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师范院校文科大学生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时间:2024-12-26 04:06:1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在高等师范院校文科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弱化传统的纯理论型教育、教学模式,而要强化一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举的教学新模式,即“职业技能基本功训练、专业研究能力的刻意培养、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对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学生的综유合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论文关键词:高师;培养模式;职业技能;研究能力;实践能力

能力型人才的培养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而高等师范院校(以下简称“高师”)同样承担着培养能力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但是,长期以来,学生主要接受的就是传统理论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

因此,广大高师教育、教学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出一套实践型教学模式,并以此推进高师大学生技能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必要了。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以“技”服人:职业技能基本功训练与强化

技能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因此,对于当代高师文科大学生而言,能否掌握一门或几门技能不仅事关将来的个人就业,而且关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这就需要高师文科院校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且易于操作的技能训练制度和训练模式。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1.确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标准

确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标准,坚持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全员性、全程性与全面性原则。

所谓“训练标准”主要指的是训练的目的必须明确,训练的内容必须科学,训练的方法必须得当。然后针对训练标准,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但必须坚持“全员性、全程性和全面性”三原则:全员性是指学生要全面参与;全程性是指职业技能训练要持之以恒,大学四年不断线;全面性是指职业技能训练内容的涵盖面要宽泛。

师范生技能训练要着重抓“三字一话一说”,即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普通话、说课。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理应坚持听、说互动原则,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比如,当讲授新时期以来的小说作家作品时,教师可以在第一堂课时要求每个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熟悉的作家作品进行解读,让他们记录下阅读感悟和疑点。到了教师讲授到这个作家时,课堂上可留5~10分钟的时间让选择此作家的学生到讲台上讲,然后让学生自评和他评,在评价过程中最能发现思路、语言、观点等方面的问题,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问题意识。

例如,有个学生在谈论《人生》中的高加林时,认为他有“黄土地情结”。教师可以进一步询问:这种“黄土地情结”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叙事中是如何演变的?循此打开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文秘专业的技能训练要着重抓“三字一话一讲”,即电脑打字、毛笔字、钢笔字、普通话、演讲。同样也应坚持以上三原则。

2.尝试新型训练管理方式,构建训练平台

尝试新型训练管理方式,构建训练平台,以评比促进训练。对于文科师范生而言,一方面要抓好“三字一话一说”的常规训练,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开展技能竞赛等活动,如“优秀”三字作业展、说课比赛、辩论赛、话剧表演以及模拟教学大赛等,以活动激发学生对职业技能训练的兴趣,提高师范生职业技能的训练水平。

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坚持“三字一话一讲”原则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技能训练的条件建设,专门建立技能训练活动室。另外也要积极开展班级内部、班级之间的交流与比赛,比如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制作、PPT课件制作等,借此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其中,在活动开展中应当改变传统的被动型训练方式,而要积极采用对话式教学方式,构建交流对话平台,在竞赛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质上,现代大学教育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朋友式的,而非过去传统的师道尊严——等级制的教学模式。

因此,理应建立一种类似于西方柏拉图对话录的那种对话式的教育模块。教师要把自己当作一个知识和思想的助产士,而不是把自己放置在道德楷模、知识源泉的高位上。通过一系列竞赛、比赛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走下似乎只属于自己的讲台,在活动中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问题切磋、询问答疑,师生共建一种平行的、融洽的、和谐的关系,才能充分体现教学相长的价值理念。所以说,大学教育,尤其是高师文科教育教学不应只是压制或被动的教育,学习的动力应来源于学生自己,要让学生在比赛活动中激发学习的兴趣,释放青春的热情,营造良好的氛围,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学业有“专攻”:专业研究能力的培养途径

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既是教师教学效果的体现,同时又是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它是人才可持续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应当探索并推行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专业研究能力培养途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坚持课堂教学与学生作业一体化原则

