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我们在一起
【人物档案】
曹月红,常州市白云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常州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五一巾帼标兵”,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模范,优秀班主任。先后领衔过省、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执教全国省市区级公开课10余节,并获全国苏教版第四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
常常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跟孩子们在一起,让我的心永远年轻着;也特别庆幸自己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这让我能用独特的视角去倾听童心绽放的声音,并把这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美妙的文字表达出来。
教育本身就是一首美丽的诗!常常会用浅浅的诗歌语言来倾诉这一路花香、一路暖阳、一路情怀。
“千纸鹤”里的幸福传递
一眨眼,十年就从指尖流淌而过。自1995年与孩子们在一起,十年的班主任经历,十年的语文教学,让最初简单纯朴的爱润泽着孩子们的心。那无私的关爱,也催发了花儿的绽放,让我动情地听到花开的声音。
每个教师节,当贺卡、邮件、短信、微信纷至沓来,我总会忆起2001年的教师节收到的一份最特殊的礼物――孩子亲手叠的1000只纸鹤。打开礼盒的那一刹那,或展翅,或静立的五彩纸鹤跃入眼帘,眼眶瞬间湿润,嘴角泛起的浅笑是欣慰、是欣喜、是感动……这是为人师的一种幸福,岂是其他职业能拥有的?
这份礼物是2001年毕业的学生小琳寄来的。那段难忘的岁月里,内秀爱笑的她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她常常一个人呆呆地傻坐着,不与任何人讲话。更多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她无助迷茫的神情。父母的争执、吵闹,打碎了孩子生活的温馨港湾。心灵的失落,感情的伤害,使得孩子一度遗落了希望。望着她,我的心里总会涌起一种说不出的心痛,即使在投入了热情得不到孩子回应的情况下,仍坚持用自己的热忱、执着、智慧,去一步步叩开孩子的心扉,倾听孩子内心的困惑:爷爷奶奶的不放心,爸爸的无奈,妈妈的辛苦,自己的左右为难与迷茫……而后很长的日子里✔,我俩就像一对朋友在一起交流、谈心,有时是陪孩子去看望她的爷爷奶奶;有时把她接到自己的家中小住;有时,是带着她与更多的学生一起外出游玩……我一直坚信:当我在孩子的心灵里播☑撒下爱的种子,在精心浇灌下,它一定会生根、发芽,在孩子的心灵里开出最美丽、最芬芳的花。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孩子那久违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地浮现在脸上,临近小学毕业的一学期,小琳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与进取精神刻苦学习,不仅快乐地帮助每一位她身边的同学,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并被全班同学全票推荐为学校的模范生,那年她还以较高的分数考取了市三¡中。
如今,孩子回报于我的爱也是那样的真挚纯洁,那样的五彩缤纷,那样的与众不同――“千纸鹤”不正向我表达了她独有的爱吗?一切只因教育走进了孩子的心田!当“爱学生”成为一种信念,就意味着教师将时刻肩负着一种责任,许下一份承诺――爱每一个孩子,无论富有与贫穷,无论漂亮与难看、无论聪明与笨拙。
孩子的心最为柔软,每每忆起,还是会感动于孩子们的淳朴――自己做了妈妈的第一个星期天,家中每一个可以坐的地方都呆满了人,那是几届不同时段毕业了的学生不约而同来看望我,连家人也自豪地与我一同分享这浓浓的喜悦……当看到了一位又一位学生获国家、省市的奖项,越来越多的孩子更为自信地走向未来,我的内心迸发出一股更为强大的力量,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于完善。”无悔于教师这份职业的选择,愿以自己一生的赤诚,用水样的柔情,去呵护无数块独具个性的“鹅卵石”,助其在涓涓的溪流中,形成自己独有的形象。
“比赛季”里的教学相长
“曹老师,今天我们表现可好了!”“曹老师,朱老师夸我们上课听讲认真,发言很积极呢!”“曹老师,你今天比赛得了第几名呀?”……那是2011年最难忘的一幕:刚刚参加完市基本功大赛的我,匆匆赶回学校,一进教室,就被孩子们团团围住了,他们的七嘴八舌,溢满着兴奋的笑脸让那一刻的我感觉是多么的幸福,或许也只有为人师者才能品味到如此多的孩童的纯真心灵。
只因一个小小的约定,我和孩子们的心,就在入学后短短一个多月的相处中紧紧系在了一起。因要参加市赛,语文课不能及时给孩子们上,与其他老师商量先由她来顶。我笑着对孩子们说:“明天曹老师要去比赛,咱们班的语文课朱老师来上,你们该怎么表现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最后我们约定他们好好上课,并以此来为曹老师加油。我说:“孩子们,只要你们语文课上得好,曹老师比赛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孩子们一致表示让我放心比赛,争取优异成绩,甚至有位孩子还举起拳头高喊了一声“曹老师,加油!”,把我们大家都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于是也有了开头那难忘的一幕。
当赛事落下帷幕,我跟孩子们分享了获得一等奖的小小喜悦,也意外地收到了很多家长的短信,原来孩子们回家也忍不住跟他们交流了我们之间的约定,他们自豪地说曹老师获得一等奖,他们也有着不小的功劳!噢!我这群可爱的孩子们!
