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给父母

时间:2025-01-14 18:38:5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集体跪拜究竟有无意义,关键在于是否能触及中学生的良知,唤醒他们心中的亲情与孝道,如果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教育的本真,那不要也罢。其实,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将心比心,而该校的“跪拜行礼”有做秀之嫌,不但达不到教育之目的,反而使“复古” ﭢ变得做作。虽然“孝敬文化节”的形式很好,但也要务实一些,多注重细节。“孝”不仅是跪拜,说几句感谢的话,也能传递一份心意。

【孝之失】

采访中,记者发现,有很多中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沈阳市某国企财务人员李红说:“我们在家只给老人和孩子过生日,根本就不给自己过,所以,孩子不知道也是很正常的。不过,有必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因为我们总有老去的那天,孩子也应像我们对待老人那样,将来能尽一份孝心。”不仅如此,很多孩子都不清楚父母爱吃什么,父母对孩子的喜好却了如指掌。初二学生金文说:“平时,妈妈总是按我的口味准备饭菜,而她喜欢吃什么,我就不知道了。家里的剩菜总是她吃……”相比之下,女孩比较细心,对父母的关注还比较多。初三学生刘洋说:“我也不清楚,因为每次都是妈妈问我爱吃什么,然后给我做。我若是不在家,她就做爸爸喜欢吃的。对了,我知道爸爸喜欢吃糖醋排骨!”也有人说,自己住校,不经常回家,根本不知道父母喜欢吃什么。对于住校生来说,与父母分开是必然的,可也不能缺少沟通呀!采访中,有48%的中学生没有写信的习惯,41%的中学生偶尔给家人打电话,只有11%的中学生经常与父母沟通,及时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现在的中学生大都娇生惯养,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却从未想过父母也需要关心,哪怕打个电话,说一声“我爱你”。心理专家认为,中学生对父母难于启齿,说出“我爱你”之类的话,主要是因为他们出于羞涩、叛逆、自卑等,也有不少中学生认为这样太“虚伪”了,其实,父母并不图孩子做出多大回报,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简单的问候,一个感激的眼神就能使他们感到欣慰。初三学生刘颖说:“去年寒假,老师让我们回家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那时我们都不太好意思,也都是拖了好几天,最终才说出来。当心中的情感被表达出来以后,我们都觉得轻松多了。”

【孝之说】

刘媛媛(沈阳市第二十二中学):既然有了孝顺,感恩必然不可缺少。虽然我们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只要做了父母就会感到欣慰。其实,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不让他们操心就是一种回报了。生活中,他们关心我们胜过关心自己;而我们更应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多尽一份孝心,即使没有物质上的回报,至少可以不让他们操心。每个人都应该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道德底线。每个人都应该如此,也必须如此!

袁浩(大连市经济开发区第四中学):“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这是夜深人静时一种钻心的痛。这种由衷的情感绝不止于我个人,而是千万儿女的同样感受。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其强调的就是“孝敬”二字。“孝”是为人之基,也是教育之源。如今,很多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而这一切都是父母给予的。为了我们,父母累弯了腰,也正一天天地老去。如今,他们的鬓角长出了白发,脸上也增多了皱纹,我们是否应该抓紧时间,用实际行动去回报他们呢?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包含着浓浓的爱,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就能把心中的情感凝聚成一股暖流,让父母幸福地度过每一天。

孙婕(沈阳市杏坛中学):孝心、仁心、友爱、博爱……这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的孝心最为重要。百善孝为先,只有懂得孝敬的人,才有ฅ可能关心别人,关心这个社会。然而,有些人忽略了这一点,把孝心看成了一种负担。放假了不愿回家,父母生病时不闻不问,甚至花父母的钱觉得理所当然。其实,我们不仅要懂得尽孝,还要明白孝心不能等待。如果总是想以后再尽孝,总觉得时间还来得及,那么等父母吃不好走不动的时候,一切都晚了。“孝”就在我们身边,就蕴含在点滴的小事之中,不要等待,赶紧行动起来吧。

侯禹铭(大连枫叶国际学校):小时候,我对“孝”的概念还很懵懂,以为只要听话就够了,后来才知道这不仅是听话也要感恩。古代有“二十四孝图”,讲的是ง二十四位孝子感恩父母的故事。古人尚能如此,我们应该做到!好多事,都是父母为我们做的,而我们为父母做了什么呢?时光易逝,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从父母的怀里挣脱出来,离开家去了别的城市,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离多聚少。此时,父母已经年迈,虽然能接到我们打去的电话或寄去的钱,可他们真正想要的并不是这些。他们盼着能多看我们几眼,能多和我们聊几句。而我们以各种理由,总是“拒父母于千里之外”!其实,孝心是不可以等待的。

