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5-01-15 08:50:0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创新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实施“双主体”“双轨道”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推进以创新教育为重点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高职 创新能力 培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更需要把创新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一 高职教育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任务。

二 我院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具体做法

1.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学院建立了由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系部科技创新指导小组、指导教师组成的三级管理运行机制。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负责部署、指导、检查全院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系部科技创新指导小组指导本系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每名教师都负有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责任,具体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

根据学生不同专业、不同阶段、不同兴趣爱好的特点,本着“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自成体系”的原则,以“认识、普及、参与、提高”为主线,搭建了“课堂教学、技能竞赛、项目研究”三个科技创新平台,使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由初级向高级逐渐提升。科技普及平台是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根基,主要面向低年级学生,以强化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热情、提高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积极性为目的,组织开展“科普讲座”“名师论坛”“特色实践”“知识竞赛”等活动,力争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到科技普及活动中。技能竞赛平台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催化剂,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每年大范围、多工种地组织学院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省赛、国赛,以赛促学,实☼现技能竞赛与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与专业教学过程结合,与就业岗位需求结合,与♀国家职业标准结合。项目研究平台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载体,主要面向高水平学生,遵循“理实结合、突出重点、鼓励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以学生自主研发为主体、专业教师监督指导为辅助、学院专项资金为保障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研究活动。

学院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队伍建设。采取“以老带新、逐步参与、培养训练学生带头人”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载体作用,建设稳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同时建立教师指导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要求每位专业教师至少指导一个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或一项技能竞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专项课题。

2.实施“双主体”“双轨道”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双主体”指每名学生和教师在创新教育活动中都担任“主角”,“双轨道”指课堂创新教育和课外学术活动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两条重要轨道。“双主体”和“双轨道”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两个维度,二者互相贯通、互相融合。

在课堂教学及课外学术活动辅导中,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转变教学方式,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院创立四个创新课堂,包括:建设配置齐全的教学做一体化专用课堂;建设开放的、动手实践演练的实践课堂;创建灵活的课后自由发挥的学习小组探讨课堂;创建丰富的图书、模型、电子课件等知识库课堂。创新教育实施四个结合:师生结合,发挥“双主体”作用;生生结合,成立优势互补的创新小组;课堂内外结合,因材施教;教学与评价结合,定期检验,及时纠错。在部分课程创新“四造”教学法,即开始仿造、指导制造、引导改造、提升创造。

学院围绕学生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分专业开设科技创新指导课程,进行科研方法训练,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制定《实验实训室开放管理办法》,鼓励各系部开放实验实训室,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实验场所和硬件支持。各系部分别建有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配备了基本的仪器设备,为科技实践团队和专业社团提供学术研讨、交流、自主学习的空间。学院建设科技创新资源网站,为学生提供专业前沿信息、科技发展趋势资讯、历年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信息、图书资料的查询服务,实现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网上立项申报及检索,发布科普讲座、研讨会、报告会等信息,为师生提供网上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学院还建有大学生科技จ创新中心,收藏历年来优秀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作品实物、论文、荣誉证书、专利证书等原始文件,开放供师生参观学习。

学院改变以学业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模式,设置以科技创新为主体的第二课堂学分及院长特别奖学金,激发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参加特色社会实践等获得相应的学分。

3.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推进教学改革

学院将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后续发展能力列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考量要素,以创新教育为重点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学院以大学数学为突破口进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将数学建模竞赛引入课堂,以竞赛促教学,开设数学建模及数学实验课程。结合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教师深入了解专业知识,搜集专业案例,实践“以问题驱动”的教学理念,按照“问题和案例”的思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竞赛开展七年来,学院在竞赛组织和教学工作方面实现了三个转化:由被动参赛向有组织有计划地参赛转化;由单一竞赛培训向建模通识课程教育转化;由重视竞赛成绩向以培养数学素养、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转化。通过竞赛的组织工作,形成了以竞赛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以教学促竞赛的良好的数学教学发展体制。数学课©程的改革带动了公共基础课程群的改革。

在学院的建筑、机电、纺织三大骨干专业群中选择建筑材料、机械制图、纺织材料等数十门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在门窗幕墙加工、建筑识图、染色技术等众多专业课中大力推进以实际产品为载体的项目化教学,突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自主性和开放性。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优化的教学结构,打破从问题到讲解再到结论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构建“问题―尝试自学―动手操作―研究讨论―师生合作―解决问题―总结探索―成功创新”的开放式教学过程,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院重视教学质量的检验和反馈,教学过程实现四种检验。一是课堂检验,创建工作过程化教学模式,实现“课堂讲授、现场作业、及时指导和评价”的一体化。二是课后检验,对大型作业课后细评,对后进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对某一项目进行“探究式学习小组”总结和评价。三是证书检验,通过考试获取社会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四是社会检验,结合实际应用,组织学生自主研发项目,参加产品创新大赛,解决实际问题,对获奖项目进行总结和奖励。

三 实践效果

水平、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在校园中初步形成了“崇尚科学、追求真知、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氛围。

参考文献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