整个赛季,多种多样的培训、考核,让我在不断地否定中,不断地清晰,不断地超越。大量地阅读文言文、现代文,分析研读教学案例,并把它作为一种精神享受,在阅读中充实心灵、陶冶情操、积淀力量,提升底蕴。认真锤炼自己的朗读,听磁带、看视频,不断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增强自己对文章基调把握的敏锐性,提升自己朗读的表现力。而学校语文教研组团队成为我强有力的后盾,每位老师都积极行动着,帮助挑选各个版本的教材,寻找不同体裁的文章作为我练习朗读的素材,默默地给予我支持,让我的心始终暖暖的。 为了让自己过于硬直的粉笔字笔画变得柔美,我将小黑板搬回家,见缝插针地练上一段时间,再次领略汉字行笔、运笔中的意蕴美。连儿子也忍不住地拿起粉笔练上几个笔画,还不忘鼓励我一下:“妈妈,你今天的字比昨天有进步哦!”晚上,待儿子睡觉后,再给自己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拿起一篇新的教材,解读文本,设计教学流程,组织教学语言,不断锤炼精准解读教材,把握学生年段特征,设计有效教学活动的能力,试教后再次听取意见,不断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赛后,再次回到自己的课堂,我的心跟孩子们贴得更近了,因自身有了更深的底气。教材能更精准地把握,教学设计更为贴近孩子们,教学活动更能让孩子们学得实在,学得愉悦。课堂上我们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那读来朗朗上口的诗歌,那深深吸引他们的精彩故事,那精美有趣的汉字,还有那寓学于乐的游戏……都让我们一起轻松快乐地徜徉于语文课堂中,又怎一个“乐”字了得。
一次比赛就是一次难忘的心灵成长之旅。赛前,有过迷茫,有过彷徨,有过退缩,也有害怕失败的畏怯。感谢孩子们,正是他们那纯真的笑颜,让曾经困惑、纠结的我突然间豁然开朗,坚定了前行的步伐。这是成长带来的独特体验,也是教学相长收获的别样幸福!的确,成长,无关乎年龄,无关乎原有的底子,无关乎周围人的评价,它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它与我们的认识有关,与我们自身的追求有关,与我们的态度有关,更与我们认识了马上就行动起来有关。为了让可爱的孩子们能沐浴在和煦的教育暖风中,为了让他们的笑颜更加美丽,我,一位幸福的师者会一直坚定地前行在专业成长的路上。
“聊天课”里的求索创新
“你做了校长,怎么还要上语文课?”当我2013年来到白云小学,我们的老师,我的朋友常常这样问我。我常常笑着回答“舍不得丢下!”是的,因为舍不得离开孩子们,希望一直和孩子们更近距离的接触、交流、成长,拥有一个班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也是一种幸福!
每月一个周五的下午,一群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不同层面的家长、不同条线的管理人员和我,会在会议室、校园、白云社区、市新华书店、图书馆、运河五号创意馆……不同的地方,共同畅聊,共同追寻学校未来的发展之路。
正是在这一轮轮的沟通、交流、碰撞中,我们的火花激活了学校新的发展之路,让“阳光心态、知美达礼、博学广识、健康向善”的办学理念更好地生长。
“我想读到更多的好书!”这是我们在“聊天课”里,很多孩子们内心的需求。于是,我们依据学校66.8%孩子来自外来务工随迁家庭的特点,认真制订了白云小学学生、教师、家长阅读情况的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数据的统计与细致分析。我们发现孩子的阅读环境、阅读条件、阅读习惯均有着 Ü不同程度的缺失。为了提升每一位孩子的阅读素养,我们走近学生,走进家庭,深入班级,切实地去了解孩子们的阅读需求。于是,我们依据语文课标要求,结合年段目标、教材特点,确立了学校语文课程内容――主题阅读。它以教学主题为核心,在整合教材内容与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充分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实现课程主题意义的积极建构,尝试形成开放而多样的语文阅读立体教学模式。实践中,各年段侧重点各不相同,低年段开展绘本、童诗的主题阅读;中段开展童话、寓言、神话的主题阅读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高段开展了走进名著、小古文的主题阅读。
我们加大经费投入,为孩子们建立了“亲亲读书园”“校园流动书吧”“班级微图书馆”“阅读文化廊”“好书聊聊吧”……让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读到好的书籍。孩子们最爱那“好书聊聊吧”:这里,既有老师为不同年段学生推荐的优秀书籍,也有孩子们自己设计张贴的“好书推荐卡”,更有孩子们想要学校提供的“好书旅行卡”。图书馆的老师在墙面上看到“好书旅行卡”,总会在一周之内把书送到孩子手里,当这位孩子读完,他会把自己最深的阅读感受写成一段话,填在“好书旅行卡”里,继续传给下一位小读者,让好书在师生之间进行有趣的阅读之旅。
我们提供坚实的时间保障:从学校层面统一落实基本阅读的时间:每天“晨诵10分钟”;每周二利用中午闲暇时间整班阅读30分钟;每周一节40分钟自主阅读课,有力地推动全校主题式阅读的开展。同时给予老师更多的自主权,自行运用好点滴时间,自主进行主题的开发与践行。
