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通信岗位学员能力生成优化教学设计研究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军事通信正发生着十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通信技术的进步不断推进通信网系不断建设、以通信装备性能逐渐完善不断推进通信业务提升,进而向以单领域单通信系统作战向体系作战应用保障等许多领域转变。这对军事通信人才能力素质产生了新的要求。特别是通信新装备新业务在部队的广泛应用与通信装备实战化运用、全功能发挥带来的运用对通信学员能力的要求有了与以往不同的要求。
一 当前军事通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 培训内容相对陈旧
作为培养体系作战信息支撑能力军事通信人才的培训内容,其根本目标不在于了解体系作战军事行动理论,而在于解决完成体系作战军事任务实践问题。当前通信院校军校培养执行体系作战的通信培训内容相对陈旧:一是理论知识更新较慢。由于支撑体系作战的军事通信理论涉及较广,从国际维和到联合军演、从抢险救灾到紧急救援,多样化军事行动时效性很强,对通信人才的能力要求高,而研究这些军事行动方面的前沿性课题迟迟不能形成系统专题,更难形成一门新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军遂行体系作战的信息支撑任务的人才培养。二是课程结构不合理。目前通信院校教育课程设置多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我军遂行体系作战的军事任务的现实需要反应迟缓,仅有的相关内容也大多出现于选修课中,课程的设置都过于重理论,轻实践,许多课程内容与部队执行多样化任务实践严重脱节。三是培训资源相对匮乏。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为此军校每年都承担着大量的科研项目,每年都有较多的学术研究成果,但真正将这些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的并不多,大量的军事科研成果无法直接充实到教学之中,造成基于信息系统的军事通信教学资源严重缺乏。
2 通信人才培养理念相对滞后
一是培养理念更新较慢。由于联合作战条件下,特别是多样化作战任务下的理论更加丰富,从国际维和到联合军演、从抢险救灾到紧急救援,多样化军事行动中,不同的理念制约不同的作战行动甚至是影响不同作战的有效完成。同时研究联合作战条件下的培养理念迟迟不能形成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军队遂行联合作战的信息支撑任务的人才培养。二是培养方法方式不合理。目前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多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满足现状,没有形成针对联合作战条件下不同人才的培养方法与方式,同时培养方法方式都过于重理论,轻实践,许多培养方法和内容与完成多样化任务实践严重脱节。三是培训机制不够灵活。联合作战条件下,特别是多样化军事任务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而人才培养机制还处于传统作战样式下的分类组织、分级实施、单独运用,这离联合作战条件下的人才能力生成还有较大差距。
3 培养机制相对缺位
一是通信院校培养体制落实不到位。随着通信院校教育的大转型,目前虽然任职教育已成为我军教育训练的主体,但从根本上讲,任职教育只是作为对剩余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手段,短期任职教育时间有限,不可能全面地、系统地对通信人才进行培训,由此制约着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提高。二是通信人才培养机制不科学。未来多样化军事任务不再由单一兵种执行,而是诸军兵种经过科学组合一体化参与。当前通信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着军兵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问题,诸军兵种通信院校之间交流不多,联系不紧,通信人才培养体制与培养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通信人才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三是专家指导机制不健全。通信院校专家虽然在某一专业领域研究得较深较透,但由于在通信院校呆的时间较长,缺乏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行动实践以及管理工作经验,特别是近年来部队通过参与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多样化军事行动实践,各方面行情不断更新,加之部队与通信院校专家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导致专家的指导活动脱离部队实际,与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实践联系不紧密。
二 军事通信转型对通信人才的需要
