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时间:2024-12-26 00:39:2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情状,使我想起了“合目的性与合规

律性统一”的哲学命题。合目的性即语文教学主观上尽其所能旨在让学生身心全面自由发展,神情惬意心胸豁然;合规律性即语文教学客观上尽其必然旨在寻求师生对话的合理性,游刃有余物我两忘。两者的谐和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的身体尽情享用人的心灵又尽泄不满,人的眼睛目不暇接人的心理却猝不及防,人类思考的空间让外物挤得满满,普遍的喧嚣和浮躁铺天盖地压来,心为形役不再表现为案牍劳形,而表现为心灵的被动无奈被欲望裹着挟着推着前行,心理脆弱而不堪重负。东西方哲学必须加以融合改造,并以超前性适✈用性迅速向全社会普及,零打碎敲的品德公德职业道德教育表现为急功近利性,这种浅层影响并不能拯救堕入欲望深渊的人类。也有不少人将此种现象归罪于教育,或寄希望于教育,因此赋予教育太多的使命,添加教育过重的负担,于是,教育成了崇高的布道神圣的苦行,教师成了“春蚕”、“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牧师和殉道者的角色,而这些溢美之辞过犹不及,必须重新审视正常定位。我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生活,一种崇高的事业,一种以人为出发点又以人为终极点旨在探究人的教育规律性的职业,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是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系统结构,更是一种有灵有肉可歌可泣的艺术长卷。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语文素养给予如下定位:“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决定了语文老师本身的语文素养必须处在教高的层面,虽然“一杯水与一桶水”的关系不再时髦,但从素养这个角度看还是必要的。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将教学引领到行云流水般的化境,才能将古人“传道授业解惑”的理想活化为“生动感悟砺行”的心灵撞击与熏陶,才能实现师生真正平等的思想对话,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教授指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种对话不能简化为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灌输思想的行为,不能仅仅是预设一个圈套让学生按照程序顺利地完成这个圈套,而应当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这里,重视生成和爱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贯穿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蕾说“缺乏对世界、对人类的挚爱,对话就不复存在。爱意味着对别人的责任。爱是对话的基础,也是对话本身。”

融会贯通地整合 化为自我

从感性的角度说,感性、感知、感悟是对语文学科规律性的要求,形象思维既是学好语文的手段,也是语文学科本质的体现。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的阅读层面、阅读视野和对阅读投注的个体思考,决定了他本人的文化素养,也只有具备了一定程度文化素养的教师才能将自己母语教好。母语是自己祖国的语言,掌握祖国的语言是语文老师最起码的职责和要求,大家都知道语文好教而又最难教,最难教的地方,我认为并不在理性的层面,而在于感性层面,那就是语文老师要对自己的母语充满感情,对母语要付出无限的亲和和投入,有了这亲和和投入,就会形成光芒四射的思维,就会有宏观的整体感知和微观的细腻体察,方块汉字生动词汇情感语言自然而然映入你的眼帘,这里跃动的首先是情感思想然后才是语言,就是说情感思想的酝酿在先,词汇语言在后,所以我们要首先借助思维整理自己的思想,而后才形成自己的思路,思路的表达诉之于语言。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语文老师要高屋建瓴,学会形式与内容的整合,最终达到融合的效果。中科大校长朱清时院士从140亿多个碱基数目无法彻底了解生命细节的现状,提醒科学家们认识到:重视细节研究的传统学科将向追求整体研究转变的趋势。融合、借鉴、写意法、“粗粒化”的方法,是不是也可以提醒我们语文教学要改变单学科直线式的纵的方法,难道不可以作截面的横向的尝试吗?既要懂得迁移拓展融合,还要懂得出入腾挪,入门容易出门难,要入得堂奥脱得无形,中国古代辩证法会给你很深的启迪。

