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摘 要】针对工科类大学生创业创业意识相对薄弱,自身创业能力存在不足,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较少,创业成功率低等问题,高校应高举创业旗帜,紧扣创业就业意识教育、创业平台建设、创业ฬ就业服务等内容, 进一步实现资源整合、工作融合、力量聚合, 加强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以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持续深入发展。
【关键词】工科类大½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意识
一、培育工科类大学生创业就业意识
高校应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工科类青年大学生中深入开展新时期创业就业文化传播活动,引导莘莘学子把创业梦、就业梦、实现个人抱负融入建设美丽“中国梦”的伟大实践。通过讲述创业故事、举办创业就业大讲堂、分享创业感悟等教育引导活动,为工科类大学生创业就业答疑解惑,引导其增强创业意识,激励更多的学子勇敢走上创业之路。以“校园创业先锋”、“十佳创业青年”、“创业挑战精英赛”等评选表彰和竞赛活动为抓手,在工科大学生中间及时发现、培养、树立创业典型。举办工科类大学生创业典型报告会、座谈会、推介会,大力宣传优秀毕业生的创业事迹,推动校园内形成鼓励、支持、参与工科类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工科类大学生创业平台建设
高校应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活动为引导,联合政府机构,集聚社会力量,整合各种资源,针对有志创业或已经创业的工科类大学生,通过比赛选拔一批大学生创业带头人,培育一批具有市场价值、发展潜力巨大、符合社会实际的创业项目。努力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政策宣讲、辅导咨询、宣传营销等链条式服务,优化大学生创业的环境,提高青年创业的成功率,倡导全社会关心、鼓励青年大学生创业。同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引导,在原有“创青春”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品牌建设、完善赛制设计、拓展大赛内容等方式,促进工科类大学生创业项目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区或大学科技园落地孵化,提升赛事的专业性和影响力。发挥高校创业类学生社团组织在引领和服务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中的示范导向作用,激励更多工科类大学生开启创业理想、开展创业活动。
三、深化工科类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
加强工科类大学生创业就业实习工作,实施大三学生创业就业实习计划,通过与有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合作,推出工科类大学生创业就业专项实习项目,进一步整合实习资源,提升实习质量。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多渠道拓展工科类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培训工作,建立完善的工科学生创业就业分群体、分层次培训机制,依托《大学生创业实践》等课程的培训平台,推动完善创业就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师资队伍培养质量、强化实践项目设计,鼓励工科类大学生积极投身创业实践。加强大学生创业导师库建设,建立一支由经济学者、青年企业家、创业就业培训师等构成的创业经验丰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创业导师队伍,为毕业生提供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等“一条龙”创业培训服务。通过大学生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建设、开展专项技能培训项目、拓展海外培训交流项目等途径,帮助工科类大学生提升创业就业素质。积极加强创业就业信息服务,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制度,依托创业就业信息化平台实现跨地区创业就业信息互联互通,增强高校服务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能力。加强工科类大学生创业人才库建设,重视创业型人才培养,通过举办创业竞赛、组织推荐等方式,筛选、确定培养对象,建立相应的大学生创业人才库,对人才库成员优先提供政策法规、创业培训、资金扶持等服务,并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开发。
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对工科类大学生创业的帮扶作用
高校应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在促进大学生创业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与相关国际国内创业就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在资金、信息、技能等方面为工科类大学生创业就业拓宽渠道,提供便捷性、针对性服务。充分发挥青年创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动建立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创业大学生联谊会、大学生创业沙龙、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等组织和交流平台,增强对创业大学生群体的组织凝聚。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与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等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充分发挥其在服ฅ务青年创业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工科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学生自身充分发挥能动作用,需要高校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需要企业发挥助推作用,需要政府发挥政策扶助和制度保障的主导作用。只有高举创业旗帜,紧扣创业就业意识教育、创业平台建设、创业就业服务等内容,进一步实现资源整合、工作融合、力量聚合,加强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持续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