由于军事通信院校缺乏新装备新业务训练条件,部队缺乏新装备新业务训练力量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同时又面临着新装备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新业务的内容综合性越来越强等新的挑战,一味要求为通信院校配发新装备搞培训、靠院校设置新专业促应用,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系统建管用训并行展开、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有必要面向通信岗位需求,研究如何从教学法层面进行设计,推进学员能力不断提升,进而满足通信发展变化的需要。
1 通信组织向任务支撑转变,要求通信人员具有掌握多业务联合运用能力
面向任务支撑的通信组织,是着眼保障区域进行无缝覆盖的组织方式。这种变化,一方面使通信组织保障简化。通信组织从着眼独立用户的逐点联通变为着眼任务区域的全面覆盖;通信组织筹划由考虑指挥结构与通信链路的对应,简化为对任务区域的各种综合业务提供;通信保障实施过程由逐点逐线开设、逐级逐对象保障,变为对干线节点、人口节点和移动节点进行综合部署,从而使用户随意接入,通信时效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使作战指挥效率提高。区域化保障中的指挥所与指挥员通信,将根据其需求特点,采取不同的组织模式,指挥员之间通过直接使用个人通信终端,实现与相关指挥员的直接话音通信,摆脱对军事通信的过分依赖和特定通信链路的约束Ⓐ;指挥所之间利用网系特有的链路虚拟和动态授权技术实现通信组织方式由指挥关系与通信链路直接绑定变为逻辑对应,实现联合作战指挥关系多变和需要。而当前通信人才只是按照专业分工、学科方向等进行培养的,难以培养出具有通信多业务联合运用能力的人才来。
2 通信资源配置向按需要分配转变,要求通信人员具有全要素全流程能力
配置方式是影响资源总体效益的重要因素。现行的建制保障模式采取资源由上而下按级分配,资源占有情况和作战任务实际需求不匹配且调整异常困难;区域化保障模式则是依据任务需要和保障标准,实现资源按需分配,资源以动态形式向任务区域集中,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源的配置模式和使用效益。一方面,统管统配模式提高了整体保障能力。区域资源统管统配使资源使用与资源占有二者分离,为更大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对具体任务实施整体而有重点的保障提供了管控机制。另一方面,统管统配提高了资源动态适应能力。区域资源统管统配,增强了资源的流动性,减少了闲置浪费,为从根本上缓解资源总量相对充足而局部需要匮乏的矛盾提供了有效机制。这些任务的完成,对通信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从教学层面全面设计优化,解决当前按照通信手段内容培养、业务能力相对分离生成,难以满足区域化保障的要求的问题。
3 通信服务向综合保障转变,要求通信人员具有多层级多种类通信保障能力
在传统通信保障中,作战指挥的通信联络要采用分散保障的方式,多种手段并行,方式粗放,内容单一,质量难以保证。区域化保障的通信服务,是一种面向用户的综合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服务手段综合化。信息传输节点提供有无线信道结合、多类型接口兼容的综合接入手段;终端用户业务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综合。二是服务方式的个性化。针对具体保障对象和任务需要,采用个陛化的保障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三是服务内容的标准化。通过身份验证、权限控制和标准规范,将服务内容与用户身份绑定,区域内任何一个用户都对应着特定的服务内容,确保了服务内容的标准化。这些转变的完成,需要通信人员具有多层级多种类的通信保障能力。
三 基于通信岗位能力生成优化教学的对策
随着我国安全利益的拓展以及我军职能任务的延伸,我军遂行多样化任务的需要,军事通信形成体系作战信息保障支ษ撑能力的不断要求,对通信院校培养新型满足军事任务的通信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迫切要求通信人才具备理论水平高、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应急能力强、执行能力强等素质。
1 应急与应战相结合,把握内涵实质指导教学设计
多样化军事行动事关国家安全稳定,培养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通信人才应做到应急与应战相结合,准确把握多样化军事行动内涵,科学设计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培养的新型高素质军事通信人才能够达到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要求。一是着眼多样化军事任务要求,指导好教学目标设计。要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需求,坚持教学应急与应战一体化设计。要以我军参与多样化军事行动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准确定位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通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基本内涵,坚持以面向部队执行多样化任务为主线,强调新型军事通信人才培养针对性,注重新型军事通信人才培养层次性。二是着眼多样化军事行动发展趋势,筹划好学科专业设计。通信院校学科专业建设要着眼我军参与多样化军事行动的发展趋势,由传统的应战型向应战、应急双向兼能的方向建设发展。