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领跑世界航海第一人
公元15世纪,哥伦布的航海地理大发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世纪。而早在此之前的80多年,公元1404年,一个中国人就曾率领船队从苏州出发,七下西洋,航迹远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
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像航标灯一样闪耀在茫茫史海✔整整600年。这个有如启明星般的名字,曾点燃十五世纪的文明曙光,辉映和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航路。他在1405至1433的28年时间里,曾率领船队七下西洋,谱写了人类进行大ห规模远洋航行的壮丽篇章。
郑和出发87年之后,意大利人哥伦布于1492年横渡大西洋,到达被他误认为是亚洲岛屿的美洲新大陆1492年之后,葡萄牙人达・伽马于1497年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沿着郑和当年开辟的航线抵达印度西海岸;116年之后,葡萄牙人麦哲伦穿越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后来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麦哲伦海峡”。郑和以率先近一个世纪的脚步,领跑了世界航海探险运动。
郑和下西洋,历史的必然选择
郑和,原名马三保,洪武四年出生,云南人,白小聪明好学,更为难得的是,他从小就对航海有着浓厚的兴趣。究其原因,来自于他的家庭。
郑和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信奉伊斯兰教,而所有的伊斯兰教徒心底都有着一个最大的愿望――去圣城麦加朝圣。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曾经去过麦加,在郑和小时候,他的父亲经常对他讲述朝圣途中破浪远航、跋山涉水的惊险经历和万里之外、异国他乡的奇人异事。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郑和。
也正是因此,幼年的郑和与他同龄的那些孩子并不一样,他没有坐在书桌前日复一日地背诵圣贤之言,以求将来图个功名,而是努力锻炼身体,学习与航海有关的知识,因为在他的心中,有着这样一个信念:有朝一日,必定乘风破浪,朝圣麦加。
1382年,元朝统一云南战争后,郑和被带到南京,受阉,作了宦官后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成为朱棣的近侍。
在此后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中,郑和跟随朱棣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参加了多次战斗,建立了许多战功,成为朱棣夺取政权即位称帝的主要功臣之一。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之后,对跟随自己多年的武将文臣大都提升重用。其中也包括身为宦官的郑和,朱棣赐“郑”姓与郑和,又将其升迁为内官监太监。
为加强对外友好交往,强调“宣德化而柔远人”,“共享太平之福”,提高明帝国在东南亚和海外国家的威望,沟通国际贸易、促进中外文化科技交流,同时为了寻找建文帝,明成祖朱棣决定要派人下西洋。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郑和都是最合适的人选,他不但具有丰富的航海知识,还久经战争考验,军事素养极高,性格坚毅顽强,而他要去的西洋各国中有很多都信奉伊斯兰教,而郑和自己就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
万国来朝,帝国荣耀催生的远航
历史将记住这个口子,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在江苏太仓率大型宝船62艘,官兵27800余人起航,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
郑和一路顺风南下,经福 ☻建到占城到爪畦。按计划船队本应继续南下,但一场悲剧突然发生了,船队的航程被迫停止,而郑和也面临着他的航海生涯中的第一次艰难考验。
麻喏八歇国为南洋要冲,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商业发达。当时,这个国家的东王、西王正在打内战。东王战败,其属地被西王的军队占领。郑和船队的人员上岸到集市上做生意,被占领军误认为是来援助东王的,于是,西王麻喏八歇王一声令下,误杀了170人。郑和部下的军官纷纷请战,说将士的血不能白流,要报复!
“爪哇事件”发生后,西王十分惧怕,派使者谢罪,要赔偿6万两黄金以赎罪。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出师不利,而且又无辜损失了170名将上,按常情必然会引发一场大规模战斗。然而,郑和得知这是一场误杀,又鉴于西王诚惶减恐,请罪受罚,于是禀明皇朝,化干戈为玉帛,和平处理了这一事件。
在经过这一风波之后,郑和的船队一路南下,先后经过苏门答腊、锡兰山等地,一路上与西洋各国交流联系并开展贸易活动,这些国家也纷纷派出使者,跟随郑和船队航行,准备去中国向永乐皇帝朝贡。
带着贸易得来的物品和各国的使者,郑和到达了此次航行的终点――古里。
他带领属下和当地人一起建立了一个碑亭,并刻上碑文,以纪念这段历史,文曰: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这是一座历史的里程碑。
也许是宿命的安排吧,郑和不会想到,美丽的古里不但是他第一次航程的终点,也将会成为他传奇一生的终点!
