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网络公开课学习行为的社会学思考

时间:2024-12-26 04:05:2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 “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它有助于打破区域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运用拟剧论、“镜中我”等社会互动论对陕西高校“尔雅通识课”的学习情况的分析,认为互动平台主体的割裂化设计、“公共―私人”领域的检测体系的不连贯、线上与线下学习内容的撕裂、同辈群体的负向示范效应是造成学生网络平台学习行为形式化、学习内容碎片化、学习互动效果差、学习目的功利化的原因。因此,通过构建良好的宿舍文化,提高同辈群体的正向示范作用,凸显平台学习主体化设计,建立更加合理的学习效果评价、检测机制,强化“线上与线下”学习的联动功能,提高高校学生对“尔雅”等网络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关键词 尔雅通识课 前台―后台 镜中我 学生主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5.002

Abstract "Internet + education" has become a new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which helps to break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Using the theory of dramatization, "in the mirror" and other social interaction theories of Shaanxi University's "Er Ya General Education" analysi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plit platform design of the main body of interactive platform and the detection system of "public-private" domain are not. The coherence, the tearing of online and offline learning content, and the negative demonstration effect of peer groups are the reasons that result in the formalization of learning behaviors of students' online platforms, the fragmentation of learning content, the poor effect of learning interaction, and the utilitarian purpose of learning. Therefore, by building a good dormitorฃy culture and improving the positive demonstration role of peer groups, it highlights the design of platform learning, establishes more reasonable learning effect evaluation and detection mechanisms, and strengthens the linkage func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learning,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Er Ya" and♡ other online education resources.

Keywords general class; in the mirror; in the front desk-the background;?interactive subject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所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其中,学生群体占网民数量25.2%”。[1]这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各高校也紧跟网络教育的大潮,积极推动、拓展网络课程及相关资源以供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尔雅通识课”等网络公开课就是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的。

1 大学生网络公开课的学习行为

陕西高校先后在2003年就开发并投入大量资源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和引进相关网络课程,自2013-2014学年开始学校响应教育部文件在校内开展尔雅通识课,希望借此弥补学校师资力量的局限性。在此背景下,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对西北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延安大学、思源学院当场发放和回收问卷。在校园内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回收问卷690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问卷680份,有效率达到94.7%。访谈10名学生。学生纵跨大二至大四,学科横跨文史类、理工类和体育艺术类。通过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陕西5所高校近700名学生学习“尔雅通识课”(以下简称“尔雅”)的行为进行调查,发现延安大学学生在“尔雅”等网络平台的学习行为存在以下特点。

1.1 形式化趋势

“尔雅通识课”学习的形式化主要体现在学习行为的虚化和学习内容检测的形式化两方面。在尔雅课程的学习中,学习行为的虚化主要表现为“听课采取刷课”行为;学习内容检测的形式化主要表现学生在完成“尔雅”课程的作业和作答考试题目时,许多学生利用答题软件或尔雅题库检索关键词、核心句等方式寻找答案而不是学习、思考获取答案的现象。“刷课”包括两种行为方式:一种是指学生将课程视频保持观看学习状态,但其并不听课而是做其他事情,这可以被称为“放置式”刷课;另一种是直接通过网络购买等形式完成课程。 由表1可发现,学生的“刷课”行为和检索答案的现象比较普遍。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在不需要对学习内容了解的情况下,通过题库检索即可获取答案。这一软件漏洞加剧了学生网络学习形式化程度。

1.2 学习内容碎片化

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相比,“尔雅”等网络公开课具有便捷性等特点。学生学习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但大多数学生通过尔雅平台学习的时间基本都是分散在课余时间内。采取合理计划,分散学习的学生占19.4%,选择某一时间段集中学习的学生占39.5%,选择有空就学的学生占38.9%,选择其他的学生占2.2%。尤其是在网络课程快要结束前的一段时间,51.8%的学生会选择集中周末疯狂学习或“刷课”。利用空闲、零散时间易导致学习内容的碎片化。碎片化的学习一方面满足了学生信息量的获取需求,但另一方面,与传统课堂教师规律化、集中化、体系化的授课相比,尔雅等网络公开课难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体系化把握。

