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国家摔跤组织“善扑营”考略

时间:2024-12-27 01:14:0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清代是中国摔跤的空前繁荣期,善扑营是清代官方成立的专门摔跤组织。善扑营正式建制于康熙年间,奉行“以近臣领之”的组织法则。扑户由八旗子弟中擅长摔跤者通过技艺角逐而选定,其定额人员为300人。善扑营有相对成熟、稳定的选拔和管理机制,保证了扑户全身心地参与摔跤研习。扑户在役时,需要担负宫廷安保、宴会演武、人员培训、皇城差役等职责。在皇权意识下,善扑营成为中国摔跤的传承和创新的重要组织基础,它的存在和运行推动了中国摔跤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演进,并影响了民间摔跤的传播进程。

关 键 词:民族传统体育;摔跤;善扑营;清代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继元代之后第2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的中央集权制的统一王朝。与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一样,满人擅长骑射,酷爱摔跤,因而清代成为我国摔跤发展的空前繁荣期。清代摔跤在衣着、规则、技法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的突破,对中国式摔跤影响深远。

纵览清代摔跤历史,“善扑营”组织对摔跤活动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官方机构既有遵循前朝旧制的印迹,与唐代相扑朋、宋代内等子、元代勇校署等一样是从事专业摔跤活动的团体。同时,它又隶属于侍卫处,成员精选自八旗子弟,有近卫军的职责,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选拔、管理和培训机制,将中国古代摔跤技艺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为此后中国摔跤的传承与嬗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善扑营的建制

善扑营前身为善扑处,在顺治初已见踪迹。《啸亭杂录・卷四・领侍卫府》[1]95记载的清初宫廷侍卫中,有“尚虞、鹰鹞房、鹘房、十五善射、善骑射、善射鹄、善强弓、善扑等处侍卫,各有专司,统于三旗额内。”善扑处应当是为侍卫府之中,精于摔跤的侍卫所设的专门机构。

善扑营的正式建制则在康熙年间。据《清史稿・卷六・圣祖本纪一》记载:“上久悉鳌拜专横,特虑其多力难制,乃选侍卫拜唐阿۵年少有力者,为扑击之戏。是日鳌拜入见,即令侍卫等掊而系之,于是有善扑营之制,以近臣领之。”[2]177玄烨智擒鳌拜是清代著名的事件之一,事发于康熙八年,即公元1669年[3]。康熙皇帝向来提倡旗人应遵循“亲弓矢,习武备”的传统,他本人也爱好摔跤,加之摔跤手们在铲除鳌拜这段颇为传奇的事件中立下大功,因而,在康熙八年或稍后,改制善扑处♥为善扑营。自此之后,直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善扑营作为国家级别的专业摔跤组织存在了两百多年,承担和履行着相应的职责,为摔跤这一古老的武技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2 善扑营的组织管理

2.1 善扑营的选才

较之于前代宫廷摔跤人员的选拔,善扑营对人员出身有明确要求。入选善扑营者称为扑户,出身旗人是基本要求。善扑营中技艺出众者可以入宫出任侍卫,称为善扑侍卫。早期的善扑侍卫要求非常高。因为八旗地位并不等同,其中“镶黄、正黄、正白为天子亲军(亦称上三旗)”,侍卫必须“选其中才武出众之子弟,及执事效力人等之可任者,命之分班入直”[4]471。即是说早期只有出自上三旗的扑户才有资格担当善扑侍卫。不过,自雍正后,为加强笼络下五旗,侍卫选材不再仅限于上三旗,下五旗也会挑选一定数额的侍卫分隶于上三旗中当差,善扑侍卫选材范围也相应放宽。到清代末期,善扑营选材逐渐宽松,回、汉等民族中有摔跤专长者,也能因技艺出众受特殊恩准获得扑户身份加入营中。