随后,在朱棣的全力支持下,郑和继续着他的远航,返程。此后的几十 ☹年问,他分别于永乐五年九月、永乐七年九月、永乐十一年冬、永乐十五年冬、永乐十九年春,五次率领船队下西洋。这五次的航海过程与第一次比较类似,除了路线不同,到达地方不同、路上遇事不同外,其它基本相同。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岸,并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他们拜访了许多国家,包括今天的索马里、莫桑比克、肯尼亚等国,这也是古代中国人到达过的最远的地方。
朝圣,郑和的圆梦之旅
郑和七下西洋,除却第一次,第七次于郑和而言,才是极有意义的。就在这次远航中,郑和终于实现了自己心中的最大梦想――朝圣。
宣德六年12月,郑和又一次出航了。船队穿过马六甲,然后穿越曼德海峡,沿红海北上,驶往麦加。伊斯兰教派有三大圣地,分别是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其中麦加是第一圣地,伟大的穆罕默德就在这里创建了伊斯兰教,穆斯林一生最大的荣耀就是到此地朝圣。
郑和终于来到这个地方,这是一次长达五十余年的朝圣之旅,五十年前,梦想开始,五十年后,梦想实现。这正是郑和传奇一生的轨迹。
朝圣之后,船队开始归航。最后的航行中,郑和的愿望是要越过风暴角,从海上去寻找大西洋和欧洲陆地。他不顾朝廷命令,率船队主£力驰入南半球,他试图穿越新大洋,接触神秘的西方世界。但是,在距好望角近在咫尺的地方,郑和被朝廷力阻回国。此时的郑和已经快油枯灯尽,终于病逝于归途……
一个伟大的人物和一个伟大的航海时代,因此终结了。几十年后,欧洲船队越过好望角,循着郑和开辟的航线来到亚洲,由此开始了西方人进入东方海域的时代……
郑和七下西洋大事记
1405年7月11日,满载着2.7万余人的庞大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出发。1407年秋,郑和带回了爪哇等国的朝贡使节和数十船商贸换回的异域珍品,完成了首次航行。
1405年下半年,郑和二次出海。此次航行路线同前一次差不多,也是历时两年。
1409年夏,郑和第三次统领船队出国。此次航行仍以东印度洋为中心,并在满刺加建立排栅城垣,盖了仓库,作为海上贸易的中转站。在从古里回航途中,郑和还在锡兰跟亚烈苦奈尔国王打了一仗,凯旋而归。
1412年11月,明成祖下达第四次航海命令。这一次,郑和船队继续往西,将东非沿海列入了航程之内,进一步扩大同海外各国的交往与贸易。此次航海时间较长,郑和于1415年回国,分遣船队一年后返回。
1417年5月,郑和船队第五次出海远航,这次出海的主要任务是护送19国使臣回国,郑和船队到了东非沿海最南的地区。
1421年7月,郑和船队六下西洋,护送16国使臣回国。郑和亲率的船队到达了东非海岸慢八撒、竹步等国,并在宝船上设宴招待各国宾朋,代表明成祖赐以丝、瓷、铁器等物品,
1423年返航时带回香料等珍品。
1431年初,明宣宗继承祖父明成祖伟业和雄心,再次诏令郑和出海。第七次下西洋历时3年多,郑和船队走访了近20个国家,还特地到伊斯兰圣地麦加朝圣。
编者按:
我们骄缴于郑和,是因为麦哲伦、哥伦布之前,我们就有了郑和。我们遗憾于郑和,是因为郑和之后我们再没有一个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
几百年来,我们想祭奠我们的航海先辈,竟很难找到一片帆布或者船板。我们只能在外国博物馆里借阅一眼流落他乡的海图复印件,只能从外国考古发现的只言片语中解读一二,只能从外国人打捞的中国帆船适骸中吊祭我们先人的风骨和英灵。中国孩子知道哥伦布、麦哲伦和《80天环游地球》的多,详知郑和的少,这是何等的适感!
我国史书中关于郑和缺乏应有的篇章,寥寥几笔,差谬多多。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盘点上一个1000年里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探险家,30多位探险家名列其中,惟一的亚洲人郑和赫然在列。外国人尚且如此,我们却轻薄了自己,好在今天我们有了一个“航海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