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强化理工类专业文学教育教学保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11-10 20:09:0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关键词:理工类专业 文学教育课程 教学保障措施

论文摘要:理工类专业文学教育课程要真正发挥作用,仅靠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以及改变评价方式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和完善教学保障措施。理工专业教育要切实改变观念,改变课程类别与性质并适度增加学时学分,强化师资队伍,严格过程管理,夯实实践环节。只有保障措施得力,理工类专业文学教育课程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理工类专业文学教育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只是一个方面,但对培养理工类专业学生的文学修养、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而言,文学教育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文学教育课程的性质和作用看,它本身也是一个有机系统,各门课程之间互相关联,教学目标既有差异又殊途同归。所以,要充分发挥文学教育课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仅仅只是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改变评价方式是不够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教学保障措施。这样,文学教育教学目标才能落到实处。这些措施既包括理工类专业自身的观念、制度、计划和实施办法,也包括承担课程教学的教师更新观念、改革教学、加强责任心、提高教学水平等。

1 切实改变观念,重视文学教育

当前,虽然文理渗透的观念已经成为共识,但是,理工院校主管教学的负责人、职能部门,尤其是各理工专业负责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观念,情况并不容乐观。2006 年,在教育部要求高等院校开设中国语文课的背景下,“北大教务处曾征求过各理科院系领导的意见,几乎所有的院系领导都认为有必要开设大学语文课,而且认为对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增强人文素养、加强写作能力都有帮助。但一落实到课程安排,一些院系又都舍不得把必修的学分‘掰’出一块给大学语文课。”①此种情况绝非北大独有,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学语文课程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它文学教育课程。因此,要使文理渗透避免成为时髦的名词或口号,理工专业负责人必须切实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大学的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②从而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时,做到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

2 改变课程类别与性质,适度增加学时和学分 3 强化师资队伍

理工类专业文学教育课程一般由专业所在院校的文科专业尤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承担,少数课程如融合类课程尤其是各理工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设计的融合类课程由相关专业的教师承担。从文科专业教师来说,之所以承担理工类专业文学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目前而论,绝大多数情况下,或者是因为教学任务已经下达不得不承担,或者是为了完成所在院校额定的教学工作量,或者是为了获得课时津贴,而并非是出于对文理渗透重要性的深刻认识。由于缺乏教学的自觉性、主动性,加之承担课程的教师通常都很年轻,教学经验、能力相对欠缺,文学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必须强化承担文学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首先,文科专业负责人需要真正认识到文学教育课程对培养理工类专业学生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所能发挥的作用,从而在安排教学任务时不会掉以轻心,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尽可能将相关课程安排给职称学历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承担。其次,文科专业教师需要真正认识到文学教育课程对培养理工类专业学生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将其看作是一种负担,或者认为是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获取课时津贴的一种途径,从而增强承担文学教育课程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承担文学教育课程的教师需要高度重视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不能认为是给理工专业学生讲授就可以敷衍了事。相反,由于文学教育课程学时少,理工专业学生又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因而更应注意根据课程性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调整、改革,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总之,只有强化师资队伍,才能保证文学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4 严格过程管理

目前,主要作为素质教课程出现的文学教育课程在管理上相对比较混乱。主要表现在:所申报课程的审批程序形式化,但凡申报,均可进入素质教育课程,造成文学教育课程的无序状态;很多教师待所申报课程进入培养计划后,何时开课完全根据教师某一学年或某一学期的教学工作量情况而定,导致出现的文学教育课程可能很多,但在某一学年或某一学期真正开出的课程很少;教学效果的好坏依赖于教师自我的良知,缺少必要且有效的监控等等。因此,必须严格过程管理。首先,申报文学教育课程教师所在院系对教师申报的课程必须严格审核,对其开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认真评议和论证。其次,学校教务处组织成立由教学委员会委员、理工类专业负责人、文科专业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参与的素质教育课程审核小组,对所有申报的课程进行认真评议和论证。审✯核通过的课程,申报教师必须进行答辩。审核小组根据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教师的答辩情况,最终确定课程是否进入素质教育教育课程培养计划。再次,保证课程开出率。所有进入素质教育课程的文学教育课程,必须根据培养计划在某一学期全部开出,教师无权自行决定课程开设与否。教师如因特殊情况确实不能开出课程,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对擅自不开出的课程,教务部门可以更换教师或将课程从素质教育课程中取消。最后,切实发挥教学监控体系的作用。为保证教学质量,各院系、专业一般都构建了由教学主管领导、教学督导、教研室以及ณ教学信息员组成的教学监控体系,然而,这样的监控体系通常都主要运用于对专业课程教学的监督,对素质教育课程的监督作用发挥较少甚至完全没有发挥。因此,要保证文学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固然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更要切实发挥监控体系之于文学教育课程的作用。例如,课程承担教师所在院系、专业的主管教学领导、教研室必须有意识地检查教师的相关课程教学情况,教学督导必须有意识地定期听取相关课程,教学信息员定期将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时反馈给所在♂院系、专业⌘的主管教学领导。除此之外,各理工专业主管教学的领导也应当有意识地了解相关课程的教学情况并反馈给学校主管教学部门或教师所在院系、专业的主管教学领导等等。总之,只有严格过程管理,文学教育课程才能摆脱无序状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5 夯实实践环节

高校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是要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长春工业大学校长张德江认为,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授知识更重要,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知识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④因此,为保证文学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性质设计、安排一定的实践环节。例如阅读(欣赏)实践、研究实践、写作实践、演讲实践、朗诵实践,包括举办一些实践活动如经典诗文朗诵比赛、经典戏剧对白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但是仅凭教师个人力量并不能完成所有的实践环节,也不能保证有些实践环节能够长期、有效地实施。这就需要各理工专业的配合。首先,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于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设计“专业阅读”,具体实施时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在阅读专业书籍的同时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文化、艺术方面的书籍,并能进行督促检查。其次,鼓励、要求学生坚持写作训练,并能督促检查,从而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发现生活美、表现生活美的能力。再次,有力地协助文学教育课程任课教师组织完成围绕教学举办、开展的一些实践活动,尤其是在理工专业内能够定期开展相关活动。只有这样,文学教育课程的实践环节才能落实,也才能长期、有效地实施下去。

总之,文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理工类专业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不仅需要立足课程本身,培养创新思维,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方式,而且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措施。诸多方面若能协调一致,良性互动,文学教育课程定能产生其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马彩娥.对高校开设《大学语文》的再思考[J].时代文学,2009

. ③陕西理工学院教务处.陕西理工学院本科培养计划[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

④张德江.如何培养创新人才[N].中国青年报,2009-04-11.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