善扑营以两两分朋角逐为主要选拔方式,奉行无体重等级差别的竞赛原则,以力量和技巧致对手仆地即见胜负。康熙年间的诗人顾F著《扑交行》一首,其中有云:“乍闻天语共悚惶,军中壮勇多激昂,辕门发令简阅忙,八旗仡仡腾龙骧,分朋角h争济跄,就中选得好儿郎。”[5]描写参与者的竞技场面:“有若熊罴逞披猖,有若貔貅跃陆梁,时或痴肥压瘦狂,时或短黔踣长,最后两人齐坚强,撼持良久百炼钢,一军粲然咸悦康。”[5]诗文中将八旗士兵不分高矮胖瘦,两两相当、逐对相搏的摔跤活动之激烈和精彩描写得生动具体、淋漓尽致。这种以实力竞技选拔人材的形式,保证善扑营中储备了大量精于摔跤的八旗壮士。

2.2 善扑营的编制

《清会典・卷八十八》记载:“善扑营总统大臣,掌选能力之士各习其艺以供应。凡艺之别曰善扑,曰勇射,曰骗马……”[6]其中善扑额设200名,勇射额设50名,骗马额设50名。“皆以多时精练。设教习二十四名,内善扑教习十六名,勇射教习二名,委署教习二名;骗马教习二名,委署教习二名,分管训练”[6]。即是说,善扑营定额300人,其中包括善扑人200名、勇射人50名、骗马人50名。善扑人称“扑虎”,即扑户;勇射人,顾名思义为有勇力善拉强弓硬弩的射手;骗马人身手敏捷,骑术高超,能在马背或驼背上下翻飞。扑、射、骑这3类技艺都需要过人的力量、技巧和反应速度,是成为出色侍卫的先决条件,与满人尚勇力、善骑射的习俗正相吻合。善扑、勇射、骗马皆编隶于善扑营与其所行使的职责密切相关。

为保证善扑营的正常运作,营中另设档子人8名,职责为“管善扑人拉对档子”,即掌管善扑人的分级测试。又设拜唐阿(满语,清代衙门中管事而无品级者)54名,负责营中杂役事务。拜唐阿中表现优异者,会拣补6人为笔帖式,掌“章奏文移”。这些人员的缺额皆由满、蒙、汉八旗中挑选补充。早期清宫中的侍卫名额有固定编制,不过其后拔补往往不拘定额。善扑营也是如此,人员名额在后期多有变动。到辛亥革命前夕,由于资金紧缺,营中人员只出不进。

2.3 善扑营的管理

善扑营中各个等级扑户的地位和待遇虽有不同,但因有适当的时机允许他们通过技艺展示来升迁晋级,因而保证了扑户们始终处于一种竞争状态,以防止他们因生活安逸而技艺退化。

3 善扑营的职责

3.1 宫廷安保护卫

善扑营是清代郎卫制度的有机构成,承担宫廷安保和护卫是善扑营的主要职责之一。据民国摔跤名宿、扑户后人沈友三叙述:“摔跤,本为一种武术,在昔掼跤人,在宫中应差,名为扑户,亦作‘扑护’。扑护之意,以相扑之武技,护卫皇上也。扑护系一种官职,听从宫中传唤,偶有外邦来使,朝参皇上,则如扑护,入宫护驾。皇上接见外邦来使时,扑护则分立于皇上左右。扑护之装束,亟为奇特,戴大帽,上缀暗白、亮白、亮蓝之种种顶戴,随其品级而异。其袍褂礼服,则披于身上,不系纽扣,足下则着螳螂肚靴,内则赤身披褡裢。若来使有异,欲行刺皇上,扑护即卸下外衣,与来使搏斗。”[9]每次皇帝赴木兰围场行猎,随从的亲兵侍卫由数千乃至上万人不等,“但他们大多为设围和在外围执役的差事,真正能在收围时直接近侍皇帝的随猎者,只有宫中侍卫和虎枪营、善扑营及尚虞备处的少数侍卫官兵”[8]。清帝在行围狩猎时,善扑营“每巡幸有应”,“照例随扈”。“如遇安设,(善扑营)大营则于北面设堆,拨二分,与护军一体进班”[6]。清帝对善扑营的倚重可见一斑。

