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外科诊疗
先天性直肠 肛门畸形 诊断
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十分常见,占消化道畸形的第一位,据报道发病率约为1/5 000,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但亦有部分婴儿或儿童,成人极少见。此症类型繁多,治疗方法各异,常伴有其他发育方面畸形,因而死亡率较高,手术效果欠佳,术后常遗留排便功能障碍。近年来,根据畸形的类型以及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手术年龄和方法,提高了手术疗效,降低了死亡率。
临床表现
直肠肛门畸形临床上表现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低位肠梗阻。
1.直肠肛门闭锁 患儿出生后无胎便排出,呕吐、腹胀而常以急诊求治。频繁呕吐,呕吐物初为胃内容物或混有胎便,数日后呕吐粪便样物。腹胀,早期全腹膨隆,可闻及肠鸣音。数日后,因梗阻而肠道积气,扩张肥厚,且有大量液体渗入腹腔,故腹胀如鼓,腹壁红肿,并向会阴部扩散,且伴有腹壁静脉怒张。全腹叩诊鼓音,可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可消失。患儿脱水,电解质失衡,表现为前囟凹陷,眼窝下陷,皮肤干燥而有皱褶,可伴酸中毒。如不及时治疗,很快进入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2.直肠肛门畸形并瘘 此类患儿表现为部分性肠梗阻。如瘘口宽大,则早期无特殊表现。
3.局部检查 其体征随各种类型而异。
膜式闭锁:无肛,肛穴处有肛膜,呈紫黑色,加腹压时可见肛膜向外突出,且有冲动感。
直肠肛门闭锁:无肛,肛穴处有色素沉着,有陷窝,窝中心有小嵴,肛窝大小不一,大者容一指尖,周围皮肤有皱纹,♡当刺激臀部或会阴部皮肤时,肛穴部皮肤呈向心性收缩,内陷或出现皱褶。
直肠闭锁:肛门外观正常,无胎便,肛查时可触及肛门上数厘米处通过受阻,此病例很少见。
直肠会阴瘘:瘘口宽大者会阴部的瘘口似肛门,但仔细检查,瘘口位置偏离肛穴,无正常的肛柱及肛窦。若瘘口小而细长,则可通向阴囊部,并可见串球状黑色物,此为胎便存留于瘘管中。若将探针插入瘘口,再以手指触膜肛穴部探针,以此可估计直肠盲端与皮肤的距离。
此外,会阴瘘可分为2种:瘘口距肛穴l cm以上,称远位瘘;距肛穴0.5~1 cm,则为近位瘘。
异位肛门:肛门位置虽偏离肛穴,但肛柱、肛窦俱全,此类肛门开口往往偏离肛门括约肌中心。
直肠舟状窝瘘:无肛,粪便自处女膜外舟状窝处排出,肛穴存在,无冲动感,探针探人时直肠盲端距皮肤有相当距离。
直肠阴道瘘:无肛,亦无瘘口,粪便自处女膜内阴道处排出。肛穴存在,无冲动。
直肠泌尿系瘘:无肛,亦无瘘口,尿液混有胎便或见尿道口污染胎便。若为尿道瘘,则先排混有胎便的浑浊尿,后排清亮尿;若为膀胱瘘,则全部尿液均混有粪便。肛穴存在,有色素沉着,刺激臀部时肛穴部有收缩,但腹压增加时局部无冲动感。
一穴肛。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X线倒立位平片所示:确切估计直肠盲端与肛穴皮肤间距离。
B型超声检查。
必要时辅以肌电图检查。
根据以上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要明确类型,充分了解直肠盲端距肛门皮肤的距离。根据患儿的一般情况,及肛门直肠畸形的类型、分类,制定具体方案。
2.鉴别诊断 一些患儿亦有胎便排出延迟或排便不畅,但肛门位置正常,无异常开口,遇此类患儿应行指肛检查,或用温盐水灌肠即可鉴别。
胎便粘稠症:肛门位置正常,无异常开口,如以双氧水灌肠,即可解除排便困难。
其他原因的肠梗阻:如小肠闭锁或狭窄、胎便性腹膜炎、新生儿胃肠道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等。
พ并发畸形: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中30%~50%有并发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泌尿生殖系统的缺陷、食管闭锁及肠闭锁等。对于简单的并发畸形,可同时进行矫治,但对复杂畸形,特别是暂不影响生命危险的畸形,应分期矫治,以免耐受不了手术而造成死亡。
治疗
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治疗原则是手术矫治,其术式因类型不同而异。 2.会阴肛门成形术 适用于肛门膜式闭锁或闭锁长度仅0.5 cm左右,以及直肠前庭瘘或直肠会阴瘘。
3.经骶肛门成形术 经骶肛门成形术为Pena手术的改良,适用于中、低位肛门直肠畸形及并发有瘘者,如肛门闭锁、直肠尿道瘘、阴道下1/3瘘等。术中可以同时修复瘘口。
4.腹会阴肛门成形术 如直肠盲端距肛穴皮肤在2 cm以上,则为高位闭锁,应行腹会阴或腹骶会阴肛门成形术。
参 考 文 献 [2]林飞飞,刘磊,王斌,曹卫国,孙龙伟. 螺旋CT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前的✎应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年26卷 第03期
[3]王伟,李正.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与泌尿系异常.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2,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