中,“用事实说话”的文学批评可谓首当其冲。

从表面上看,网络批评似乎并不违背以事实为准绳的原则,但在“事实已不再是事实”的情况下,批评的标准则往往会被“沉默的螺旋”所左右。当评判标准变得飘忽不定时,批评的可靠性就必然要大打折扣。尤其是对文学艺术这样复杂的精神现象做出评判时,标准至关重要。如果评判者“随其嗜欲”“准的无依”,其结果必然是美丑不分、褒贬失✄据。大数据语境下微批评失据的混乱状况尤为突出,微博微信中的“莫言批评”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2.在网评的喧嚣声中,偏离实情越远,收获点赞反而越多,这一现象不能听之任之。不言而喻,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件大事,由诺奖引发的“莫言热”对当代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百度“莫言吧”、新浪读书频道、天✎涯社区,以及各种移动终端上形形色色的相关评论,形成了一道“网评莫言”的大数据文化风景线。

我们注意到,博客、微博,尤其是微信,五光十色的“网评莫言”一再被夸大,经过反反复复的剪切、复制、粘贴和无休止的戏拟和模仿,“顺理成章”地构成了一系列“自相矛盾”且“分崩离析”的“网络事实”。从当时井喷式的“网评莫言”的众多说法看,莫言被演绎成了一个如同“诺奖神话”一样的传奇人物。“挺莫派”微友说,莫言获诺奖是“名至实归”,“早该如此”。“倒莫派”则认为,莫言获奖是又一件“皇帝的新装”,甚至还出现过“莫言获奖是诺贝尔奖的耻辱”“莫言是中国文学的耻辱”这类“雷人热帖”。有微友因莫言的“汪洋恣肆”拍案叫绝,也有网评为其“泥沙俱下”而吐槽拍砖。在作家李洱看来,莫言写得比曹雪芹还要好;但王安忆则认为,莫言往往写得非常糟糕……这一类评论通常出自于“标题党”和“口号派”的炒作,看上去熠熠生辉,实则严重缺乏其应有的含金量。争议原本是批评的应有之义,但令人疑惑的是,在网评莫言的喧嚣声中,往往是偏离实情越远,收获点赞反而越多!这种情形显然有违批评常识了。如何理解这股非理性的“网评”浪潮,如何对其有效施加价值导向方面的引导,传统理论思维,显然难以奏效。笔者认为,应以大数据思维探索“网络事实”的内在规律,因势利导,倡导新理性批评,与时俱进地重建批评新标准。若能如此,或许有望使“微批评”逐渐从“准的无依”的混乱状态中摆脱出来。

微友“但以理”的微博短论认为,莫言小说构造出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他那天马行空的叙述,魔法式的陌生化想象,神秘超验的对象化呈现,凡此种种,无不带有明显的“幻觉/魔幻”色彩。诺奖评委们以“幻觉/魔幻”相标,确乎有画龙点睛之妙。更为有趣的是,鱼龙混杂的网络媒体在轰炸莫言的过程中,制造了大量令人晕眩、令人产生“幻觉”的文本狂潮,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让我们见识了“幻觉/魔幻现实主义”的厉害,见识了莫言的厉害,也见识了网评的厉害。

3.回到常识,重建大数据时代“微批评”的价值观。值得一提的是,十多年前,莫言曾一语惊人:“人一上网就变得厚颜无耻,马上就变得胆大包天,我之所以答应在网上开专栏,就是要借助网络厚颜无耻地吹捧自己,胆大包天地批评别人。”有趣的是,莫言“厚颜无耻”地“落网”不久,其“网态”出现了180度的逆转:莫言不仅自嘲《人一上网就变得厚颜无耻》是“歪船野马,偏激文章”,而且热情著文盛赞“网络文学是个好现象”⑧!更为出人意外的是,他甚至欣然出任“中国网络大学”首任校长。