要深入研究未来我军参与多样化军事行动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同时考虑军兵种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问题,使得学科专业建设体现出多种类型应急和应战相结合的特色,为科学确立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筹划师资队伍逢设等问题提供依据。三是着眼多样化军事任务特点,把握好教学方法设计。要把握好当前我军参与多样化军事行动热点及难点,注重总结分析多样化军事行动规律,将应急与应战结合起来,广采博纳创新教学方法。应加强对我军参与诸如抗击冰雪斗争抗震救灾等行动的总结梳理及其前沿问题的跟踪研究,创新我军参与多样化军事行动理论。在案例的编写上,可采取与部队合作编写的形式,使我军参与多样化军事行动中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能够较好地体现在案例教学设计中。
2 内容与任务相结合,瞄准学科前沿优化课程体系
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通信人才培养,要整体设计,把培养内容与多样化军事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应紧扣多样化军事行动需要,紧扣国家面临的传统及非传统安全威胁,建立起与新型通信院校教育体系相适应、贴近部队建设实际、保持时代的先进性特征的课程内容新体系。一是瞄准多样化军事行动前沿,构建新型课程体系。要紧紧跟踪多样化军事行动进程,不断在专业教学内容中充实多样化军事行动的新理念、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深入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多样化联合军事行动的作战样式、作战方法和作战行动。结合新一轮教学计划的调整,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有针对性地增加国际维和、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紧急救援等内容,使专业理论具有超前性和前瞻性,以使培养目标能够保持较强的专业发展°后劲。二是立足多样化军事行动特点,有针对性突出专业教学特色。在教学内容上,应按照强化专业素质基础的要求,拓展专业课程设置内涵,使培训目标能够尽快胜任岗位需要。在学科建设上,应着眼我军参与多样化军事行动实践所需,构建开放性、超前性、应用性相融合的综合化学科体系,形成专业教学特色。三是强化多样化任务实践总结,有针对性地地优化教育结构。部队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实践中,有很多成功ส的做法,如四川汶川抗震救灾行动等都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教学内容,都值得我们借鉴并归纳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贴近部队。在这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应实现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与战例研究等内容与前期所学相互照应,有机融合,使教学结构趋于合理,内容得到优化。
3 院校与部队相结合,立足作战行动与作战任务的需求完善培养机制
健全的培养机制是通信院校对通信信息支撑保障人才培养的保证,应立足我军当前军事行动需求ม,将通信院校培养与通信部队实战运用相结合。首先,建立合作导师机制。应在通信院校和通信部队分别选取专家,共同培养新型通信人才。可聘请长期参与各种军事行动的通信部队首长或工程技术专家为军校的合作导师,并且用制度的形式规定通信院校专家定期参与部队的训练及演习,以开阔其视野,了解通信部队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其次,建立通信兵种教员互聘制度。教员是军校教育的主体,未来通信院校培养基于体系作战的信息支撑保障军事通信人才,应改革教员体制编制,实行定编与非定编相结合,充分发挥诸军事通信兵种教员自身优势,荟萃更多的专家、名师,在开设新型军事通信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教员互聘制度。兵种专家教授,可根据其研究领域和教学需要,开设军事行动通信专题讲座,使学员能了解其他军兵种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专业知识,把握学术前沿动态。第三,建立课题联合研究机制。先由通信院校、部队专家组成课题领导小组,就部队参与不同作战行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展开调研,确定研究课题。在此基础上,学员根据自身兴趣以及岗位任职,在联合导师组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
军事通信作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由单手段、单系统的通信保障能力向多手段、多系统的综合信息服务保障能力转变,对通信人才的要求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如何适应这种变化,不断打牢通信人才的能力基础,不断满足军事通信在支撑联合作战体系中的使命任务需要,是当前通信类学员培养的一项突出任务。应从通信组织方式、通信资源配置、通信服务保障模式、应急与作战相结合等多方面全方位改进,以优化教学法的角度来提升通信学员的能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