我们运用活动有效推进:每年一次的“图书漂流活动”,是孩子们分享好书,分享阅读心得,进行阅读体验交流的“大书市”,也是他们感觉最快乐的事。每学期一次的读书成果展示活动,是每一位孩子登上舞台,亮出自我的平台。而学校传统的“小蜜蜂读书节”每次都会给孩子们带去新的惊喜。“主题阅读”专题网页,还为孩子们提供了阅读闯关题,顺应孩子的个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选择不同的闯关等级,在整本书的阅读后能及时去把握自己的阅读成效,在闯关达级的过程中收获阅读的喜悦。“主题阅读”公众微信号,让家长能随时了解到阅读资讯: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课外阅读方法的渗透,读书小故事的心灵分享……实现亲子共享共进。 “我能为孩子们做些事!”这是我们在“聊天课”里,家长们主动性的一种焕发。于是有了每月一次的“家长进课堂”的成长分享会。
因家长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从事不同的职业,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广泛的兴趣爱好、特色绝活,是每一位学生身边最宝贵的资源。于是,每月的最后一周,每个班的家长们都会走进课堂,带着孩子们度过最特别的一段时光。他们为孩子们准备的活动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家长带来剪纸材料,和孩子们一起折纸、剪纸,让动植物活起来;有的家长是电器维修员,则带来了火线和零线,告诉大家有关电器安全的知识,为大家好好地上一节安全自护课;还有家长与同学们一起做传统游戏;更有家长带着做寿司的各种工具,教同学们制作寿司,品尝美味;还有的则带着孩子包起了家乡特色饺子……校园里到处是欢声笑语,大家一起度过愉快的40分钟。这样的活动,有效地利用了家长资源,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更进一步增进了家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当我用“聊天”的方式走进孩子们中间,他们用旺盛的生命力激活了我管理的新思路,诚如陶行知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众人行”的辐射效应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受益,我喜欢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领着青年教师共同成长:与他们一同学习钻研,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与他们一同行走在教育教学的路上,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促使他们更快地成长。
领衔钟楼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2011年,因“经典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共同爱好,来自区内不同学校的10多位语文教师,成立了“小学语文曹月红名师工作室”。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金波的童诗中《让太阳长上翅膀》张扬想象力;在“谜语歌、颠倒歌、连锁调、问答歌”里读、唱、编、玩童谣;在《寓言故事》里读寓言、知寓言、编寓言;在绘本《小猪变形记》《团圆》《城里最漂亮的巨人》……里收获愉快,浸润童心;在儿童文学经典作品《查理与巧克力工厂》《鲁滨逊漂流》……里掌握整本书的阅读方法,关注语言的表达效果;在对联、古诗词、小古文里领略古汉语之美……孩子们在课堂上放飞想象、发展语言、提升素养;教师们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呈现不同的教学风格,创造不同的课型设计,给予研究同伴新的启迪,层层深入感悟经典阅读的美妙。收获、感悟、意见、建议,工作室研讨活动中一次次思维的碰撞催生着教育教学的智慧,卓有成效地提升了每一位成员的研究品质。大家在推进经典阅读的研究之路上执着地探索着、追求着。
“一个人的心有多远,路才能走多长。”工作室的研究促使着大家不再把目光紧紧局限于自身的发展,而是带动着班级学生群体,推动整个学校语文教学的发展。研究历程中,我们的身影遍布常州市区,我们立足班级学情,立足学校实际,多管齐下推广经典阅读。让孩子们在阅读经典中,为人生打开了一扇落地的窗,拥有最温暖的心灵归宿。
开展“一对多”的青年教师互助团队。我尝试打破以往一对一的“师徒结对”模式,形成一带多的“众人行”团队研究模式,围绕不同时期的研究专题,明晰每一个人的研究方向,把研究做到实处。2012年,一群低年段的语文老师聚在一起,开始了市级立项课题“小学语文低年段课堂表现性评价的改善研究”,从拼音、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等不同课型入手,积极探索表现性评价的推进路径,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读写姿势达标能力》《识字兴趣与能力达标细则》《复述能力星级评价表》等10张针对不同课型发展孩子能力的评价细则表,让低年段的老师在教学中能更为清晰地有章可循。
2013年,我们再次凝聚不同的教师群体,开展“构建‘自能课堂’的校本化研究”“依托主题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研究”……因共同的研究,我们走到一起;因共同的目标,我们积极探索,发掘更佳路径,让孩子们的成长之路走得更为坚实!
每当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看到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我的内心总会涌起一种自然的幸福:
因为有你们/我的生活与众不同/因为有你们/我的生命别样精彩!/感谢生命中有你们/只想/一生都牵着你们的手/一生在一起/用心感悟生活的美/尽享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