莫言在谈论创作经时说,他曾经努力尝试“把坏人当好人写”或“把好人当坏人写”。例如《丰乳肥臀》,就是既要拷问出罪恶背后的善良,也要拷问出善良背后隐藏的罪恶。对此,有人认为这是莫言小说叙事之“人性美学”的精彩表述,是文学大师的“写作秘诀”。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自我暴露,是“调扭颠丑”的“反面教材”。所谓“调扭颠丑”,即“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的缩略语。网评针锋相对,究竟谁是谁非,不能一言以敝之。但莫言只有一个,网评千差万别,我们究竟应该相信谁呢?观点可以不同,但必须坚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价值标准。

和网评莫言一样,莫言的网络言论,在网评语境中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他那些调侃与反讽之语,也没有打破常识底线,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雷人雷语”相比,莫言的随笔与批评文字,尤其是他获奖后的一些言论,明显具有一种回归常识的趋向。或许,我们应该向莫言学习,回到常识,重建大数据时代“微批评”的价值观。

网络文学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变迁,在当代中国文坛已经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但与网文迅猛发展的势头相比,相关理论研究与批评却明显处于滞后状态,即便如此,在当代文论与批评领域,在网络文学的研究与批评方面,仍有不少热点问题值得关注。就近些年网文研究的统计资料看,网络文学的审美导向问题、网络小说的精品意识问题、网站编辑管理机制问题、网文市场主体培育问题、网文评论引导问题都算得上热点论题的一时之选,在有关网文影视改编、产业开发、政策扶持、人才培养、行业自律等方面的文章与专著也不在少数。但相较而言,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受到了学术界更为持久的关注或更为深入的研究:一是如何推动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二是当前网文研究与批评的缺失及其对策;三是网络文学的IP热与泛娱乐化问题。这些问题都与网络文学价值导向关系密切,现结合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以“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为题,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三、“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

习近平说:“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⑨“要本著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⑩

不少研究者注意到,中国网络文学已经体现出世界性的影响,业已成为与美国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和韩国偶像剧并驾齐驱的“四大文化奇观”之一,“从全球看,以中文写作的网络文学在活跃程度、读者数量、影响力和鲜明特色等方面,都是其他语言的网络文学难以匹敌的。这和阿里巴巴、微信等一样,都是具有本土特色的网络文化的创新产物。许多网络作品也为影视改编提供了素材,不少喜闻乐见的影视剧都来自网络改编。当然,网络文学的质量还良莠不齐,有不少粗制滥造之作,但社会和公众以及传统文学界需要对十多年来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也需要对它的未来持续关注。”{11}

事实上,网络文学如何健康发展是其诞生至今一直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2014年年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甚至出台专门文件隆重发布“指导意见”,为此后的是网络文学发展起到了定调作用。众所周知,网络文学迅速发展,已成为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网络文艺的重要类型,广受众多文学爱好者及青少年喜爱。但同时也存在数量大质量低,有“高原ค”缺“高峰”,抄袭模仿、内容雷同,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以及片面追求市场效益,侵权盗版屡打不绝,市场主体良莠不齐,管理规则不健全,市场监管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在上述背景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提出了多项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保障措施。“意见”强调,网络文学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紧跟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始终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把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形成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生动局面,构建优势互补、良性竞争、有序发展的产业格局。

这份有关网络文学如何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高屋建瓴,内容广泛,在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前提下,“意见”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用3至5年时间,使创作导向更加健康,创作质量明显提升,陆续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深受群众喜爱的原创网络文学精品;使运营和服务的模式更加成熟,与图书影视、戏剧表演、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形成多层次、多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在网络内容建设和文艺创新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培育一批原创能力强、投送规模大、覆盖范围广、管理有章法的网络文学出版和集成投送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数字出版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发挥重要作用。”{12}