另外,从历任善扑营总统大臣的人员上也可以窥见善扑营在宫廷护卫中的重要地位。据载,和硕兄礼亲王代善的嫡孙杰书、辅政大臣索尼之子索额图、乾隆之孙安定亲王永璜之子绵恩、怡亲王载恒、定端亲王奕绍之子定敏亲王载铨、克勤郡王晋祺、礼亲王世铎、庆王奕痢⒗裢酢⒍送酢⒙妆醋愉呋、涛贝勒戴涛等都曾先后主事过善扑营[10]。以亲王、贝勒掌管善扑营事务之目的,显然在于保证善扑营能全心效命于天子,保证宫廷安全。

3.2 宴会演武竞技

3.3 摔跤技艺培训

善扑营的300人定员名额中,有教习一职数人,由翼长统领下指点和督促扑户们练习摔跤技术。八旗之中有筋骨出众者,招收进入营中成为“他希密”后,必须在善扑营中勤学苦练,接受翼长、教习的培训。其他各个等级的扑户也同样要在营中接受日常的训练和比赛。演练的内容除摔跤之外,还有骑射、骗马、跳骆驼,即弓、刀、石、马、步、箭。

由于存在激烈的竞争,扑户们必须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摔跤的练习之中。他们的训练十分刻苦,从事者自称为“捐弄”。《北平指南》曰:捐弄者,个中之行话,俗称谓之“练习”也。其技纯以臂、脚、腰三工为胜。其练臂工以“抖麻辫”为工具;练脚工,则以踢白木杆子为工具。内中行话,大杆子三百六,小杆子如“牛毛”,谓工夫之深者也[14]。实际练习方式更为多样。训练臂力时以抖麻辫为主要手段,兼习石杠铃、石锁、掷石头掷子,以此来锻炼上肢力量。踢白木杆子和木椿子是扑户练习脚力的常用方法。正因此,《天桥一览》记载,传说中的神力老王爷Q木苏王,每天上朝下朝都要踢十八根木椿子,以致腿力非凡,在I交比赛中击败蒙古摔跤高手大小蒙牛[7]。其他如沙袋、滑车、吊桩、花砖等器械在善扑营中也有配备,用来加强全身锻炼,从而使受训者在力量、速度、耐力、爆发力、敏捷性上达到相应的要求,能够胜任职责。 3.4 皇城相关差役

善扑营扑户在其他一些重要场合需要接受相关差役。《清会典》中规定善扑营侍卫必须参与武进士选录事务。对此,《养吉斋丛录》有详细记载♋:“武进士殿试,上阅马步射于紫光阁,坐大幄次西阶下。侍班者皆东向,惟见步靶,不能回顾马射。又阅技勇在景运门外箭亭。诸臣侍班者,领侍卫内大臣二人得赐坐左右,以此侍立最久故,有善扑营十人立于起居注官之后,备搬移刀石之事。”[11]在国家最高层次军事人才选拔过程中,由力量超群的扑户负责应试械器如大刀、石硕等物件的搬移,同时贴身护卫在皇上左右,可谓人尽其材。另外,据《郎潜纪闻・二笔・圣祖处置俄国贡使》记载:“康熙间,俄罗斯贡使入京,仁圣令选善扑处有力者在馆伺候。凡俄国一使一役出外,必有一善扑者从后随之。俄人虽高大强壮,而两股用布束缚,举足不灵,偶出扰民,善扑者从其后踢之,辄仆地不能起,以此凛然守法。”[16]如此这般特殊情况下,扑户接受役使,以自身长技来整治外国无礼壮汉,维护了国家尊严。

4 善扑营的历史贡献与影响

4.1 善扑营在国家意识促动下推动了摔跤的兴盛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条件下,体育往往与国家意识紧密联系,“既要从属于政治,又要服务于政治”[17]。自唐代出现相扑朋开始,体育团体组织的政治目的便用意明显。到清代的善扑营,统治阶层的国家意识更为强烈和直接。

善扑营建制在八旗郎卫制度之中,它担负着从八旗勇士中选拔精才的重任。在清代统治者眼中,善扑营布库决不是简单的身体运动方式,而是体现满人卓绝武功的表现形式。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13]14中记载:“上每岁行猎,非特使旗兵肄武习劳,实以驾驭诸蒙古,使之畏威怀德,弭首贴伏而不敢生心也。”赵翼另有《相扑》[18]诗描写善扑营,称:“由来角抵古所传,百戏中独近戎务。技逾蹴屏督帕Γ事异拔河供玩具。国家重此有深意,所以习劳裕平素。”熟谙历史的赵翼用蹴坪桶魏诱饬较罘⒍擞诰事训练的身体游戏与善扑营摔跤类比,以表明清代对摔跤军事用途的重视。