1.3 学习目的功利化

学习动机对网络课程学习具有驱动、导向以及维持的作用。它包括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两种类型。内源性学习动机是指在内部动力的驱使下满足内在ย需要而主动进行学习的一种认知动机,具体包括提高技能,学习新知识,满足学习兴趣等;而外源性学习动机是指受到外在条件压力或期待而进行被动学习的一种动机,如考试压力,就业压力,来自父母的期望等。[2]内源性学习动机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自主性,并主动地采取各种方式去获取有关网络课程的知识和信息,并对它们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而学生通过“尔雅”进行学习的动机呈现这样的发展趋势:初期学习时内源性学习动机较强,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中后期则以修够学分为主的外源性动机占据主导地位。“学习尔雅通识课的主要目的”是完善知识结构,学习先进知识的学生占20%;认识学友占10.2%,完成学分要求的占61.7%,其他目的占6.1%。超过一半的人都是为了完成学分而进行学习,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质。

1.4 学习互动效果差

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质疑,通过质疑来询问和讨论,从而形成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传统授课模式中,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眼神、肢体语言、回答问题的情况等方式来猜测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把握从而调整授课内容;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就课堂产生的疑问在课间与课后第一时间与教师进行深入探讨。但网络课堂却没有这样的效果,学生通过“询问区”留言被回复的几率特别低。如表2所示,在很多受访的学生中普遍反映当在网络课程学习中遇到问题或不懂的知识点,有6.7%的学生经常向老师询问,有62.2%的学生偶尔询问,还有31.1%的学生从不向老师询问。参与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互动中,经常参与讨论的占6.7%,偶尔参与的占73.9%,从不参与的有19.4%。尔雅等网络公开课与传统课堂相比,其师生互动性较差。

2 影响大学生网络公共课学习的要素

2.1 互动平台主体割裂化设计

互动是指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媒介而产生相互作用的交往过程。尔雅课程平台的互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生与学生在问题区与讨论区的互动和学生与教师在问题区的互动。他们的互动媒介是文字和表情。库利的“镜中我”理论认为,“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形成的,包括三个阶段: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3]学生在提问区发出疑问时会想象教师对其的反应,当学生经常得不到回复时,学生根据教师不回复的态度ฆ判断教师对学生提问这一行为生成一个自我评价:我提的问题没有意义。而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尔雅课程技术平台设计的缺陷造成的:尔雅课程的内容是提前录制好的。因此,学生所提问题被回复的几率就全凭教师上网观看的兴趣,间接地造成了互动平台问题区的问题率与答复率严重失衡。

2.2 “公共―私人”领域监测体系的不连贯

戈夫曼从静态互动视角提出了“拟剧理论”,他认为人们是戏剧中的演员。他们把针对陌生人或偶然结实的朋友的行动称为“前台”行为。只有关系更为密切的人才被允许看到“后台”正在发生的一切即了解行动者的真实情感。而前台与后台就是做出特定表演的场所。大学生在尔雅平台学习过程中前台就是尔雅平台的讨论区等公共区域,而后台就是尔雅平台的在线学习、答题等私人领域。公共区域的“前台”是显性的,私人区域的“后台”是隐性的。学生在前台所发出的文字、表情是可以被其他学生或教师所观察到的,所以他们会努力管理好自己的行为即提有意义的问题。而学生在线观看视频及在线考试等行为是没有其他人围观的自我行为,加之学生自律性较差,刷课、代刷课、利用答题软件做作业和考试等行为的频率就相对较高。

2.3 “前台―后台”的一体化负向示范效应

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初级群体。高校里对学生思维影响比较大的是教师和同辈群体。而同辈群体中最具影响力的便是舍友。宿舍是“前台”与“后台”统一的场所。宿舍成员既将自己“前台”的好形象展示出来,同时又因宿舍是学生日常生活世界的主要场所,所以“后台”的日常化行橐脖蛔匀坏卣故境隼础T谒奚嵴庋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舍友之间的互动频率较其他学生群体而言是最高的,所以,经过长期频繁的“前台”与“后台”的互动表现,他们极容易自然地寻求行为一致性的趋势和从众行为。“刷课”、“代刷课”现象一经出现,便极易在舍友间传播与模仿。