我们注意到,作为一种新的文艺样态和样式,网络文学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日渐延伸的网络文艺产业链中,网文被公认为创意产业的活水源头。近年来出现了一大批改编成热门影视游戏的网络文学作品,如反复重播的电视剧《亮剑》《裸婚时代》《甄执》《杜拉拉升职记》等,炙手可热的网游《诛仙》《星辰变》《斗罗大陆》,广受关注的电影《失恋33天》《寻龙诀》等等,这些作品在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等方面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客观上发挥着大众文化的整合功能,在文娱领域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习近平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等,这样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利用网络进行欺诈活动,散布色情材料,进行人身攻击,兜售非法物品,等等,这样的言行也要坚决管控,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13}毋庸讳言,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网络乱象在网络文艺领域并不鲜见。就网络文学当前状况及其发展态势而言,媒介、资本和制度是驱动网络文学变化的三股主要力量。三股力量各自发挥作用,也相互牵制。一方面,资本使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是网络文学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资本的唯利是图本性又会束缚技术创新和文学生产利益之外的追求,此时,管理制度便在市场利益和技艺创新之间发挥调控作用。三者在相互博弈和制衡中形成合力,共同驱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不难看出,“管理制度”犹如保障车辆安全行驶的制动器,具有维护网络文艺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就网络文艺发展现状而言,相关理论与批评无疑是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我们注意到,相对于网络文学创作的海量,网络文学批评呈明显缺位滞后态势,明显存在着“单腿行走”、线上线下“两张皮”、脱离文本、针对性差、创作与批评良性互动缺乏等现象和问题。批评的镜子作用、良药作用未能得到较好发挥,因此要倡导网络批评家提前介入、跟读网络作品,敢于“剜烂苹果”,提高针对性影响力。要创新批评阵地,“网上来网上去”,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批评,推动网站随同作品上线开通批评平台。要推动和鼓励传统文学评论家“华丽转身”,在网上发声,影响和引导网民阅读,提升网络文学评论水平。要注重从网络作家和网站编辑中发现培养网络文学批评家,逐步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熟悉互联网的网络文学批评家队伍。{14}

有学者希望学院派网络文学批评能够对具有精英倾向的作品进行深入解读,若如此,则有望在点击率、月票和网站排行榜之外,再造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精英榜,影响粉丝们的“辨别力”与“区隔”,那么就能真正“介入性”地影响网络文学的发展,并参与主流文学的打造了。{15} 中国网络文学已有20多年的历史,从其产生、发展到如今已经基本被纳入到了商业化的轨道之中,从最初的自由抒写到如今的商业操控,网络文学完成了它的商业化蜕变。在这过程中,资本的介入不断改变着文学的格局,网站和网络写手们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整个网络文学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从根本上说,网络文学的商业化是中国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与时代博弈的必然结果。{16}

单就2015年度热点问题而言,作为商业化产物的“IP开发”无疑当在年度屈指可数的热词之列。这是一个事关网络文学产业创新的关键词,当前的网文产业主要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围绕IP版权开发,全方位打通行业壁垒,直接将原创作品与IP开发直接对接。相关研究资料表明,以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原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2015年正式启动运营为代表;此外,还有如掌阅科技推出原创平台,阿里进入内容渠道;中文在线上市后,相继推出“汤圆创作”APP原创平台作为数字出版的补充等多个案例。2015年,最大的战略重组案例当属阅文集团挂牌成立。在资本市场,湖南电广传媒收购成都古羌科技有限公司(看书网);浙江华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收购精典博维旗下的明月阁;半壁江两大原创文学网站以及军事题材类的铁血科技股份公司(铁血网)向新三板提交《公开转让说明书》,正式挂牌转让等等;这些均为2015年资本市场亮眼看点。{17}

此外,网络文学IP价格虚高,泡沫化严重,这也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中国式发展,一窝蜂的行动并不罕见。当下对于热门IP的追捧也是如此。2012年之前,一部网络小说的改编版权,用10万元左右便可买到。到了2014年,知名作家的作品可以突破百万元,如今,诸如南派三叔、天下霸唱、唐家三少等的一部作品版权费更是达到千万元以上。但事实上,拥有优质IP并不等同于一劳永逸,并非毫不费力的就能创造不菲的市场价值。{18}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泛娱乐”竟然被作为多家互联网公司的巨头写入战略规划并大力推进。随着明星 IP ( 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 价值不断上涨,网络文学在泛娱乐潮流中如鱼得水,BAT(百度、阿里、腾讯)加大在网络文学上的布局,新一轮的竞争即将引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泛娱乐化大背景下,尤其是在 “互联网 + ” 的风口浪尖上,网络文学作为传统信息消费的信息化转型典型模式之一,其受众特点发生了巨大变化。众多网民在切实感受到网络文学所带来的知识获取途径变革的同时,网络文学的一些特点也给网民带来了不少困扰。