要求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应具有学术研究成分,改变传统的灌输式——“一言堂”教学模式,积极引入讲、读、议、说相结合的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模式,以此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对于新时期以来的文学课程教学,可以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方式:即兴讨论、专题讨论、论辩式讨论,以此活跃课堂气氛和学生思维。而新时期以来的小说课程则可以采取研讨式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囊括了前沿学术动态介绍、选读研究论文、专题讨论、课程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这种模式对于训练学生的学术“嗅觉”,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显然大有裨益。

至于学生的书面作业,则要求向小论文方向发展,提倡“小论文”写作,其意义也十分重大。它不仅是学生为将来完成毕业论文所作的尝试和准备,而且也是学生研究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因此,高师文学课程完全可以把平时的书面作业当成小论文来写,要求作业朝着小论文格式发展,诸如标题、摘要、关键词、论证、注释或参考文献等。教师在评判作业的时候,应给出具体的评价,而非只打个分数。 "

2.坚持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一体化原则

要求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由同一老师指导,认真打磨,严把论文质量关。尤其是避免和杜绝“重题”、抄袭现象。因此在平时小论文格式的作业训练中就要实施“反®抄袭”攻略。作业抄袭现象是高师文科课程教学中的一大症结。

笔者认为,教师所布置的作业题目除了要有开放性、灵活性和主观性以外,作业题目还要有层次感,拒绝格式化。例如,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对于第一次授课时布置下去的作家作品,要求学生写一篇综述或者述评。比如,王蒙的《春之声》,综述要求对《春之声》的研究成果作出归纳整合,可以述而不评。述评不仅要归纳整合而且要发现问题并思考问题,如《春之声》的已有研究成果中的得失是什么?还有哪些区域值得开拓?等等。这项作业的完成是循序渐进型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因为,学生首先需要掌握电子期刊的查阅技巧,然后阅读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最后作出归纳整合并分析评价。可谓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既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又有利于将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以及学术论文的写作,可谓一举多得。

3.坚持平时考查与课程考试一体化原则

要求考查课程与考试课程同等对待,试题方面增加主观分析题的比重,从而强化对学生内在能力的考查、考核。很显然,传统的闭卷考试既不利于衡量学生真实的文学水平,也不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所以,在该课程的考核中,应当改变传统的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课程评价方式,而应以侧重知识理解性与能力发展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将学生每次的课前准备、课堂发言、讨论、完成课外作业和论文的情况以及与同学的合作学习的表现都纳入到课程考核的评价体系,同时增加口试项目,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为了督促学生自觉地阅读文学作品,感悟文学作品的韵味,笔者认为还要将读书笔记纳入课程考核的环节,要求学生每两周交一篇读书笔记,并利用每次课的课前5分钟对读书笔记进行讲评。这些考核方式的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有利于培ศ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亲身躬“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

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有助于能力的培养,但当代社会的发展更需要一批实践型人才,而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贵在积极参与和身体力行。对于高师文科大学生而言,亲身躬行主要源于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来培养组织协调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品质,以此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首先,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这是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训练ผ与培养的重要渠道。以笔者所在的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为例,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而先后创建了翔宇戏剧社、读者协会、涟漪诗社、大学生语文教学研究会等学生社团,参与社团人数较多。通过社团开展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才华,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精神,这些都为学生将来顺利融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积极推进自办刊物活动,这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又一个训练平台。自办刊物包括期刊杂志、板报、壁报、号外等形式多样的宣传品。在办刊的过程中,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又能展示并提升他们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写作能力、文艺能力等综合素养。比如学生办黑板报和壁报,既可以拓展他们的创新思维——板报的形式设计方面,又可以训练他们的“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的书写技能。此外,刊物可以供学生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看法。从实践意义上看,这些刊物在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方面起了“孵化器”的作用。

最后,广泛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是锻炼高师文科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又一重要措施。大学生适时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是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青年的优良传统。如今的大学生不再固守一己的象牙之塔,这已成为当代人们的共识。因此,大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走向社会,把所学的知识、具备的能力、拥有的热情投入到社会实践中。诸如,可以到农村为留守儿童义务支教、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到工厂学习调研、到农村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开展爱国主义红色之旅活动,等等。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其意义非常重大。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师文科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摸索出这样一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举的教学新模式,并通过这种模式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确实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