2.4 线上与线下学习的撕裂

尔雅等网络公开课设立的初衷是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师资力量,均衡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的获取度。大多学校对“尔雅”选修课程的要求设置为:“一旦选择不能更改;每人每个学期至少修尔雅课程达到4个学分,如没修够,下学期补修或者以其他方式(如考驾照等)获取学分”。但这就造成学生对尔雅课程重视度低的现象。而一次选择权的选课设置会让学生在选择不敢兴趣或者难度较大的课程后无法修改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加之,学生线上学习的内容在线下很难有渠道整合,甚至跟专业完全不相符,所以,采取“刷课、利用答题软件考试”等方式获取学分的现象就越来越多。 3 加强大学生网络课程学习的对策

3.1 构建良好的宿舍文化,提高同辈群体的正向示范作用

同辈群体的特性使之更能满足大学生心里和情感需求,通过成员交往更易给成员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群体互动产生的文化对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高校宿舍文化是指大学生在宿舍这一特定环境共同学习、共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生活环境、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它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向心力、约束力、驱动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产生影响。”[5]刷课等负向行为高的宿舍往往是学习氛围稀薄,游戏等亚文化为主的宿舍文化。所以,学校各层面应从构建良好的宿舍文化入手,引导宿舍成员正向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激励大学生利用尔雅等优质教育资源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3.2 完善网络课程交流互动平台

针对师生互动的割裂现象,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完善尔雅等网络课程的互动平台。一方面,尝试改革尔雅等网络课程的输出技术,增加符合学生兴趣的新互动技术如弹幕技术。教师授课录制采取直播方式,学生可通过“弹幕”等方式直接提问,让课堂疑问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复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建立互动交流激励机制。利用数据平台,对发起相关讨论主题的学生进行学分激励。最后,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课程教学活动评价机制。通过大数据找出学生评价较高的授课方式,以及教师回复学生问题的频次等内容引导教师对线上课程的关注度,授课方式与技巧的提升,提高对学生问题的回复度。

3.3 建立更加合理的u价、监督体系

针对学生自律性差的特性,建立更加合理的监督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传统课堂的监督主要是靠教师对课堂的管控和考试,而尔雅等在线课堂很明显是不具备对课堂的全面监控,所以,打破并拒绝将传统以考试为主的知识评价体系延续到尔雅等网络课程的评价、监督体系中。一方面,增加学生有特色的主题报告、视频报告或者学生有意义的主题倡导等多元化知识评价体系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另一方面,如必须采用考试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察,则通过改进平台设计,将题库的练习时间和考试时间切断。即题库用作平时巩固知识的平台,而考试时间段内看题库的检索功能处于关闭状态以规避“刷课却高分通过”的现象。

3.4 强化线上与线下授课模式的联动功能

尔雅等网络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割裂,让学生产生“尔雅等线上课程是次要的,学分修够即可”的想法。而线下的传统课堂由于师生互动及时等各方面原因让学生更加重视。所以,要发挥尔雅等线上课堂的资源优势就需强化尔雅等线上授课模式与传统课堂等线下授课模式的联动功能。一方面,在校内举办“尔雅通识课主题研讨会”等方式吸引学生线上线下学习一体化,提高学生对尔雅等网络课程的认知度和归属感。另一方面,改变尔雅课程选课平台设置,对选修科目进行学科倾向性引导。通过增加学生选课的修改权限,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权,选择其感兴趣的课程以增强其课程参与度。同时,在校教师应鼓励学生观看相似或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将线下课堂内容与线上课堂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

4 结语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利用尔雅通识课等网络教育资源,尔雅公司应改善平台设计,同时高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效用,提高优质高校资源的流动率和功能效应。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1/t20160122_53271.Html.

[2] 李美辉.米德的自我理论述评[J].兰州学刊,2005(4):66-69.

[3] 李玉斌.大学生网络学习调节机制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0:1.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