工具人文的统一 形成自我

我们首先要养成语文教师的大语文观念,语文是一个大课堂,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语文。我国过去的语文过于政治化,在“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年代里,语文和语言都成了政治的附属物,成了阶级斗争的工具(而不是语文学科本身的工具特征)。人人享有的祖国语言,被动地冠以褒贬的色彩,被作为相互攻击的凭藉,语言被庸俗化语文被政治化,“把人类的心灵变成了某种意识形态的‘跑马场’”,这种影响不仅仅是一两代人的问题。我们学《纪念白求恩》,就是要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纪念张四德,就必须学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读《我的叔叔于勒》,就必须读懂“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读《项链》它会提示你理解“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语文课必须通过这些主题的揭示,来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来改造我们的心灵,通过“息封灭资”的手段来洗脑筋。试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过来的中国公民,他们的思想此时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一种是随着殖民地化而带来的民族虚无主义,还有中西体用思想,这种思想交柔的复杂性不是一下子能够改变的,也不可能按照个人的意愿或集团的意志达到九九归一的目的。而当这些美好的纯而又纯的理想化的人性宝塔一旦坍塌,正常的人性立即会堕入无底的深渊,那种居高跌重的感觉直让你的心灵无所适从,“哀莫大于心死”,没有什么比信仰的失落更令人万念俱灰了,人类思想的进化是层层递进的,“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思想有着极大的危害性,它的危害在于,无端地把人推向理想的峰巅,又将人拽向无底的深渊,这是在拷打人的灵魂,让人丧失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为了纠正这种政治化的偏向,语文界适时提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这种工具性意在冲淡政治性,还语言以本真的面目。这里有两种倾向必须引起注意,一是把语文学科当成思想教育的工具,过于强调“文以载道”和“" 传道”,一篇课文下来,总要牵强附会地套上政治的主题和思想的主题,将一篇好端端的美文阐释得面目全非,连作者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议,纵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纵然读《红楼梦》有不同的理解,但那是发自阅读者内心的感受,是读者人生阅历的心灵参照,并不是思维的强加,思维的强加是一种精神的蹂躏。这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其实就是语言的工具性,是作为其它学科入门的基础,是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从这点来说,我们语文老师要捍卫语言的纯洁性和民族语言的独立性,要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去获取比语言文字更丰富的东西,让工具性学科凸现工具的特征。二是把优秀的文章上成语法课,现代文一味地分析句子成分分析多重复句,文言文过分地探讨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把一篇美文解剖得支离破碎,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不同,它是感性的形象的东西,是形象思维的方式,它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心灵环境和时代环境,那种教学不仅忽视了整体的感知,也忽视了作者心灵的体验,如此教学,必然丧失语文的特点。

审美超然地观照 实现自我

语文老师不仅是一个博闻强识的杂家,同时也应该是善于审美的美学家,要常常用审美的眼光去观照每一篇文章,去观照每一个学生,去观照周围的世界,那么周围的世界一定会生动起来,你的学生会从你美的胸怀中感受美,并潜移默化地审视美创造美。“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现实世界只重功利不重超脱,只重利益不重意义,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为功利而读书为职°业而读书为前途而读书的思想遍布天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ว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学而优则仕”的读书准则严重影响了世世代代的知识分子,科举的官场通途使他们学有所用并惠及子孙,这种功利主义的读书观使得莘莘学子们,沉醉于自我的实用层面,缺少了哲学家胸怀天下关怀人类的宇宙情怀。那么我们语文老师首先自己要从这种狭隘的圈子里走出来,从古希腊“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名言去追问自己,去领略那种超功利的审美境界,让自己的身心以人文的滋养,不汲汲不戚戚不追名不图利,不要沉溺于皮相的功利的物欲之中。

从工具性来说,简约是语文的本质;从人文性来说,而丰富又是语文的底蕴。要简朴不要芜杂,要空灵不要贮满。给我们的生命腾出空间,让自然的绿意和时光的柔和丰盈本该是你的底色。丢开物欲的温床吧!否则,世俗会融化你,你的精神将和身体一道枯萎;生命失去营养,你会成为干涸的骷髅。诗化的语言使我们觉得自然的可亲生命的可贵,有了这种审美的情怀,又有什么功利不能超越呢,从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中找回你自己的生态和绿意吧。

目前,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而应试教育依然扎扎实实的中小学校,学校在竞争,班级在竞争,学习在竞争,难道我们的学校非得要象生物界那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吗?频繁的考试和考试的阴影,严重遮蔽了学生的心性,学校生웃活中除了无休无止的考试之外,还有多少时间和空间呢?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感受生活思考自我,学校也没有提供鲜活生活的氛围,把考试的上方宝剑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的心性有什么自由,他们的思想从来就是桎梏。试想,这时候,我们语文老师不给他思考人生的空间,不带他领略人生的意义,不给他旷达的审美的眼界,他们不被数理化技术操作层面折磨得死去活来才怪,为什么也那么趋之若骛挤占时间埋头苦做呢?难道仅是以时间赢得空间吗?牺牲学生的时间优化考核的成绩赢得老师生存的空间,这种曲线的为我功利味十足,根本谈不上理念和特色。

经济全球化世界数字化的今天,世界观价值观的多元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人的成功领域的界面在不断拓宽,市场的就业渠道和就业机制不断趋于完善,人取得成功的几率在不断提高。就此而言,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我们在讲台上就要用好这个多元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多方面丰富自己,拓开学生看问题看社会看人生的视野;我们对一堂课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各有各的手段,各有各的思路,但有一条不变,那就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思考,真正实现师生平等的对话,以审美的态度共同走向语文的灿烂天地。

再想想我们自己,长年累月奔走在教学第一线,除了课堂还是课堂,平淡的生活,枯燥的作业,机械的备课,无味的考试,首先会钝化你的思维,淡化你的情感,窒息语文的生命。而作为期待你的学生来说,他们每天都是新的,课文每时都是新的,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千万不要把自己不如意的情绪带进课堂,这样会给你的学生心灵抹不去的影响。因此,我们的语文老师必然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