在国家意识语境下,摔跤被赋予了特殊的内涵,善扑营是承担摔跤活动的专业团体,成为摔跤发展的重要组织基础。摔跤得以依托皇权在相应的群体中传承和发展,清代中国摔跤进入空前发展阶段。

4.2 善扑营推动中国摔跤内容与形式的演进

特殊的团体性质,使善扑营集聚了大量研习摔跤的专业人士。在长期与蒙古等北方民族的摔跤对抗交流,并吸收了中国传统武术技巧的基础上,善扑营摔跤经过融合和创新,推动中国摔跤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演进。

从外在形式看,善扑营扑户仿制蒙古跤衣并加以改造,创造出比赛时身穿的硬质棉布短袖开胸的褡裢。褡裢的出现不仅带来了以抓握跤衣而采用的众多别、勾、蹦、揣、搓等技法变革。同时,由褡裢而来的中国跤衣已经成为一种迥异于其他摔跤类型、个性鲜明✯的文化符号。

此外,善扑营中以树枝、桐油刨花、沙土等垫底,上铺毡子的摔跤场地,制作简便、硬度适中,可以在尽量保护跤手身体不受伤害的情况下保证训练和比赛[8]。它们与现在的摔跤场地的设计目的与原理非常接近,是善扑营留下的重要摔跤文化遗产之一。

清代的跤衣、规则,以及大量的技术动作和术语等文化基因之所以得以传承至今,善扑营建制后两百多年的运行和活动可谓功不可没。

4.3 善扑营影响了中国民间摔跤的传播进程

然而,善扑营的存在如同一潭汇集了精湛摔跤技艺的池水,一旦堤坝放开,摔跤就会借助其巨大的势能流传开来。清朝王权统治的覆灭,为善扑营跤法的传播破除了樊篱,从此官跤与私跤合流,摔跤技艺进一步发展[22]。离开了宫廷的扑户们或者亲自卖艺,或者传徒卖艺,或者以传徒为生,近代中国摔跤的民间传承进入崭新时期。宛永顺、崔秀峰、闪德宝等一干前清扑户均授徒传艺,长期密不外宣的善扑营摔跤技法、功法得以外传[23]。近代摔跤名流沈友三、宝善林、张凤岩、张魁元、卜恩富、佟顺禄、佟忠义等人都曾师承于扑户。善扑营跤技传承者随后又传技四方,不但成就了北京、保定、天津、济南这4大跤城,还在开封、沈阳、上海等地传布了摔跤的火种。与此同时,摔跤又得以借助马良的“新武术”和国术运动地位日显,民国“摔角”便是对清代善扑营摔跤的继承与革新后产生的国术类型。最终,摔跤由宫廷重回民间,从古老的武技嬗变为了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参考文献:

[1] 昭连. 啸亭杂录[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2] 赵尔巽. 清史稿・卷六・圣祖本纪一[M]. 北京:中华书局,1977:177.

[4] 萧一山. 清代通史(一)[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 顾F. 凤池园集・卷一[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15-117.

[6] 清会典・卷八十八・善扑营[M]. 北京:中华书局(光绪二十五年石印本影印),1991:807.

[7] 张次溪. 天桥一览[M]. 上海:中华书局,1936:60.

[8] 苏学良,李宝如. 京跤史话[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20.

[11] 吴振. 养吉斋丛录・卷十三[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156.

[12] 斯当东. 英使谒见乾隆纪实[M]. 叶笃义,译. 上海:商务印书馆,1963:379.

[16] 陈康琪. O潜纪闻二笔[M]. 北京:中华书局,1984:481.

[18] 赵翼. 万有文库第二集・瓯北诗钞・卷一[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58.

[21] 朱文伟. 亟应提倡国术的摔角[J]. 国术统一月刊,1934(1):39.

[22] 林伯源,谷世权. 中国古代体育史(上)[M]. 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383.

[23] 王文永. 中国掼跤名人录[M]. 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56.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