网络文学的泛娱乐化倾向引起了文论与批评界的高度关注。有研究者指出,网络文学泛娱乐化自2012 年腾讯率先提出打造泛娱乐生态圈的概念后,以 BAT 为首的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开始着手打造泛娱乐的产业生态链,同时将网络文学视为了其中重要环节,网络文学也因此成为 BAT 们在泛娱乐生态中重点关注和投入的领域之一。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使得所有东西都不再是孤立的存在,相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用户对娱乐的碎片化需求也日益扩大,传统相对独立的阅读、视听、游戏等娱乐方式无法满足人们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娱乐的需求,打破娱乐产业间的界限,建立全新的娱乐消费形态,形成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连接下的多领域共生模式已是大势所趋,泛娱乐的发展理念也因此应运而生。网络文学产业本身也开始变革,网络文学与游戏、影视等其他文化娱乐产业深度的交叉融合也不断加深,衍生出了一系列涉及范围更为广泛的泛娱乐文化产业。网络文学不仅仅能够提供用户纯粹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还能通过由网络文学衍生出的网络游戏、影视作品等周边产品,为网民提供一系列的娱乐体验。由热门网络文学作品培养大量用户、制造口碑,再通过影视剧改编、游戏改编、实体书出版等连带产生一系列衍生产品,实现了文学、游戏、影视、动漫等产业的交叉融合,不断在原有内容上创造出更多价值。网络文学自出现以来,因其低门槛和内容的非传统性,迅速获得了广大网民的认同并蓬勃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一条相当成熟的产业链。{19}但商业模式单

一、精品内容稀缺等事实仍然是网络文学泛娱乐化颇遭诟病的难题。

必须指出的是,网络文学和相关视频的过度娱乐化已到了泛滥成灾的程度,“娱乐至死”已不再是一个与网络文学无关的概念,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以有筋骨、有道德、有深度的优秀作品来引领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尽管网络文学出现了令人欣喜的繁荣局面和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但确实还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没“高峰”的现象,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如何下大力气扭转这种局面,有学者提出了网络文学要深入创新创优,适度遏制娱乐化的设想,网络文学理论研究与学术批评也要注意提升质量,多出精品,充分发挥理论引导作用,为网络文学创作与传播的“正导向、讲格调、提品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吴振:《对网络文学要加强引导》,《光明日报》2015年10月31日。

②[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9-21页。

③刘东:《我们的学术生态:被污染与被损害的》,《中华读书报》2012年11月18日。

④韩少功、龚曙光:《数字化时代的文化生态与精神重构》,http://hn.rednet.cn/c/2013/04/21/2980982_4.htm.

⑤文雨:《搜索》,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封底。

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1页。

⑦[美]戴维・温伯格著,胡泳、高美译:《知识的边界》,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62页。

⑧莫言:《网络文学是个好现象》,《人民日报》2008年12月1日。

⑨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cac.gov.cn/2014-08/09/c_1115324

460.htm.

{10}{13}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9页、第8页。

{11}张颐武:《中文网络文学追上世界脚步》,《中关村》第4期。

{12}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文艺报》2015年1月12日。

{14}陈鲁:《谈谈网络文学的几个问题》,《文艺报》2015年1月28日。

{15}邵燕君:《媒介革命视野下的网络文学》,《名作欣赏》2015年第2期。

{16}李海平:《摹白杂墒阈础钡健袄益驱动”――中国网络文学的商业化历程》,《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17}吴长青:《2015网络文学产业发展三大趋势:跨界、调整、重组》,《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年12月22日。

{18}李丹凤:《浅析泛娱乐背景下网络文学的IP价值》,《新闻传播》2015年第12期。

{19}盛海刚、王葶亦:《泛娱乐背景下网络文学发展的几点思考》,《商》2015年第9期。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