邱爽(沈阳市第十五中学):小时候,奶奶的家离我家还很远,坐车要一个多小时,而我又晕车,每次去都头昏脑胀,恨不得把胃里的东西全吐出来。很多次,我死皮赖脸地哀求父母,可不可以不去,可每次得到的都是否定答案。当时,我的心里还有一点埋怨。“因为这就是孝顺,是我们身为儿女最应该做的,应该常去看望老人,给他们带去欢乐。”妈妈对我这样说,那时的我又怎会明白呢?后来,我一点点地长大了,也对“孝”有了深刻的理解。父母对奶奶很孝顺,我也要孝敬父母,不任性,这才是真正的成长吧。

【孝之感】

2013年9月1日,何庆良的《孝心不能等待》出版发行,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反响。这是一个儿子为怀念母亲所写下的书,记录了作者得知母亲生病到去世以及安排后事的几个月所发生的事,是一次充满了忏悔与感恩的心灵涤荡。很多中学生也看过这本书,并谈及了自己的感受。 李思彤(初三学生):这是一本用真情和泪水写出的日记。作为儿女,谁都不能忘记那段生离死别的日子,谁都想把母亲的养育之恩记在心上,然而想做的人太多,践行的人又屈指可数。“孝心不能等待”已是一种追悔,放弃对追悔的补偿,情何以堪?用一种追悼的心情去反思,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想法,很多人也有同感。“多少年来,他梦想给父亲买一套房子,装修好再接父亲与他在同一个城市,但是刚好在这一天,父亲驾鹤西去,孝敬的大门永远关闭了。”生命是有限的,孝心不能等待!

贺荣(初三学生):看过这本书,泪水不知不觉地湿润了双眼。是啊,“子欲养而亲不待”,作者在面临生死离别之时,心里承受着怎样的痛苦啊!在床头,他总能想到母亲的一切。无论分隔多少年,无论相隔多少里,母子的心永远连在一起。从那些忧伤的句子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自责,他认为母亲的离去都是自己不够孝顺。这说明作者深刻地领悟了“孝”的内涵,并在心底加以忏悔,并告诉人们应在父母有生之年,多尽一份孝心。

赵千惠(初二学生):读完这本书,我的泪水流了出来,心如刀割一般,其中的每一段、每一句、每个词,都写满了爱意,并直抵心底。母亲在病床前,儿子非常心痛,可又无法改变这一切。泪水,血汗,都无法比喻母爱,因为母爱是最伟大的爱,也是无私的爱。作为儿女,我们有义务赡养父母,有义务给他们爱。有人认为,孝敬父母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等经济条件好了再尽孝,殊不知孝心不能等,若是父母离开了,那就追悔莫及了。

姜磊(初三学生):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儿子的一颗孝心☒,而“孝”是做人的根基,也是每个人应该恪守的道德底线。另外,作者还引用了毛泽东给母亲写的一首诗。“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这首诗是对全书内容的一个提升,也传递着感恩的力量。父母大如天,尽孝显真情! ♫

【孝之思】

“孝敬文化节”虽然已经结束,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也是深刻的。这件事折射出了孝文化的迷失。一提起“孝”,人们就会想到“光宗耀祖”。这大概源于孔子在《孝经》中的言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珍惜身体和生命,是孝的开始;修身遵从道义,名扬后世,使父母荣耀,是孝的终极。所以说,“立身行道”在前,“扬名后世”在后,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孝”是通过“立身行道”才能达到的。那么,“孝”体现在哪儿?是不是给父母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就是尽孝了呢?当然不是。“孝”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它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感恩。

那么,“孝之失”为何在中学生群体中出现呢?一是应试教育存在弊端。目前,学校偏重智力教育,却忽视了对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方面的培养。这种只顾知识传授不重视个性的教育,会削弱中学生的人文意识,使其自理能力差、思想固执、不懂得关心他人等。二是中学生人格不够健全。用“情”建立起来的关系,必定是感性的,而对中学生的教育过于感性化,也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人是社会中的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需要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父母给予我们那么多,我们没理由不回报。所以,我们不能忘记父母的良苦用心,更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三是传统教育有待加强。“孝”是传统教育的一部分,而今正被社会的快节奏所冲淡。人们都忙忙碌碌的,缺少对父母的关注,更谈不上尽一份孝心。殊不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也是生命的一条链子,一旦断裂,将无法连接。

【后记】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素养。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作为儿女,赡养父母是应该的,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个有修养的人,会给父母带来长久的幸福与安宁,而一个不孝之人,即使名利双收,也会被人唾弃。孝心无价,这是用金钱买不来的。它比时间更宝贵!


上一篇:超级学霸诞生记
下一篇:给父母打电话

TAG标签:父母什么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